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动刑事法治进程,完善刑事法治发展。10月15日晚,法学院特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童德华教授在模拟法庭进行讲学。法学院部分教师、研究生及2017级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讲座由法学院院长王鹏祥主持。会议伊始,童德华介绍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刑法学科及其奖学金助学金计划与学术活动平台。讲座以“中国刑事法治化的困境及超越”为主题,从我国刑事法治化过程中的问题出发,围绕刑事法治化的成因,刑事法治化的理论范式转向,刑法实务的改正等展开论述。童德华指出,在我国逐步实现法治化的进程中,由于社会对法律价值提出了新的追求,法治便出现了新的要求。其中,童德华详细阐述了困境形成的原因,并结合雷洋案与赵春华案,分析案件折射出的刑法不平等适用等问题。他认为,超越刑事法治化困境,需要重视认识客体的不确定性,实现从立法万能向司法能动的转变,更要重视我国刑法社会学的研究。讲座后,王鹏祥表示,童教授从立法与司法、理论与实务等方面讲述我国刑事法治化,颇具现实性与前瞻性,语言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对于正确认识刑事法治化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法学院化小伟)
    2017-10-17
  • 10月13日下午,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夏光敏教授应邀来我校作了一场题为“Wheatintrogressionlines:Fromconstructionandvariationanalysistostressresistancegenemining”的学术报告。报告会在生物报告厅举行,学院师生100余人聆听了报告。夏光敏首先通过介绍小麦及其基因组的背景知识,导入本次报告的主要内容“Somatichybridintrogression”,其中,她重点讲解了耐盐碱小麦(SR3、SR4)的研究状况。随后,夏光敏为大家介绍了“黄酮醇通过气孔运动的控制增强抗旱能力”的内容。报告结束后,夏光敏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并对学生的踊跃提问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气氛十分活跃。夏光敏长期从事小麦及草类的细胞与基因工程研究,为小麦体细胞杂交技术、杂种新种质、新品种的首创者,选育的国际首例高产、耐盐/耐旱的小麦渐渗系新品种山融3号被定为2006年山东省良种主导品种。发明的小麦体细胞杂交技术是小麦生物技术育种技术上一项重要突破,总体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生命科学学院冯亚楠李晓波)
    2017-10-17
  • 9月28日下午,应商学院邀请,首都经贸大学博士生导师戚聿东教授在我校东区思政平台作了一场题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垄断行业国企改革的目标和路径”的讲座。商学院的相关专业教师和部分本科生聆听了报告。戚聿东以“供给侧改革下的垄断行业国企改革”为主题,围绕垄断行业国企改革的中心问题,从供给侧改革的根本任务、垄断行业竞争化改造是供给侧改革的主战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方向和改革应该选择正确的路径四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他指出供给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给效率,塑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形成公平式和包容式发展道路,并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提出“竞争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机制”的观点,主张坚持收缩国有经济总体规模,发挥竞争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对国有企业进行去行政化、独资化、独享化、独治化和刚性化的改革。最后,戚聿东针对国企改革提出自己的路径设想,他认为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改革改革应该走一条由去行政化到运行模式改革,从竞争模式改革到充分放开,最后全面放松监管的正确道路。(商学院王亚鑫史成荫)
    2017-09-30
  • 9月28日,应商学院邀请,中国社科院教授胡家勇在商学院学术报告厅作了一场主题为“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讲座。商学院青年教师、研究生及2017级部分学生聆听了本次讲座。胡家勇从重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研究对象、基本构成,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政府与市场关系六方面展开论述。他从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提出的“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问题出发,引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指出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落后的生产力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态需要的矛盾。同时,他运用生活中的实例例如伦敦雾的例子说明了市场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方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构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指出了政府与市场是相关补充、相互支撑、相互协调以及有机统一的。(商学院王亚鑫张勤勤)
    2017-09-30
  • 9月23日,应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要请,北京邮电大学刘亮教授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学术报告在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103会议室举行。学院师生代表50余人聆听了报告。刘亮作了题为“物联网感知计算”的报告,他从感知网络部署规划、感知信息网内处理两个基本问题出发,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以传感网为代表的物联网感知技术在信息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感知网络中信息处理效率和性能方面的不足。针对这些效率和性能上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刘亮从感知模型、覆盖分析模型、目标定位跟踪、协同识别等方面介绍了一系列相关研究成果,同时与我院师生们分享并讨论了该领域前沿性的热点问题。(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李双群)
    2017-09-29
  • 9月25日上午,应教育学院邀请,新西兰Waikato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导师、心理咨询教育系系主任ElmarieKotzé教授莅临我校作学术报告。学术报告会在东校区B楼302报告厅举行。教育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及本科生200多人聆听了报告。Elmarie以毛利族的仪式进行了自我介绍,解释了毛利族文化对叙述心理咨询技术的影响以及叙述疗法的哲学基础。随后,Elmarie分别以南非三位聪明的男孩、与抑郁症对话、一位中国父亲与女儿的对话等三个案例,详细阐述了叙述疗法在心理咨询和家庭治疗中的具体应用。讲座中,Elmarie通过歌曲、心理咨询口袋书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了积极的互动,现场气氛活跃。讲座结束后,Elmarie与参会师生进行了热烈交流,耐心解答了师生们提出的问题。(教育学院魏曙光熊建萍)
    2017-09-29
  • 9月21日下午,应我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国家优青获得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生导师蔡建超教授来我校讲学。学术报告会在物理南楼二楼报告厅举行。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副院长马春旺教授主持。蔡建超作了题为“复杂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特性分析与分形几何学”的报告,他从分形理论讲起,对其在复杂多空介质中的应用做了详细的阐述,简要介绍了其课题组所做的一些研究工作。报告结束后,蔡建超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蔡建超是我校2005届优秀校友,2005年6月本科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2007年、2010年于华中科技大学分别获硕士和博士学位,2010年7月至今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工作,先后获校“摇篮计划”、“腾飞计划”和“特色学科团队”资助,201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翟红生刘宁)
    2017-09-25
  • 9月21日上午,应化学化工学院邀请,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获得者、RSC绿色化学奖获得者、生物催化终身成绩奖获得者、E-factor概念提出者、南非Witwatersrand大学博士生导师RogerSheldon教授来我校作学术报告。学术报告会在化学北楼N102学术报告厅举行,报告会由化学化工学院化工与能源系主任陈长坡教授主持。RogerSheldon作了题为“EngineeringaSustainableFuturewithGreenChemistryandCatalysis”的学术报告。报告从绿色化学的基本概念出发,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绿色化学的产生、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强调了E因子在评价绿色化学过程和原子经济性反应中的重要性,突出了生物催化在可持续化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目前可持续化学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应对这些挑战的一些策略和未来发展的若干前沿领域。最后,RogerSheldon同与会师生就报告的内容与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化学化工学院刘起胜仇记宽)
    2017-09-25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