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5月11日下午,应我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河南大学教授郑海务到我校讲学。报告会在物理南楼508举行。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相关专业的近百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郑海务以《基于极化效应的能量转换器件及其应用探索》为题,向师生介绍了以凝聚态物质的电荷极化为物理基础的能量转换器件是凝聚态物理、电子科学和技术等学科的前沿热点,在信息产业、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郑海务简要介绍了课题组近三年来在氧化物铁电薄膜的极化调控、压电纳米发电机和摩擦纳米发电机等基于极化效应的能量转换器件的部分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铋基多元铁电氧化物薄膜的光伏效应增强和铁电极化调制;基于无铅压电陶瓷的压电纳米发电机及在计数器、撞击报警等微传感领域的初步应用;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复合能量捕获器件的研制及在自驱动传感、海水自淡化等领域的应用探索等三个方面。报告结束后,郑老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就大家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专家简介:郑海务,男,1976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校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厅项目通讯评审专家,中国物理学会电介质专业委员会地方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
    2019-05-13
  • 5月11日上午,应我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杜东生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物理南楼二楼报告厅举行。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相关专业的百余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杜东生研究员以《粒子物理和宇宙学》为题,向师生介绍了粒子物理和宇宙学。杜东生从宇宙大爆炸出发,用粒子物理理论解释了大爆炸宇宙标准模型的两大预言,即微波背景辐射和宇宙的轻元素丰度,讨论了宇宙的正反物质不对称性,暗物质和暗能量问题的粒子物理解释,并讨论了宇宙学的三大困难与如何用宇宙暴胀机制来解决这三大困难。报告结束后,杜东生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就大家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专家简介:杜东生,1939年10月出生,河北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同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原子能所研究生,1968年毕业留所工作,1986年晋升为高能物理所研究员。1978-1979年在西欧核中心从事研究工作一年,此后多次访问法国高等工业大学,Orsay国家实验室,美国哈佛大学,MIT,Princeton,Berkeley,Brookharen,Fermilab,Cornell,Chicago大学等。1985-1987任美国
    2019-05-13
  • 5月10日下午,应我校邀请,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陈怡倩博士在崇美楼三楼报告厅作了题为《储备STEAM师资的领悟与指标》的报告。报告由美术学院副院长陈巍主持,学院200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报告伊始,学院院长张建伟向陈怡倩颁发了客座教授聘请证书。在报告中,陈怡倩对统整与STEAM课程的教育思维和原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通过现场的两个体悟互动,让听众直观感受到教育公平思维的重要性,接着以具体教学案例诠释了化统整的学习到具体实践的能力。报告结束后,陈怡倩针对现场师生提出的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专家简介:陈怡倩,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艺术教育系博士。目前任教于华盛顿州立大学三镇分校教育系,现任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协会主席、美国国家艺术教育学会“数据可视化”(DataVisualizationWorkingGroup)研究议题主席、美国艺术教育学会亚洲艺术文化议题会员组长、美国华盛顿州里奇兰市艺术委员、哥伦比亚艺术联盟委员。自2010年来,陈怡倩统筹并组织了六届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国际性学术交流会议,为两岸四地华人美术教育搭建平台。(美术学院张鹏飞)
    2019-05-10
  • 5月10日上午8时,应商学院邀请,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导师李文立在东教1-102教室作了一场题为“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的机遇与挑战”的讲学报告。商学院管理工程教研室、市场营销教研室老师以及部分本科学生到场聆听了本次讲座。李文立以中国的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从“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前景与机遇、电子商务面临的挑战以及需要的人才、电子商务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大学应该怎么做、大学生应该怎么办”五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展开。他指出,电子商务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行业,需要懂技术、会管理、具有创新性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最后,他对在场学生提出建议,他认为当代大学生需要掌握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把握机遇与挑战,将自己价值发挥到极致。(商学院冯丹袁亚兰/文王禹/图)
