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报 告 人:河南大学 凌文豪 教授报告名称:研究生毕业论文写作的注意事项报告时间:5月28日 15:00—17:00报告地点:崇智楼503A
    2021-05-27
  • 报 告 人: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吕兴梅 研究员报告名称:离子液体多氢键联合效应在高分子溶解降解中的应用报告时间:5月27日 13:00报告地点:化学北楼N102室报告人简介: 吕兴梅,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基于离子液体介质的可持续过程研究,包括离子液体数据库及功能化设计、PET化学回收、生物质分离转化等。建立了离子液体催化降解PET的千吨级工业示范装置。主持完成科技部863课题、国家重大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课题、中国科学院先导A专项课题等40余项。近年来发表论文130余篇,申请PCT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90项,获授权专利42项。编著中英文书籍7部。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4项。中国化工学会离子液体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委员会理事。
    2021-05-26
  • 报 告 人:郑州大学 周震 教授报告名称:从计算模拟到人工智能的能源材料创新报告时间:5月27日 16:00报告地点:化学北楼N102室报告人简介: 周震,男,山东龙口人。1994年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讲师。2001-2005年赴日本名古屋大学从事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等机构资助的博士后研究。2005年11月作为副教授(引进人才)回到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继续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10年底晋升教授,2011年起任博士生导师。2012年被任命为南开大学分子科学计算中心主任。2014年被任命为南开大学新能源材料化学研究所所长。2015年起为南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2019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21年3月调入郑州大学化工学院工作。主持(含已结题)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等研究,通过高性能计算与实验相结合揭示了二维材料储能特性,构筑了兼顾高功率密度和高能量密度水系超级电容器和锂/钠离子电容器,指导设计了系列钠/钾/镁离子电池新材料;首次提出了基于C
    2021-05-26
  • 报 告 人:北京大学 孙庆丰 教授报告题目:量子霍尔效应的耗散报告时间:5月31日 10:00报告地点:物理南楼二楼报告厅报告人简介: 孙庆丰,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分别于1995年和2000年在北京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和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3年在加拿大McGill大学作博士后,2003年至2013年在中科院物理所工作,2013年至今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工作。研究领域是凝聚态理论,主要从事低维体系量子输运理论研究,所涉及的体系有量子点、石墨烯、多体强关联体系和Kondo效应、拓扑体系、Majorana费米子、有机分子体系等。至今已发表SCI论文200多篇,其中Phys.Rev.Lett. 17篇,Phys.Rev.B. 130多篇,h因子42。2002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获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在拓扑绝缘体方面参加的工作获2010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2011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13年获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2015年获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杰出成就奖;2018年国家万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2019年获周培源物理奖。现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和基金委创新群体项
    2021-05-26
  • 报 告 人:南开大学 廖益 教授报告题目:Lepton Number Violation at Low Energy - an Effective Field Theory Approach报告时间:5月28日 10:30报告地点:物理南楼二楼报告厅报告人简介: 廖益,博士,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4至1996.5在清华大学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1996.6至2000.9任清华大学物理系副教授。2000.10至2005.8在莱比锡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从事合作研究(Wissen ·Mitarbeiter)。2005.8起任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教授。曾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0年度)资助。从事粒子物理学、量子场论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目前的研究工作集中在超越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新物理方向,包括中微子质量产生机制及其唯象学、暗物质粒子及探测的理论研究,于世界顶尖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 发表文章超过100次引用,是高能物理方向知名物理学家。
    2021-05-26
  • 报 告 人: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 苏良碧 研究员报告题目:人工晶体的创新发展与极端应用报告时间:5月29日 8:30报告地点:物理南楼二楼报告厅报告人简介: 苏良碧,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透明光功能无机材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人工晶体学报》副主编、美国《应用光学》(Applied Optics)期刊专题编辑(Topical Editor)、《无机材料学报》编委、中国激光杂志社青年编委。长期从事于激光与光学晶体材料的研究。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SCI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5项, 合作(或参与)出版学术专著6本。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首批会员、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首批优秀会员,先后荣获中国硅酸盐学会青年科技奖、“上海市科技系统青年五四奖章”、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A类)、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
    2021-05-26
  • 报 告 人:北京理工大学 董毅 教授报告题目:微波光子频率传输技术报告时间:5月27日 14:30报告地点:物理南楼二楼报告厅报告人简介: 董毅,男,北京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IEEE(国际电子电工学会)LEOS(Photonics)分会会员,中国光学学会光电专委会理事。所在学科为光学工程,主要从事微波光子学和光相干测量技术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高速光传输与宽带光接入、光电测量技术。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90余篇,他引600余次。申请发明专利4项。近六年来,主持国家863计划前沿探索项目,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科学仪器专项、天文联合项目,航天科技创新(重点)基金等项目11项,先后荣获国家863计划十五周年先进个人,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教育部科技成果二等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12年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
    2021-05-26
  • 报 告 人:山东大学 郑雨军 教授报告题目:基于规范不变距离开体系量子速率极限报告时间:5月27日 8:30报告地点:物理南楼二楼报告厅报告人简介: 郑雨军,博士,山东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专家,1999年获理学博士学位。1999年10月—2000年4月,在以色列希伯莱大学分子动力学中心访问,2000年4月—2001年7月,在以色列魏兹曼科学研究院做访问学者,2001年8月—2005年8月,在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和圣巴巴拉分校做博士后、访问研究员,2012年—201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访问教授。2005年8月受聘山东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在Phys. Rev. Lett.,Nature Commun., Phys. Rev. A,Phys. Rev. E, J. Chem. Phys.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主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计划等项目12项。先后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等。
    2021-05-26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