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新闻

  • 12月17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举行。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赵建钊、校长赵志军,我校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张尚字,校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思政教师代表参加了签约仪式。仪式上,赵建钊致欢迎词,他介绍了漯河医专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思政课建设的特色和效果。双方共同观看了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宣传片。张尚字从近年来学校在省部共建、“111”基地建设、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等方面的重大突破,介绍了学校的整体办学情况。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王建国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蒋占峰共同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仪式结束后,张尚字、马福运、蒋占峰教授分别为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思政课教师、党员干部和辅导员代表做了学术报告。此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将促进双方在思政课教学改革、科研水平提升、课程思政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院 曲嘉)
    2021-12-19
  • 12月16日,由我校中小学教师校长研修院和研究生院共同主办的 “相豫名师——新时代‘大先生’讲堂”启动仪式暨首期讲座在东区求是中楼302报告厅举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郭海明出席仪式并致辞,党委研工部、研究生院、省中小学教师校长研修院,中原名师合作导师,教育博士,教育硕士,优秀师范生代表等260余人参加现场讲座。中原名师、对口援助学校及新疆哈密地区中小学教师,我校相关专业师范生600余人在线观看了直播。启动仪式暨首期讲座由省中小学教师校长研修院副院长刘葳葳主持。郭海明在致辞中指出,举办“相豫名师—新时代‘大先生’讲堂”系列活动,是我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要成为“大先生”的重要指示精神的一项实际活动,是基础教育名师名家与大学教授共同培育卓越教师后备力量的实践探索,是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互补、理论教学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教师教育培养的有效手段,更是形成和促进我省中小学教师在名师名家引领带动下争做新时代大先生的一项重要举措。要充分发挥好这个论坛的作用,助力完善我省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研究生院院长左红亮寄语研究生,要从莅临讲堂的“大先生”身上,学习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认同,对学生的深厚感情,
    2021-12-18
  • 12月16日下午,省委宣讲团成员、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娱教授来我校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在物理北楼三楼报告厅举行,报告会由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梅宪宾主持。校领导、学校副处级以上干部、师生代表听取了宣讲。陈娱教授以《百年大党豪迈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为题,从“五个深刻认识”出发,剖析了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重大意义以及作出新的历史《决议》的重大意义,阐释了党百年奋斗的初心使命和重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论证了以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要性,解读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重要要求。报告全面系统、内涵丰富,深入浅出,对深刻认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决议》内容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梅宪宾强调,各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一要高度重视,确保认识到位,把学习全会精神与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推进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各项决策部署结合起来,把时代号召落到实际行动上。二要
    2021-12-16
  • 12月15日下午,我校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总结表彰暨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申报工作动员会在勤政楼第四会议室举行。校党委书记赵国祥、校长常俊标、校纪委书记张尚字出席会议。各文科学院院长、科研院长、科研秘书、学科带头人、社科平台负责人,各文科学院符合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申报条件的博士和高级职称教师代表及社科处全体成员共1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李雪山主持。赵国祥高度评价了我校2021年度及“十三五”以来国家社科基金取得的成绩,对获表彰单位和获批项目的全体老师表示热烈的祝贺。他强调,“十四五”时期,是我校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和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的关键时期,要提升政治站位,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汲取智慧力量,在学思践悟上下功夫;要深化机制改革,完善顶层设计,统筹布局科研力量,在激发活力上下功夫;要加强科研创新,不断增强做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底气、志气和骨气,在原创性和基础性理论研究上、在回应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上不断突破,在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常俊标指出,我校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截止目前共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各类项目29
    2021-12-16
  •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1年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评审结果,我校获批3项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分别是环境学院蒋凯教授团队的“镁金属电池电解液材料与界面过程研究”项目(直接经费258万元)、生命科学学院陈晓虹教授团队的“基于多组学揭示两栖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与进化机制:以黄河中下游过渡区为例”项目(直接经费257万元)和化学化工学院仉华教授团队的“重度乏氧肿瘤诊疗用光敏染料分子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项目(直接经费261万元),合计获批直接经费776万元。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的,旨在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导向作用,吸引和集聚全国的优势科研力量,围绕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需求,聚焦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基础研究,促进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协同创新,推动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今年是我省加入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的第一年,上述项目的获批将有力促进我省在镁金属电池、黄河流域两栖动物多样性、地域性高发肿瘤诊疗等相关领域研究的创新发展。(科技处 贺品瑜)
    2021-12-16
  • 12月16日上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讲座在物理北楼报告厅举办。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组干(统战)处二级调研员李志刚受邀作题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报告。各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副书记、统战委员、科级组织员、专职辅导员、民族宗教工作联络员,各机关党委、直属单位党委所属党支部书记以及党委统战部全体人员共260余人到场聆听,报告由校党委副书记陈广文主持。李志刚从“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学习体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和“深化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3个方面进行深入阐述。报告理论讲授深入浅出,案例分析生动客观,与会听众印象深刻,获益匪浅,对我校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正确把握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陈广文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全校要紧紧围绕这一主线做好高校民族工作。提升政治站位,切实统一思想认识。坚持从政治上看待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提升学习成效,切实做到精准把握。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2021-12-16
  • 从百年党史感悟初心使命 以优良作风展现担当作为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履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是每一位师大人应该肩负的重要政治责任。一、狠抓学习,汲取智慧经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把深入学习领会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以学习六中全会精神为重点,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更加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用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明确方向、启迪智慧,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凝聚共识、鼓舞斗志。二、深入思考,坚定理想信念十九届六中全会开创性提出“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系统总结了建党以来“4个历史时期”的伟大成就,全面概括出“10个坚持”的历史经验,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发出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
    2021-12-15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