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0日上午,应外国语学院邀请,河南省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副主任杨玮斌在学院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口译理论与实践”的学术讲座。外国语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共百余人聆听了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梁晓冬主持。杨玮斌通过分析近年来中国口译研究的发展方向,指出当代口译主要以众包翻译为主。杨玮斌以什么是译员以及口译的过程入手具体讲解了译员的地位及影响,并通过比较分析口译和笔译的不同之处,介绍了口译实践的评价体系。最后,杨玮斌指出,“大道至简”以及“创造性介入”是译员处理语言的基本准则,特别强调了口译活动中非语言因素的重要性。(外国语学院陈淑芬王凡瑜)
    2017-11-13
  • 11月9日上午,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法国Poitiers大学博士生导师AlainMiranville教授在我校数学南楼107会议室作学术报告。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和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相关青年学者共三十余人聆听了报告。Alain以“TheCahn-Hilliardequationinimageimpainting”为题,介绍了Cahn-Hilliard方程在材料力学以及相变中的物理背景与守恒律,回顾了一些中国数学家的奠基性工作。Alain给出带有多项式与对数非线性项的Cahn-Hilliard方程解的局部与整体存在性、无穷维动力系统方面的最新结果,并阐述这些结果在材料力学、图像处理等学科中的应用前景与主要困难。Alain说明了带有简单与复杂非线性项的Cahn-Hilliard方程在图像复原以及去噪声中的应用,同时利用逼近算法格式求得去除噪声后有趣的数值模拟结果,还展望了非线性Cahn-Hilliard方程还存在的一些开问题。Alain的报告,将最新的理论结果应用到实际的图像处理中,深入浅出,具有很好的引领效果。讲座结束后,现场师生就讲座内容与Al
    2017-11-10
  • 11月7日,应法学院邀请,厦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魏磊杰来我校作专题讲座。法学院部分老师和学生聆听了此次讲座。讲座分为上午和下午两场,在上午场,魏磊杰展开了以《如何理解当代转型中国的权利和法》为主题的报告。魏磊杰以“校园里侵犯著作权”和“农民工工地受伤赔偿”两则案例引题,借以说明在社会转型时期维权的障碍和成本,并通过分析“弱小个体寻求救济方式”的历史轨迹,详细地说明了当前我国信访现象频发乃至产生乱象的原因。魏磊杰针对当前信访成功率低下的根源,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方面展开探讨,并指出上级政府的压力、谋利性上访群众的出现也导致了地方两难困境的出现。下午场,魏磊杰展开了以《从“法律东方主义”迈向“东方法律主义”》为主题的报告内容。他简单介绍了“法律东方主义”一词的含义及其基本的逻辑结构,通过介绍自己的游学经历,用简单易懂的例子引导老师同学们逐步深入。魏磊杰讲述了一系列的历史发展,并从多个维度剖析“东方法律主义何以可能?”,多角度全方位的展开讨论,引人思考。最后,他以陈寅恪的一首七言诗共勉在座各位,在东西“学战”情势下大家应有中国法学的自觉性,向世界贡献东方力量,展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2017-11-09
  • 11月6日晚上和11月7日上午,应外国语学院邀请,外交学院武波教授在外国语学院报告厅分别进行了题为“中国文化特质及其经典之传译”和“中国哲学观与高端汉译英”的学术讲座。外国语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共百余人聆听了讲座。在6日晚上的讲座中,武波从中国梦入手,谈及民族复兴的若干方面,并结合《论语》《易经》《道德经》等,对中国文化及其传译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和解读。在7日上午的讲座中,武波综述了中国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若干合适方法。随后,武波借鉴中国哲学大师方东美先生对原始儒家和道家的阐释,幽默地解读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讲座结束后,部分教师与同学结合讲座内容与武波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外国语学院陈淑芬柳雪莹)
