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部动态

  • 11月28日,社会事业学院研究生学术活动月之硕士论坛活动在院301C会议室举办。社会事业学院2017级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专业以及公共管理和在职农业管理专业4名研究生代表参与此次论坛。自今年11月份活动开展以来,社会事业学院面向全体硕士研究生征集学术论文30余篇,经过严格筛选,秦欢等4人脱颖而出并在本次论坛中做了详细报告。论坛上,秦欢以农村老年人需求问题为切入点,采用抽样调查、问卷调查、目的调查等方式,对一具体村庄中老年人需求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公共养老、构建“家庭养老——机构养老”服务体系的措施。其余学生分别围绕“互联网+农业经济发展”“农村青少年问题”“村落文化振兴”等方面,开展深入的理论阐述。学院党委书记魏雷东指出,此次学术论坛充分响应了十九大精神的号召,为师生学术专业交流搭建良好平台。他还充分肯定了研究生代表在论坛分享中所展示出的学术研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准,展现的论文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架构清晰。魏雷东立足选题方法、研究步骤、研究角度等方面给予学生以中肯的建议与指导,并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以及时了解学术领域发展状况。学院党委副书记梁作振指出,学术论坛的
    2017-11-29
  • 11月26日,由社会事业学院主办,红丝带协会承办的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教育活动在校内外全面展开。活动面向河南师范大学全体师生、社区居民及社区流动人员。此次活动以“为‘艾’发声,与爱同行”为主题,分为“ai”宣传、“ai”咨询、“ai”观看和“ai”回答等四个板块。活动中志愿者佩戴红丝带,通过发放宣传页、明信片等方式向同学们普及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等安全知识,号召全校师生积极投身于艾滋病防治工作,共同承担防治责任和义务,群策群力,遏制艾滋病的传播。在“ai”咨询环节中,特邀校医院及新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专业人员,为本次宣传咨询工作进行了专业性、针对性的指导。社会事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梁作振表示,目前我国艾滋病传播形势依然严峻,防治工作中新老问题和难点问题并存,防治任务更加艰巨。他强调,应积极宣传和普及防治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推动大学生抵御艾滋病能力的提升,为解决我国严峻的艾滋病传播形势作出应有的贡献。(社会事业学院韩娟娟郝玲月)
    2017-11-29
  • 11月25日下午,教育学院少数民族同学十九大精神学习经验交流会在田家炳教育书院720教室举行。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新疆内派教师及各年级少数民族同学参加此次交流会。院团委书记孙小文宣读十九大报告精神及关于少数民族政策支持方面的理论知识。新疆内派教师买尼瓦尔和茹先古丽先后表示,要准确领会并把握十九大报告中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新举措,在学懂、弄通、做实上多下功夫,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与会少数民族学生代表先后发言,分享自己对十九大精神的学习感悟。2017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罗丽对习总书记持续三小时的报告表示敬佩,总书记不骄不躁的态度为无数年轻人树立了一道标杆,作为青年大学生的我们肩负历史重任,应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2016级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再衣热·斯坦旦认为广大青年在新时代发展中应该顺应时代呼唤,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最后,学院党委副书记康淑霞指出,希望大家对十九大精神要结合自身实际原原本本地学习,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懂历史、讲政治,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专业学习、校规校纪等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加强与同
    2017-11-28
  • 为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升个人修养和文化品味,11月26日上午,生命科学学院在万人餐厅三楼多功能报告厅举行“品翰墨书香·话诗意人生”2017级读书分享交流会。学院相关负责人、2017级全体同学近500人参加活动。活动在共同观看河南师范大学第二届“阅享经典·书香师大”的相关视频中缓缓拉开序幕。此次读书分享会共有7组同学分享经典书籍,每组分别由朗读者和分享者两名同学组成。伴随着轻柔的背景音乐,来自生物科学专业的新疆籍学生阿伊乃再尔分享了《解忧杂货店》,她用书中五个不同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告诉大家:就算烦恼让你无法喘气,就算生活千疮百孔,你依然要相信前方拥有阳光。2017级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黎姗姗分享了杨绛先生的回忆性作品《我们仨》,通过对钱钟书一家平淡无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经历介绍,同学们感受了中国知识分子不平凡的人生追求、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张怡晴分享了揭示人性本质的经典书籍《活着》,她用自己独特的嗓音以及温婉的语言讲述书中生命里难得的温情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此外,同学们还分享了《生物万象》《苏东坡传》《家》《小王子》等各
