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0日下午,应法学院邀请,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常鹏翱在模拟法庭作了一场题为“物权权属的争议案型与解决规范”的报告。法学院相关负责人,师生代表200余人聆听了报告。常鹏翱结合自身经历,提出学习好物权法需具备的三个要素:一是规范,我国现有法律条文借鉴了许多先后辈以及国外的经验,找寻法条的渊源很有必要。二是理论,即有关法学最基本的学术常识、学理共识,是我国法律构建的基础与起点。三是实践,包括司法实践、治理活动以及交易实践。他指出,要把规则、学理与案例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由此促进准确的法律适用,有效地解决物权争议问题。随后,常鹏翱就物权法的最基础规则公示展开论述,从推定力、设定权力的效力、对抗力、宣示力以及公信力五个方面来阐释了公示所具有的法律效果。他指出,无公示,物权不变动;登记与占有为公示的两种方式,一般为登记者排斥占有者,特别情况除外。常鹏翱从专业的角度、以幽默的语言并结合具体的案例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加深了在场同学的理解,使其受益匪浅。(法学院高赛娅/文孙珊/图)
    2018-04-24
  • 4月20日下午,应商学院邀请,全国知名经济学家、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史晋川教授在商学院119报告厅作了一场题为“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基于新技术与旧制度视角的观察”的学术报告。商学院部分学生聆听了本次讲座。史晋川以经济学研究有关“后发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为出发点,引申出了本次报告的主题。他从“问题提出”、“案例刻画”、“深入思考”三个方面深刻论述了基于新技术与旧制度的角度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的重要问题。史晋川围绕林毅夫与杨小凯双方论争的焦点问题“制度与技术的内在互动关系”,通过讲解中外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移动新媒体的内层原因,对技术红利与制度问题进行了新的解读。他指出,原创性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至关重要,想在世界经济中成为领跑者,就必须利用新技术突破旧制度下的管制壁垒,进行全面深化改革,从而实现技术与制度上的双重红利。互动环节,史晋川就科技未来的发展趋势、制度与经济之间的联系等问题为在场师生进行详细解答。(商学院张勤勤冯丹/文窦明星/图)
    2018-04-23
  • 4月22日上午,应商学院邀请,著名经济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黄少安在商学院119报告厅作了一场题为“农村发展战略演变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学术报告。商学院相关专业师生聆听了本次讲座。报告中,黄少安通过回顾中国农村发展战略演变历程,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连续性以及新时期被赋予的时代特征和意义。他指出,乡村振兴要以人为核心,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应该在“不变前提下”抓“改变”,要因地制宜、遵循规律,统筹好“乡村振兴战略”和过去既有的农村发展战略的关系,从而实现新型城镇化、土地制度改革、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扶贫等阶段性工作的全面推进。讲座过程中,黄少安通俗易懂的语言,辩证的思维方式,使在场师生受益匪浅。(商学院冯丹/文张荣娜胡芳艳/图)
    2018-04-23
  • 4月19日下午,武汉大学教授卢欣应邀在我校生物报告厅做了一场题为“晨钟暮鼓:一个西藏鸟类学家的探索与思考”的学术报告。生命科学学院相关教职工、研究生代表和本科生学生近百人听取了此次报告。报告中,卢欣主要从“研究方向、研究经历、钟情的研究领域、所关注的科学问题、学术理念、学术人生”六个章节进行讲解。他结合自己丰富传奇的工作研究经历,详细介绍了他在青藏高原一带揭示地山雀社会行为进化的秘密,打造经典,解密遗传交配系统进化的模式物种。卢欣,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珞珈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与动物学系主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其中杰出青年基金一项,重点项目一项。已发表SCI论文百余篇。现任中国鸟类学会副理事长,担任CurrentZoology、ChineseBirds、生态学杂志、四川动物等杂志编委。卢欣教授长期在青藏高原从事鸟类的合作繁殖研究,并把探索鸟类世界的秘密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几十年来,不改初心。(生命科学学院李腾腾)
    2018-04-20
  • 4月19日,应社会事业学院邀请,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江立华在新554—103室作了题为人口老龄化与养老方式的学术报告。社会事业学院负责人、相关专业教师及本科生共200余人聆听了讲座。讲座由院长高中建主持。报告会上,江立华立足于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路线,从数量,地位和家庭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老年人口的发展现状和其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影响。他通过对中西方养老观念和方式的差异分析,以及对我国家庭养老的现实与困境和社会养老方式存在的问题的剖析,引出我国养老方式的新选择——居家养老,社会支持,即我国政府一直倡导构建的形成一个以家庭为核心,社区养老服务为外围,养老机构为最后屏障的居家养老体系。江立华长期以来坚持对城市社会学,劳工问题研究和人口社会学研究和调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方式的独特见解。报告会最后,江立华与在场师生就本次讲座内容做了细致的探讨,并耐心的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和不解之处。(社会事业学院唐晓芹韩娟娟)
    2018-04-20
  • 4月17日下午,应我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外专千人计划”、博士生导师EugeneGregoryanz教授和上海高压科学研究中心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博士生导师陈晓嘉研究员在我校物理南楼报告厅作学术报告。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100余人参加报告会。报告会由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杨宗献主持。报告会中,EugeneGregoryanz以“Whatdiamondanvilcellcando:aperfectwindowintotheworldofextremeconditions”为题,从什么是极端条件讲起,列举了存在极端压力、极端温度以及同时满足极端压力和温度的例子,提出为什么极端条件的研究是有意义的。通过展示钠在200GPa压强下成为透明绝缘体,氧在100GPa的压强下成为金属和超导体,碳与金刚石在不同压强下的转换,植物和恒星是极端条件下的天然实验室,引起大家对报告的浓厚兴趣。EugeneGregoryanz向我们展示了宇宙中不同压力范围所对应的情形,结合对压强研究历史的回顾,得出产生压强的两种方式:动压(激光驱动冲击波)和
    2018-04-20
  • 4月19日上午,应商学院邀请,浙江大学特聘教授、著名法律经济学家熊秉元教授在商学院119报告厅作了一场题为“社会的经济分析”的学术报告。商学院相关专业师生聆听了本次讲座。报告中,熊秉元以“问题导向”的演讲方式,借助生活常识和热点问题,引出了社会问题经济学分析的四大定理:人是理性的,人类对情感的驾驭要受到理性的节制;存在不一定合理、存在一定有原因;好的价值出现是有条件的,要达到经济学中的均衡,必须有足够的条件去维持此种状态;一件事物的意义需要其他事物衬托而出,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最终体现事物的价值。讲座过程中,熊秉元语言风趣幽默,思维方式新颖独到,使在场师生受益匪浅。(商学院赵宾宾何旭/文赵子涵/图)
    2018-04-20
  • 4月18日下午,应化学化工学院邀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余志祥教授在我校化学北楼N102报告厅作学术报告。化学化工学院有关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研究生代表参加会议。报告会由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张贵生主持。余志祥作了题为“质子迁移反应机理研究和成环反应的发展”的学术报告,将理论计算化学与有机化学实验相结合,深入介绍了Lu-(3+2)环加成反应的机理并提出了在完成[1,2]-质子迁移过程需要水或者其它质子给体作为催化剂的重要现象;随后又介绍了受理论计算启发而发展的具有挑战性的一系列环加成反应,并成功地将一些反应用于多个天然产物的合成。报告会结束后,余志祥和与会师生就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化学化工学院谢明胜刘起胜)
    2018-04-19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