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周永贵研究员报告名称:基于辅酶NAD(P)H的仿生手性还原报告时间:2019年5月25日14:00报告地点:化学北楼N102室报告人简介:周永贵,男,1970年生于湖北省钟祥县。1993年在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化学系获得学士学位。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1999至2002年在美国宾州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2回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展独立研究工作至今。现任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大连化物所-大连理工大学张大煜学院教授。目前的研究领域为均相不对称催化,主要开展了芳香杂环化合物的不对称氢化和仿生手性还原。发表研究论文17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70余件,H因子50。担任《ACSCatalysis》、《中国科学-化学》、《物理化学学报》、《有机化学》和《催化学报》等多个学术杂志的编委。曾获基金委的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中国化学会手性化学青年奖。
    2019-05-21
  • 报告人:陕西师范大学薛东教授报告名称:基于硼的有机光敏剂参与的反应研究报告时间:2019年5月25日17:30报告地点:化学北楼N102室报告人简介:薛东,1997年本科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化学系。2005年在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7年10月-2009年12月分别在美国ColoradoStateUniversity和TheScrippsResearchInstitute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光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其参与的催化反应研究,具有生理活性化合物及手性药物的合成研究。在国际核心期刊AngewandteChemieInternationalEdition、OrganicLetters,Chemistry-AEuropeanJournal,ChemicalCommunications,GreenChemistry等发表研究论文50多篇。获中国发明专利6项。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目前担任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应用表面与胶体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学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应用
    2019-05-21
  • 报告人:厦门大学黄培强教授报告名称:含氮化合物的高效合成方法学报告时间:2019年5月25日14:00报告地点:化学北楼N114室报告人简介:黄培强,博士,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教授。1982年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1983年留学法国,1984-1987年在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天然产物化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1987年获法国南巴黎大学博士学位。1988年在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0年回厦门大学工作,1993年晋升为教授。1998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199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现任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国际华人有机化学研讨会顾问委员会委员。《有机化学》第六届编委会副主编,以及《Eur.J.Org.Chem.》、《化学学报》、《Sci.China:Chem.》、《ChinJ.Chem.》、《Chin.Chem.Lett.》等国内外学术刊物的国际顾问编委会委员或编委。主要从事天然产物全合成和合成方法学研究。发表论文230余篇。所发展的许多有机反应、方法和策略被国际同行采用。领衔主著专著《EfficiencyinNaturalProductSynthesis》(W
    2019-05-21
  • 报告人:河南大学周艳梅教授报告名称:生物质基材料在环境和能源领域的应用报告时间:2019年5月26日15:30报告地点:田家炳312室报告人简介:周艳梅,河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环境污染控制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河南省环境保护厅环境影响评价专家;两届河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南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牵头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河北省和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函评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7项;在生物质基功能材料和生物成像领域开展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BioresourceTechnology、ACSAppliedMaterialsInterfaces、ACSSustainableChemistryEngineering、Chemosphere、IndustrialEngineeringChemistryResearch、ChemicalEngineeringJournal、Cellulose、JournalofHazardousMaterials等环境、化工和材料领域的杂志上发表SCI杂
    2019-05-21
  •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蔡亚岐研究员报告名称:水环境中新型污染物的识别、生物富集和人体暴露报告时间:2019年5月24日17:00报告地点:田家炳312室报告人简介:蔡亚岐,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环境化学和色谱-质谱分析研究,近年的主要关注新型污染物分析及其环境行为、纳米材料制备及环境和分析化学应用等。先后主持完成多项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大型仪器研制项目、中国科学院先导性项目课题、国家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科技部国际合作研究等项目。在Anal.Chem.,Chem.Com.,Environ.Sci.Technol.,Anal.Chim.Acta,J.Chromatogr.A等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140余篇,论文SCI他引9000余次,2篇论文的单篇SCI他引400次,14篇论文的单篇SCI他引100次;主编或参编专著6部。作为主要成员先后于2018和2011年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博士论文被评为2004年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和20
    2019-05-21
  •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所张干研究员报告名称:亚洲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环境命运报告时间:2019年5月24日15:00报告地点:田家炳312室报告人简介:张干,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青、广东省特支计划“南粤百杰”人选、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沙矿产资源勘查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毒害污染物的区域地球化学过程、控制原理和技术,以及稳定、放射性碳同位素技术及其在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兼任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协会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环境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同位素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应用第四纪专业委员会、热带亚热带专业委员会委员、《地球化学》常务副主编。五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中国科学院“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专项重点、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本土创新科研团队项目等重要科研任务。发表SCI刊物论文320余篇,论文被SCI引用10,500余次,h指数为55,2014-2017年连续四年获Elsevier中国高被引科学家。
    2019-05-21
  • 报告人:河南大学武新军教授报告题目: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年谱学”报告时间:2019年5月24日8:30报告地点:文学院二楼会议室
    2019-05-20
  • 报告人:安徽大学丁放教授报告题目:宋代笔记与词学报告时间:2019年5月20日15:30报告地点:文学院一楼报告厅
    2019-05-17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