    2017-11-28
  • 11月28日,新联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组织开展的“每日英语半小时”活动启动仪式在多功能报告厅举行。新联学院相关负责人、人文与艺术学院全体教师及学生代表参加启动仪式。仪式上,新联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孔艺宣读了“每日英语半小时”活动的实施方案,并表示学院将坚持思想教育与制度管理相结合,努力为在校生搭建学习英语的优良平台,将英语学习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育人工程之一。教师代表张喆和2017级英语专业学生代表艾阳分别发言,倡导同学们积极参与“每日英语半小时”活动,端正学习态度,坚持从我做起,培养自学能力,学会独立思考,将英语学习作为每天生活中的一个必备环节,师生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院风、学风、班风。副院长张长伟以加强学院学风建设为出发点,对在场的师生提出了活动要求,他希望广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号召同学们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广大青年的期望,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仪式结束后,师生们共同在宣传条幅上签字,表明每天坚持学习英语的信心、决心。新联学院“每日英语半小时”活动旨在激发广大青年学
    2017-11-28
  • 棉衣送温暖,爱心溢校园。11月25日,生命科学学院2017级新生冬季实物补助发放仪式在生物报告厅举行。58名受助学生和149名国家助学金获得者参加。校学生资助服务中心、生命科学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仪式。仪式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始。生命科学学院辅导员马翠宣读受助学生名单,并与其他老师共同为学生发放棉衣。受助学生代表王梦阳发言。他表示,入学至今深切感受到学校完备的资助体系,这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力远航,为实现梦想插上了翅膀。作为师大学子,将会常怀感恩之心,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有为青年。校学生资助服务中心主任赵红杰指出,我校2017年冬季实物补助工作部署以来,各学院积极行动,从真正关注、关心、关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出发,急同学们所急,办同学们所需,深入学生,认真摸底,努力做到精准资助、按需资助、以助育人。赵红杰与同学们分享了他的资助工作体会并向受资助同学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积极向上、自信昂扬、豁达开朗的奋进者;二是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知恩报恩、传播爱心、传递温暖、提高本领的践行者;三是希望同学们做党和政府、学校以及学院资助政策、资助体系的宣传者。此次2017级困难新生冬季实物补助
    2017-11-28
  • 为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学习十九大精神的热潮,11月27日晚,新联学院在多功能报告厅举行“诗赞十九大词颂中华情”大型诗歌朗诵晚会。学院相关负责人、各院(系)辅导员及学生代表等近500人到场观看。诗会共分三个篇章“千年风华逶迤史”、、“何惧梦远不难圆”、、“旭日暖地神舟欢”。新联学院广播站王晓阳激情朗诵《沁园春长沙》拉开了诗会序幕。诗歌《路》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从一大到十九大,无数英勇战士用血和泪凝聚成党发展的艰辛之路。《妈妈,我等了你二十年》感人肺腑,抒写了军人儿子对老母亲的深情。《我的祖先叫炎黄》颂扬了炎黄子孙赞天地之化育,报四时之恩赐,感先贤之圣德,念祖先之恩德的优秀品德。《亮剑湄公河》朗诵者以铿锵有力的语言表达、振奋昂扬的精神面貌讲述了湄公河大案的过程,赞扬了中国军人无私奉献、英勇无畏、坚毅顽强的精神,朗诵者时而悲壮时而激昂的展演,为现场观众带来一次次心灵的震撼,赢得阵阵热烈掌声,将诗会推向高潮。《七分钟讲党史》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广泛宣传了党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优良传统,激发了在场观众的爱党爱国情怀,唱响了时代主旋律。《放歌十九大》以慷
    2017-11-28
  • 11月23日晚,受党委宣传部邀请,光明日报社主任记者、河南记者站副站长崔志坚在第四会议室作了题为“新闻相伴,趣味人生”的报告。我校大学生记者及部分新闻写作爱好者百余名观众聆听了此次报告。崔志坚从自己迈出新闻采访第一步的经历出发,分享了自己在实践中的采访和写作经历,具体讲述了新闻灵感获取和素材挖掘整理的过程。他鼓励大学生记者主动发现、主动采访。崔志坚表示,学习新闻采访的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对社会的敏感性和适应社会冲击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他认为,记者应该始终保持对新闻的敏感度,要善于捕捉新闻线索,善于在线索的基础上行文成章。在谈到新闻写作方法时,崔志坚建议大学生首先学会专业知识,并多看优秀新闻作品为自己作文字积累。此外,他为大家推荐部分新闻写作类书籍,补充新闻专业知识。他联系自己二十余年的记者工作经历,强调大学生一定要踏踏实实从脚下做起,多锻炼,多交流,以始终如一的韧劲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整场讲座中,崔志坚始终从工作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出发,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为大学生提出了许多言辞恳切的建议。讲座结束后,他与聆听讲座的学生一同探讨了新闻写作过程中的问题。(大学生记者桑烨含)
    2017-11-28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