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报 告 人:上海体育学院李海 教授报告题目:北京冬奥会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报告时间:2022年7月6日08:00报告地点:腾讯会议
    2022-07-04
  • 报告人:南京大学吴小山教授报告名称:甲胺铅碘薄膜制备与光电性能报告时间:2022年7月5日15:30报告地点:腾讯会议973441265报告人简介: 吴小山,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在功能晶体材料、新能源材料方面开展研究,获中国市场协会金桥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等科技奖励,曾入选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荣获江苏省青年科技奖等。在太阳电池技术开发方面的研究,包括N型太阳电池、纳米柱太阳电池、新材料太阳能电池等,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400多篇,申请专利10余项。主持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课题、基金委重点项目、面上项目、江苏省工业支撑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等40余项。近年来专注人才培养工作,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特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宝钢全国优秀教师教育奖等奖励。担任中国晶体学会理事、中国物理学会理事、中国固体缺陷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江苏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IEEE国际磁学会南京分会主席等学术兼职。现为教育部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副主任。
    2022-07-04
  • 报告人:南京大学罗义教授报告题目:耐药基因的跨界传播与人体暴露风险报告时间:2022年7月4日上午09:00—12:00报告地点:腾讯会议540-921-785报告人简介:罗义,南京大学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国家生态环境保护领军人才”,天津市“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获天津市“自然科学特等奖”(排名1),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3),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学科战略编写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会评专家,曾任“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担任国际期刊PLoS One编委,《生态毒理学报》编委,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循环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一直活跃在环境细菌耐药研究领域,带领团队历经十余年持续研究,研究成果在本领域产生重要国内外影响力,对遏制日益严峻的细菌耐药的传播提供了量化研究新方法和科学依据,发表论文150余篇,多篇论文发表在自然子刊ISME J和领域最具影响力期刊Environ.Sci.Technol.,Water Res上,
    2022-07-01
  • 报 告 人:福建师范大学 陈培浩 教授报告题目:现实主义的复魅与当代化——新世纪文学的一个观察角度报告时间:2022年6月29日19:00报告地点:腾讯会议
    2022-06-27
  • 报告人:上海师范大学 卞振锋 教授报告名称:固废中贵金属的光催化绿色回收报告时间:2022年6月28日9:00报告地点:综合实训楼1511 腾讯会议189140581密码1234报告人简介:卞振锋,男,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光催化基础理论研究,涉及固废中贵金属的光催化清洁回收基础理论,光催化污染控制理论、催化剂合成方法学三个方面。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0余篇,包括Nature Sustainability,Environ. Sci. Technol.,Nature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论文他引7587次,单篇最高他引1222次,10篇为ESI论文,个人H因子为41;入选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2012),上海市曙光学者(2013),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15)、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2021,青年)等人才计划。先后荣获2015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二;荣获2018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奖一等奖,排名第三;获2013-2014年度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研究领域优秀青年奖。现为上海市稀土
    2022-06-27
  • 报 告 人:河北师范大学郭宝亮 教授报告题目:先锋姿态、批判精神、创新追求——刘震云小说创作的三只轮子报告时间:2022年6月28日08:00报告地点:腾讯会议
    2022-06-24
  • 报告人:天津师范大学李春举教授报告名称:联苯[n]芳烃:可定制的空腔尺寸和骨架功能报告时间:2022年6月26日8:30报告地点:化学北楼N102腾讯会议952595141密码666666报告人简介: 李春举,1998~2007年在南开大学化学系学习,获理学学士和博士学位;2008~2018年在上海大学化学系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2014~2015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博士后;2018年12月全职到天津师范大学工作。长期从事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工作,发展了通用的、模块化构筑功能性(拓展)联苯[n]芳烃(超)大环的新策略,并进一步对其空腔分子识别和大环骨架功能开展了系统性研究。在Acc. Chem. Res.,Nat. Commun.,Angew. Chem. Int. Ed.,Chem. Sci.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0多篇;研究工作被ACS的“Noteworthy Chemistry”、RSC的“ChemistryWorld”和Wiley的“ChemViews”等学术媒体评价报道;他引5000多次;H-指数45;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获全国大环芳烃超分子
    2022-06-23
  • 报 告 人:南京大学 李里峰 教授报告题目:政党观念转型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报告时间:2022年6月29日19:00报告地点:腾讯会议
    2022-06-23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