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1日上午,应商学院邀请,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杨坚争教授在商院楼119报告厅作一场题为“中美贸易战与我国的应对策略”的学术报告。商院相关教师、研究生代表及部分本科生聆听了此次讲座。杨坚争以“美国政府对中国加高征收贸易税”为切入点,结合中美两国贸易壁垒实施举措,对中美贸易的三个发展阶段及其应对策略深入分析,表明美国在贸易战中的焦灼局面。杨坚争举出日本和前苏联贸易战失败的案例,指出应对中美贸易战“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斗争策略。他强调,要打赢中美贸易战就要做好持久应战的思想准备,在此基础上避免爆发全面贸易战,以拉动内需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用“一带一路”推动国际合作。此外,杨坚争认为,中美贸易战是一个长期谈判博弈的过程,结果将会以双方达到利益均衡为终结。我国应加快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强企业国际经营中的合规教育,紧抓企业的创新和研发技术短板,以中国制造为着力点逐步向中国“智”造转变,在中美贸易中占得先机。(商学院赵宾宾王熠炜/文张荣娜/图)
    2018-05-22
  • 5月15日下午,西安交通大学吴春生研究员、张明真研究员和蔡文博士应邀来生命科学学院讲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及研究生一百余人聆听了报告。报告中,吴春生以“仿生嗅觉和味觉传感与检测技术及应用”为题,简要阐述了动物的嗅觉、味觉转换为分子化学信号的原理及过程,并展现了现在仿生嗅觉、味觉传感与检测技术的实际应用。张明真在报告中指出了传统给药方式与纳米载药给药方式的不同,通过图片向在场师生展示以生姜为来源的纳米载药,并提出了从水果、蔬菜中提取出相关纳米材料治疗疾病的展望。蔡文以“基于闪烁纳米颗粒的生物医用功能材料”为主题展开讲解,从基于闪烁纳米颗粒的诊疗一体化影像探针和含高浓度纳米颗粒的透明塑料闪烁体的设计制备及其γ射线探测χ射线成像两方面介绍了研究内容,从MIL-100(Fe)合成和表征、光敏分子载体、探针用于细胞、体内肿瘤成像以及影像指导的治疗方面做出具体的前景应用介绍。报告结束后,在场师生针对报告内容积极提问,三位专家一一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报告现场互动频频、气氛活跃,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个人简介:吴春生,西安交通大学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安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物理学系主任、医学
    2018-05-21
  • 5月19日下午3点,应生命科学学院的邀请,北京理工大学辛宝平教授在生物报告厅作了一场题为“涉重危废微生物资源化/材料化技术”的学术报告。生命科学学院相关教师、研究生代表及本科生聆听此次报告。报告会开始前,副院长李卫国代表生科院对辛宝平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报告中,辛宝平首先介绍了涉重危废传统处置存在的问题和资源化利用潜力,并简单介绍了涉重危废微生物资源化处置、材料化利用技术路线。辛宝平用flash动画形象地展示了生物沥浸快速浸提和循环富集成套装备的工作流程,并阐述了EPS在改善生物沥浸和促进量子点生物制备的机制以及涉重危废微生物资源化、材料化技术未来发展思考。报告后,在场教师和学生踊跃提出问题,辛宝平耐心地解答其问题。辛宝平,博士,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固废微生物资源化技术研究室主任,中国物质再生协会湿法冶金分会首席科学家、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固体废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有色冶金学会污染防治专委会委员、众泰亿阳危废网首席专家、无忧固废网首席专家、《环境科学与技术》编委会委员,台湾国立云林科技大学客座教授,国际期刊《Journalof
    2018-05-21
  • 5月18日下午,应外国语学院邀请,郑州大学胡庚申教授在学院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践行‘新生态主义’——新时代生态翻译学的新发展研究”的学术讲座。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百余人聆听了讲座。胡庚申首先从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国际会议、研究课题等方面介绍了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现状。他详细阐述了生态翻译学立论的主导思想,即新生态主义,指出新生态主义集东方生态智慧、西方生态哲学、翻译适择理论于一体。胡庚申借助《周易》中“生生之谓易”思想,将其转义生成“生生之谓译”的生态翻译学新解。最后他讲解了生态翻译学理论话语体系的建模与表达。讲座结束后,部分教师与同学结合讲座内容与胡庚申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外国语学院陈淑芬柳雪莹)
    2018-05-21
