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11月5日下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举办第二期思政名师大讲堂。本期邀请济源市教研室义教阶段思政课教研员马德生老师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新课标 新评价 新课堂》的学术报告。学院王海琴教授担任与谈人,校内外师生200余人参与。报告由李广宇博士主持。围绕报告主题,马德生首先结合新课标理念,从6个方面对新课标进行解读,强调其对教学的引领作用。他基于目前中学教学课堂实践的现状,对新课标评价进行分析,突出评价的风向标和指挥棒作用。马德生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呈现出将新课标理念层面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方法。报告尾声,中原教学名师魏巍和河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杨伟东主任参与讨论,王海琴总结指出,马德生的报告内容丰富、逻辑严密、案例贴切,将新课标理念运用实际思政教学过程中,对于提高思政课堂实效性具有指导意义。(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李广宇 罗睿睿)
    2022-11-06
  • 11月5日下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重点学科第二十一期哲学沙龙在线上举行。本期沙龙邀请学科成员张家海博士进行题为《从事与物的区别看边沁与密尔的快乐主义》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等50余人参与。田甲乐博士担任主持人。围绕报告主题,张家海将快乐是行为的根本动机和生活的最终目的作为切入点进行讲解。他从后果主义、心理状态以及终极善三方面考察了边沁和密尔是如何把快乐看成抽象之物。他阐释了被物化的快乐与快乐本身存在着质的差别,立足二者构成的不可调和之矛盾,论述密尔所持观点的歧义之处。张家海从历史维度和生理机能出发,强调愉快不等同于快乐,并指出人的衍生性活动才是形成快乐的本原。报告尾声,惠永照、陈永庆、程丽君和李超瑞等分别进行了评议。田甲乐总结指出,张家海的报告不仅具有现实意义和伦理学价值,还有助于在后疫情时代探寻本真的快乐,为同学们的学术研究打开新思路。(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李广宇 暴亚风)
    2022-11-06
  •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11月5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圆桌学术论坛于线上成功举办。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蒋占峰教授担任论坛点评嘉宾,流动站全体博士后参加本次圆桌论坛。论坛由在站博士后王世威主持。主题发言环节,孟祥科以《投资“三农”相关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浅谈供销社重启的战略意义》为题,梳理供销社的历史发展过程,分析重启供销社的重要意义。朱柯以《全面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探索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堂提质增效》为题,从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科教兴国等内容的论述入手,解读了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堂的主要价值和初步探索。康瑞林以《擘画蓝图: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题,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六个方面分析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张亚飞以《从二十大报告看党的建设理论新发展》为题,对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理论进行了深刻解读,主要从自我革命精神是百年党史的实践品格、自我革命理论是党治党执政智慧结晶、自我革命理论是二十
    2022-11-06
  • 11月5日,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李松教授为学院师生作题为“基于傅里叶测量下的相位恢复问题”的线上学术报告,相关专业教师和硕士研究生20余人参加此次报告。报告由李海锋老师主持。李松报告的主题为基于傅立叶测量下的相位恢复理论与算法问题。报告伊始,李松科普了相位恢复问题的溯源,介绍了相关研究成果。然后,针对Candès等学者提出的著名W-F算法,李松给出了在较少测量下该算法收敛的分析,利用提升方法将该问题转化为低秩矩阵恢复问题,并利用黎曼梯度下降方法去求解该问题。从而,在最少测量下给出了算法收敛的刻画。这些结果部分解决了Candès等学者在这个领域中提出的公开问题。报告会结束后,李松对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细致地回答,并与相关方向教师就共同关注的课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专家简介:李松,现为浙江大学二级教授,求是特聘教授。主要从事应用调和分析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其中包括:压缩感知、低秩矩阵恢复、小波分析理论与应用、相位恢复、盲去卷积等。到目前为止在国际数学、应用数学、数学与信息交叉以及数学与信号处理交叉等领域著名期刊发表了90余篇学术论文;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