    2017-11-09
  • 11月6日下午,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荣芳应邀在我校模拟法庭进行讲学。法学院相关负责人及学生参加此次讲座。讲座伊始,法学院院长王鹏祥为张荣芳颁发兼职教授聘书。张荣芳围绕婚姻期间的养老金权益这一新型夫妻共同财产展开论述,首先界定了“养老金”的概念,并对公职人员、城镇职工、农民等不同社会主体的养老金现状作了详细说明。张荣芳依据劳动法、婚姻法系统、全面解释了“养老金权益的形态和属性”,深刻讲解了养老保险金的请求权、期待权、可期待利益等养老金权益,并诠释了不同情况下离婚时养老保险金权益的分配范围,阐述了“养老金的财产属性”等问题,指出我国有关国家机关对离婚养老金权益分割的具体解决办法。(法学院化小伟杨钰慧)
    2017-11-08
  • 11月4日下午,应文学院邀请,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蒋凡教授在文学院崇文楼报告厅作了题为“读书与治学”的学术报告。文学院教师以及百余名学生聆听了此次讲座。讲座由文学院院长李永贤主持。蒋凡首先以自身经历谈起,说明读书须有方向性,并借用林语堂先生的话强调了读书的意义,阐明了读书与治学的双向探究关系。针对“读书”这一问题,蒋凡以苏东坡的“八面受敌”读书法为例,从老师与学生两个角度分别提出建议:老师应做到启蒙学生,做学生的向导;学生须提高读书自觉性,明晰读书之意。在阐释了如何读好书的基础上,蒋凡重点讲述了治学的门径,强调把三个打通作为文学研究的目标:即文史哲打通、语言与文学打通、文学与艺术打通。随后,蒋凡以诗歌为切入点,对比唐诗与宋词在民间的普及度,生动形象地说明文学与音乐的双生性,指出治学需要了解诗歌音律,反复推敲诗词格律,达到从“吟诵”到“吟唱”最后直至通晓“歌唱”的境界。讲座结束后,蒋凡对同学们的积极提问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师生们纷纷表示获益匪浅。(文学院汪玲玲管丽敏)
    2017-11-07
  • 11月2日,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扬州大学缪龙教授在我校数学楼103教室作了一场报告。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共三十余人聆听了报告。缪龙以“关于有限非可解群的一些进展”为题,指出在有限群的研究中,利用可补子群来研究群的结构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在有限单群分类定理完成以后,学者会更注重对群结构的研究。缪龙提出M-可补子群的概念,从有限可解群的两个经典的判定定理出发,向大家讲解了如何利用M-可补子群研究非可解群,以及他取得的最新系列研究成果。最后,缪龙提出了与有限非可解群相关的若干前沿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供大家思考。讲座结束后,缪龙与参会师生进行了热烈交流,耐心解答了师生们提出的问题。(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陈瑞芳苗山根)
    2017-11-06
  • 11月3日上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科技处副处长、硕士生导师李刚教授应我校商学院邀请,在商院楼119报告厅以“网络和顾客在服务创新中的交互作用”为题作了一场学术报告。商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及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聆听了此次报告。报告由商学院党委书记李杰主持。李刚从“引言”“理论背景”“两个假设”“方法论”“补充性分析”“讨论”六个部分展开,以自身论文为基础,向同学们深刻阐述了“网络和顾客在服务创新中的交互作用”这一论点。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服务创新、网络能力和顾客参与之间关系的研究问题,形象的列举了共享单车、邮票到顺丰快递的快速变迁等引人深思的例子,激发同学们的思考。李刚提出四种服务创新方式即关于产品、服务产品的整合创新、改变现有服务和产品、改变现有过程和服务组织,指出网络能力中关于网络资源定位和如何最有效益的选择伙伴等内容,并用演示文稿形象地解说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他提出了在网络能力与服务创新中的绩效假设以及顾客参与和网络能力在服务创新的中介作用假设,运用种种数据表明假设的正确性,并通过对198个企业的数据进行方法论分析和补充性分析的讨论,有效论证了相关结论。(商学院张勤勤曹宇琪)
    2017-11-06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