    2019-05-10
  • 5月8日,应文学院邀请,上海大学曹辛华教授在崇文楼作题为《作为多媒体微电影的诗词》的学术讲座。学院部分同学到场聆听了本次讲座。讲座中,曹辛华教授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经历来解读诗词,从生活学习中探寻诗词创作的过程,向同学们详细讲述了关于诗词创作的新视角和新理念。他以杜甫的《登高》为例,深入讲述了如何利用现存的歌曲曲调和旋律将诗词更好地呈现给大众。在讲解诗词过程中,他从修辞手法、空间场景切换以及画面感等方面入手,分析诗词创作所用的专业技巧和知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诗词创作的过程。曹辛华教授总结出“诗词应当多以动漫思维写成,化一般为新奇”的创作方法,并结合多媒体电影思维进一步阐释了诗词创作方法。讲座结束后,曹辛华教授同在场师生进行互动。同学们纷纷表示曹辛华教授赋予了诗词独特的色彩,展现了诗词富有的魅力。专家简介:曹辛华,上海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中华诗词创作与研究中心主任、民国以来旧体文学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诗词学、唐宋文学、现当代旧体文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成果文库入选者,中国文章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民国旧体文学研究》
    2019-05-10
  • 5月6日下午,应我校邀请,海南大学江行玉教授在生物东楼报告厅作了题为“恢复海水倒灌农田和盐碱地农业生产以及植物细胞膜Na/H逆向运输蛋白调控机理研究”的报告。报告由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余国营主持,60余名师生参加此次报告会。盐碱土地因盐分含量较高影响植物生长,而不同植物对盐分的响应有所差异,可以根据土壤含盐量分类种植适宜作物。海南省因地理位置特殊,易发生海水倒灌,造成土壤盐碱化。报告中,江行玉介绍了其团队研制的可增加盐胁迫下作物产量的抗盐剂,并展示了各地使用抗盐剂后盐碱地种植成果,如新疆盐碱地成功种植的棉花可达每亩300公斤,海南盐碱地的冰菜生机盎然,内蒙古盐碱地种植的新西兰菠菜、吉林盐碱地种植的水稻等也具有较高的产量。最后,他讲解了植物细胞膜Na/H逆向运输蛋白调控机理。江行玉在盐碱地成功种植高产作物的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被誉为“盐碱地的魔法师”。他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带领团队培育高产耐盐植物,为粮食增产和农民脱贫致富开辟新思路,展现了新时代科研工作者的新作为,令在场师生肃然起敬。讲座结束后,江行玉就在场师生提出的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专家简介:江行玉,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海南大学
    2019-05-07
  • 5月6日上午,应我校邀请,上海大学闫建设教授在生物东楼报告厅作了题为“Howsignalsaresensedbycells:themechanismscontrollingdirectedcellmigration”的学术报告。此次报告由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李卫国主持,60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报告。报告中,闫建设介绍了细胞迁移在实验中的应用和实验过程,重点阐述了最佳实验信号通路阿米巴细胞发生细胞迁移的现象、作用机理、调控因子,并举例说明了其团队利用基因敲除技术,观察细胞的迁移方向、速度、方向改变频率、形状的相关情况,并提出衡量迁移细胞的三大指标——敏感度、形状结构(梭形)和运动能力。此外,闫建设还分享了其团队在基因与细胞迁移关系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展示了研究成果,使在场师生更加深入了解研究过程。报告结束后,闫建设对师生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解答。专家简介:闫建设,教授,博士,上海市浦江学者,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免疫细胞迁移调控炎症反应的机制,GPCR信号通路调控肿瘤细胞迁移机制。类风湿关节炎及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研究。担任国际学术期刊FrontiersinCell
    2019-05-07
  • 5月5日下午,应我校邀请,英国血栓研究所卢新杰教授在生物东楼报告厅作了题为“AtherosclerosisandVaccination”的报告。报告由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余国营教授主持,50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报告。卢新杰首先介绍了引起人类死亡的各种疾病及所占比例,并指出心脏病引起的死亡率很高,动脉粥样硬化是血液循环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人们了解较多的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并发症有冠心病、中风、心力衰竭等。他详细讲解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并从组织学角度和细胞因子变化角度对比分析了免疫与否对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影响,从而指出免疫方法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可高达70%。最后,卢新杰总结了免疫方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优势。报告结束后,卢新杰针对动脉粥样硬化疫苗使用的最佳时期、动脉粥样硬化免疫疗法是否损伤其他器官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回答。此次报告在拓宽师生视野的同时,也为大家了解心脏病前沿进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专家简介:卢新杰,英国血栓研究所教授,主持英国心脏基金会BHF5项、英国-印度血栓研究所国际合作课题1项、Weston基金会课题2项。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在Atherosclerosis,JBio
    2019-05-07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