教学科研1

  • 报告人:京都大学博士生导师中野伸一研究员报告题目:MicrobialecologyinLakeBiwawithspecialreferencetolong-termchangesinwaterquality报告时间:2017年6月5日09:30报告地点:生物报告厅
    2017-05-23
  •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李仁辉研究员报告题目:蓝藻入侵种——拟柱胞藻的分子生态学研究报告时间:2017年6月5日10:30报告地点:生物报告厅
    2017-05-23
  • 报告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齐力旺研究员报告题目:林木及药用植物的干细胞技术、现代化种苗体系及高植化利用报告时间:2017年6月1日10:30报告地点:生物报告厅
    2017-05-23
  • 报告人: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沈根祥教授报告题目:动态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因子变换及其应用报告时间:2017年5月27日08:30报告地点:数学学院报告厅107
    2017-05-22
  • 5月19日下午,应外国语学院邀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平洪教授在学院学术报告厅作了题“翻译硕士的能力要求”的讲座。外国语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共百余人聆听了讲座。平洪首先就三个关键词——“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展开讨论,通过详细介绍联合国和欧盟委员会专业翻译的机构和职位设置及训练、测试和实习生项目,深入分析了专业化这一重要培养目标。平洪结合欧洲翻译硕士(EMT)专家组在2009年提出的“多语言和多媒体交流中对专业翻译、专家的能力要求”,对翻译硕士的能力要求展开了深度剖析。他指出,翻译硕士需要具备六大能力——双语知识与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百科知识能力、专题知识能力和翻译服务能力。通过多个实例分析,结合翻译专业的复合性,他还提出翻译专业的能力要素排序应为:双语能力>翻译能力>相关知识能力。平洪教授的讲座让老师和学生对翻译硕士的能力要求有了更加准确、全面的认识,对学生日后的英语和翻译学习有很大启发。讲座结束后,部分教师与同学结合讲座内容与平洪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平洪教授一一向大家做出了详细的解释。(外国语学院陈淑芬董琪)
    2017-05-22
  • 5月20日上午,应化学化工学院邀请,西北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王尧宇教授来我校作学术报告。学术报告会在化学北楼N102报告厅举行,化学化工学院相关学科教师、研究生近百人聆听了报告。会议由院长张贵生主持。王尧宇作了题为“新型功能材料—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学术报告。他阐述了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在“穿插和缠绕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可控合成及性能方面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成果在国际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研究领域排名第六。报告会结束后,与会师生同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化学化工学院刘起胜李慧珍)
    2017-05-22
  • 报告人: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茂发教授报告题目:Multi-ToeplitzOperatorsonTensorFockSpaces报告时间:2017年5月28日15:00报告地点:数学学院报告厅107
    2017-05-22
  • 5月18日下午,扬州大学周领顺教授在外国语学院学术报告厅做了题为“汉语‘乡土语言’英译的译者模式——葛浩文与中国译者对比视角”的讲座。外国语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共百余人聆听了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郭英珍教授主持。周领顺的讲座分为两部分,他首先从汉语“乡土语言”英译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入手,通过“喝西北风”“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等乡土语言的翻译,指出外语教学不仅要教语言还要教中华文化,才能更符合学习者的预期。在讲座的后半部分,周领顺从葛浩文英译莫言的10部小说入手,结合从中筛选出的一些频率较高的乡土语言表达,从意义、乡土味、流畅度三个方面,将葛浩文的译文与中国译者的译文进行了比较分析,借以归纳乡土语言的英译实践模式,以期对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有益启示。讲座结束后,部分教师与同学结合讲座内容与周领顺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周领顺结合自己丰富的研究经验,做出了详细的解释。(外国语学院陈淑芬董琪)
    2017-05-22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