  • 5月18日下午,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谌稳固研究员在学院南楼107教室作了一场题为“RecoveryofSignalswithStructuresfromIncompleteInformation”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负责人、部分青年教师、研究生聆听了报告。谌稳固从压缩感知的定义和模型开始讲起,讲述了自己从早期的概念理解、数值仿真、原理验证、系统初步设计等阶段研究转入到理论的进一步深化研究以及实际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阶段研究的经历,详细介绍了压缩感知的RIP条件和OMP重构算法,具有先验支撑信号恢复方法及其块稀疏信号恢复方法的研究历史、现状和一些经典结果。讲座最后,他指出了块稀疏信号恢复方法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并耐心解答了师生们提出的相关问题。专家简介:谌稳固,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理学博士。主要从事调和分析、压缩感知、信道编解码、非线性色散方程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在ACHA、SignalProcessing、IPI、CPDE、JDE、JAnalMath、SciChinaMath等学术刊物发表重要科研论文40多
    2018-05-21
  • 5月17日下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楼雄文教授应邀在化学北楼五楼报告厅作了题为“MOF-DerivedNanostructuredMaterialsforElectrochemicalEnergyStorageandConversion”及“ScientificPublishing”的学术报告,此报告是“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能力提升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委研工部研究生院、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学院负责人,研究生导师及研究生代表等16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副校长马治军主持。楼雄文结合学术前沿分享了丰富的科研经历及取得的原创性科研成果,针对我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实际需求,他重点就如何撰写和发表高质量科研论文进行了深入剖析。楼雄文从编辑和审稿人的视角,强调学术论文对于评价科研工作者科研能力和潜力的意义和作用,明确了作者、编辑和审稿人的具体职责,分析了编辑和审稿人所关心和关注的问题,解析了优化提升科研成果的关键点。最后,他着重重申,科研工作者在论文撰写中必须端正学术态度,坚守学术道德底线,诚实准确呈现科研数据,正确引用参考文献。报告结束后,楼雄文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亲切互动,就大家提出
    2018-05-20
  • 5月17日上午,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光汉教授在数学学院南楼107教室作了一场题为“Evolvingpinchedhypersurfacesbyhighorderhomogeneouscurvaturefunction”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负责人、部分青年教师、研究生聆听了报告。李光汉从平均曲率流的定义和模型开始讲起,介绍了平均曲率流与子流形之间的关系、如何利用DeTurck的方法解决平均曲率流的短时间存在性,以及一些几何量的演化方程,并讲解了更一般曲率函数的流在欧氏空间、球面和双曲空间中的pinched超曲面的研究历史、现状和一些经典的结果。讲座最后,他指出了平均曲率流领域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和将来的研究方向,并耐心解答了师生们提出的相关问题。专家简介:李光汉,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微分几何与几何分析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二十余年,曾先后到葡萄牙和日本做学术交流与访问,其研究工作曾应邀在第八届欧洲微分几何会议和中国数学会几何拓扑分会上报告。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四十余篇,在科学出版社合作出版《子流形几何》专著一部,主持国家与地方各类科研课题十余项,其
    2018-05-18
  • 为进一步开拓思维与视野,增进师生对甲骨文书法的认识,5月17日下午,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朱彦民教授应邀来我校作了“甲骨文与书法艺术之美”的专题讲座。美术学院相关教师及百余位同学参加并认真聆听了讲座。朱彦民从甲骨文的起源及甲骨文的特点讲起,详细剖析了甲骨文的发展过程,分析了甲骨文的笔法以及字法的顺其自然与自臻其妙之美、字势的左右互换、对称美、异体字的特点,继而拓展到甲骨文的行款章法以及对称章法等,并为同学们展示了现代书法名家们的甲骨文书法作品,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感受甲骨文书法的魅力。整个讲授过程生动形象,同学们感触颇深,踊跃提问,朱彦民耐心细致地为同学们答疑解惑。此次讲座有助于同学们更加深刻的理解甲骨文与书法之间的关系,启发新思维,激发新思路,萌发新观点,增强同学们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发扬和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美术学院杨连新潘颖颖)
    2018-05-18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