    2022-11-05
  • 11月3日下午,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弗赖贝格工业大学Ingo Schiermeyer教授为学院师生作题为“Polynomial-Binding Functions and Forbidden InducedSubgraphs: A Survey”的线上学术报告,相关专业教师和研究生约三十余人参加此次报告。报告由王婧博士主持。Ingo Schiermeyer教授从图的色数和团数的联系讲起,举例说明通常图的团数无法给出图色数的上界;但存在某些图,如果一个图不含该图作为导出子图,那么它的色数可以由团数的函数界定;介绍该方向研究进展和公开问题,鼓励大家积极探索。报告结束后,Ingo Schiermeye教授针对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并与师生展开深入的讨论和交流。专家简介:Ingo Schiermeyer是德国弗莱贝格工业大学教授,国际知名图论学家,目前担任 《Graphs and Combinatorics》的执行副主编及其它图论期刊的编委,在图的着色、哈密尔顿性理论、图论算法、组合优化等方面有着十分出色的工作,已在《Combinatorica》《Journal of G
    2022-11-04
  • 为促进学院内部学术交流,加速经验传递和增进学院教师学术水平,11月1日,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博士论坛系列首场讲座成功举行。学院新引进教师赵亚丹博士在线作了题为“小说中的反讽——艾哈迈德·巴哈扎特与刘震云比较研究”的学术报告。学院百余名师生及省内外部分兄弟院校师生参会聆听。学院院长刘国兵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讲座由新引进教师满舒博士主持。赵亚丹博士以反讽作为切入点,分别选取埃及已故当代作家艾哈迈德·巴哈扎特的《图特摩斯400号》《天真孩子与文化猫的对话》《丈夫日记》三部小说与中国作家刘震云的《单位》《一地鸡毛》《我不是潘金莲》进行比较研究。她结合小说文本,对两位作家的反讽领域和反讽技巧在社会、政治、文化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总结出两位作家在反讽方面的共相殊相。刘国兵在讲话中指出,今年是学院的人才引进和科研能力提升年,学院接连举办外语名家讲坛、学术活动月和青年博士论坛等学术活动,旨在搭建一个广泛交流思想、相互传递经验并增进学术水平的学术平台,以促进学院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和专业交叉。他希望通过博士论坛系列讲座的开展,能够带动专业教师和研究生的科研热情,促成紧密、持久、良好的青年学术群体,进一步
    2022-11-02
  • 11月1日晚,旅游学院线上开展行知大讲堂·太行之声第七期学术沙龙。本次活动由地理与规划系主任雒海潮副教授主持,分上下半场,分别由余玉洋、张群慧两位博士主讲。学院主要负责人及部分师生10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报告上半场,余玉洋博士从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案例对《生态系统服务相关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刘迪、陶玉霞等教师从产水服务的研究尺度、模型模拟、数据验证、水污染、文化服务等方面与余玉洋博士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报告下半场,张群慧从选题背景、气候舒适度指数与模型及其在旅游研究与发展中的应用、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做了题为《旅游气候舒适度研究》的报告。接着,韩立钦、张世杰、余玉洋、陶玉霞等教师就旅游气候舒适度预测、旅游时机与宜人气候如何协调、数据分辨率和可靠性、气候气象对心理状态与个性特征影响研究用于地域旅游产品特色发掘的可行性等问题与张群慧老师进行了沟通交流。最后,雒海潮对此次学术沙龙进行总结发言,认为今天两位博士的报告都很前沿,也展示了他们在各自研究领域所做的成果,并体现了他们地理+旅游跨学科研究的特色,给与会老师和学生很大启发;师生们基于旅游与地理交叉融合研
    2022-11-02
  • 2022年10月31日下午,应美术学院邀请,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教授法比奥·马斯莫·法基(Fabio Massimo Faggi)作主题为“诗意哲学”的线上学术报告。报告由学院院长陈巍主持,美术学院学生和青年教师等参加。法比奥·马斯莫·法基通过诗性的哲学思维对于艺术的概念、艺术的功能性以及艺术教育自由的重要性进行诠释与解读。认为在当今世界的时代背景下,艺术校园应该变成一个创造和收集情感的场地,从而通过艺术释放出更多的爱与热量。期间,法比奥·马斯莫·法基教授不断与我校师生进行线上提问和互动,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详细的举例讲解,使我校师生受益匪浅。陈巍指出,此次报告以人文立场出发,幽默风趣,融合当下艺术发展趋势,追本溯源,进一步启发学生们的创作思维和科研兴趣。专家简介:Fabio Massimo Faggi,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家,符号学家,哈佛大学符号学及传播心理学研究员。研究方向:符号艺术、修辞学、语言的进化、象征性表达等。(美术学院石珂)
    2022-11-01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