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1日上午,应我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美国光学学会会士陆延青来我校讲学,在物理南楼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液晶的一些非显示应用”的学术报告。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相关负责人、部分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200余人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研究生学院院长刘玉芳主持。陆延青简要地介绍了液晶工作的原理、液晶显示屏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重点讲述了其课题组在液晶的非显示应用方面所作的一系列工作及取得的重要进展,并预测了光学调控、非线性光学、光学奇点等热门领域的发展前景。会后,陆延青同与会师生进行了现场互动交流,对大家提出的问题给予了细致耐心的解答。(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于坤刘宁)
    2017-05-12
  • 5月9日下午,应外国语学院邀请,《外语电化教学》常务副主编胡加圣教授在外国语学院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外语教育技术研究:理论与科研写作”的讲座。外国语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共百余人聆听了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梁晓冬主持。胡加圣从外语教育技术的学科理论、外语教育技术的新趋势和外语电化教学三个方面介绍了外语教育技术的TPACK(Technological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框架体系,讲解了外语教育技术从范式到学科的发展,以及技术对教育改革的贡献。他认为,外语教学在信息化时代,已经从一个传统的实践学科,变为一门新的外语教育技术研究学科。胡加圣还为师生们介绍了众多英语学习网站及外语教育技术的科研范畴,给师生们的学习与科研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在座师生对外语教育技术研究有了新的认识。讲座结束后,部分教师结合讲座内容与胡加圣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胡加圣结合自己丰富的研究经验,做出了详细的解释。(外国语学院陈淑芬董琪)
    2017-05-12
  • 5月10日,应外国语学院邀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向明友教授在外国语学院学术报告厅分别作了题“与外语学子话科研”和“论言语配置的新经济原则”的讲座。外国语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共百余人聆听了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赵文静教授主持。在上午的讲座中,向明友从外语学习与科研的关系入手,针对外语学习的特点及其面临的困境,介绍了其发挥科研优势提升教学效果的经历,与学生分享了其提升批判思维能力的经验和教训。他倡议将“精外语、懂科技、晓文史、善思辨、能创新”作为外语人才培养的真正目标。在下午的讲座中,向明友在理清言语交际机制,澄清言语交际功能的基础上,修正传统语言学、修辞学以及语用学学者对言语经济性的静态理解。他在语用层面上将传统的经济语言重新界定为:经过优化配置、实现效用最大化的言语。讲座结束后,部分教师与同学结合讲座内容与向明友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外国语学院陈淑芬董琪)
    2017-05-12
  • 5月6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杂志社总编辑张新宝教授受邀在我校模拟法庭作了题为“民法总则的主要制度创新”的学术报告。法学院200余名师生聆听了此次讲座。讲座由法学院院长王鹏祥主持。张新宝以《民法通则》为比照蓝本,以《民法总则》的章节为基本单位,对每章富有创新性或变化较大的条文加以阐释解读。他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立法目的”的这一变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思想精华相契合,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格局相衔接,民法中的部分内容也与其相适应,因此,对其吸收吸纳有理可依。他指出,立法者对人价值的再认识,对人身权保障的高度重视是《民法总则》第一章的亮点;胎儿权利种类的增加与监护制度的变革是第二章最引媒体关注的两点,总则极大地维护了弱势一方的权益;第五章则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进行了规定。张新宝认为,该规定较为原则化,是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种类的复杂性和不断变化的特征的体现,将二者纳入民法保护的范围并单列,实在难能可贵。张新宝也对法人分类、民事法律行为、诉讼时效等诸多内容也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王鹏祥总结发言,他指出《民法总则》作为民法典两步走战略中的
    2017-05-08
  • 5月3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汪三贵教授在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平台做了一场题为“中国的扶贫开发与精准扶贫”的学术报告。我校200余名师生参加报告会并认真聆听学习。报告会由商学院院长任太增主持。会议伊始,汪三贵从贫困的定义出发,提出中国扶贫的总目标以及为什么把精准扶贫作为基本扶贫方略的论题。他揭示了由于宏观环境的变化,贫困人口没有从以往的扶贫开发中平等收益以及缺乏到户机制的问题。汪三贵指出,贫困人口难以参加和分享各类扶贫项目,中国迫切需要将实施精准扶贫作为基本方略。汪三贵沿着精准扶贫链条上的各个关键点层层深入,细致而全面地剖析了精准扶贫进程中所面临的各类问题。他站在国家和政府的角度,着眼于全国贫困人口和地区,结合自己的调研经验和研究成果,提出了四种扶贫创收模式。最后,汪三贵同与会师生进行了现场互动交流,对大家提出的诸多问题给予了细致耐心的解答。本次报告中,汪三贵针对大量社会热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在拓宽我院师生知识体系的同时,也让大家感受到名师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深厚的学术造诣。(商学院余杰杨萍)
    2017-05-08
  • 5月3日下午,应外国语学院邀请,佩皮尼昂大学前校长、博士生导师FrançoisFéral教授在外国语学院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法国的殖民主义”的讲座。外国语学院相关专业教师、本科生共百余人聆听了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法语系主任董海主持。FrançoisFéral从法国的殖民主义思想入手,相继介绍了法国在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的殖民地的情况,并针对法国殖民主义的两个阶段——贸易交流阶段和攻占阶段,讲述了不同时期的法国需求的差异性。他详细分析了法语区国家的分布和情况,以及法国殖民主义对这些法语区国家的影响。讲座结束后,Féral对与会师生的提问作出了详细解答。(外国语学院陈淑芬刘颖)
    2017-05-05
  • 5月3日-5月4日,应外国语学院邀请,中国海洋大学李志清教授分别在外国语学院报告厅和Commonroom进行了题为“中法诗歌比较”和“法语专业教学及教材建设”的学术讲座。外国语学院相关专业教师、本科生共百余人聆听了此次讲座。讲座由法语系主任董海主持。在3日下午的讲座中,李志清从中法两国诗歌格律基础入手,介绍了中法两国诗歌的定义和基本要素,并通过丰富的实例对比分析了中法诗歌的异同点。在4日上午的讲座中,李志清从教师教育和教材设计两方面对法语教材建设提出了相应建议,并结合自身经验,就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与法语系教师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外国语学院陈淑芬刘颖)
    2017-05-05
  • 5月4日上午,应校友会邀请,生命科学学院优秀校友、同济大学医学院免疫与病原生物学系教授、上海寄生虫学会理事、副秘书长、上海动物学会理事孙军来我校作了题为“血吸虫为何摄血?青蒿素为何抗疟?”学术报告。学术报告会在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报告厅举行。报告会由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李卫国主持。孙军讲解了血吸虫、疟原虫色素形成的生物学意义,阐述了血吸虫摄血和青蒿素抗疟的原因,并介绍了青蒿素药物抗疟机制和血吸虫色素的形成机制提示了青蒿素抗疟机制等内容。报告会结束后,与会师生就报告的内容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孙军一一进行了详细地解答。(校友会孟超生命科学学院冯亚楠李腾腾)
    2017-05-04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