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部动态

  • 金秋送爽,情谊绵长。10月25日,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2005届校友怀揣对母校的深切眷恋与同窗的真挚情谊,从五湖四海汇聚校园,参加毕业20周年返校聚会,重温青春岁月,共话发展未来。校友与基金工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学院领导班子、时任党委副书记、辅导员、教师代表及返校校友欢聚一堂,共叙情谊。校友与基金工作办公室主任崔宗超致辞,他回顾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成就,表示校友是母校最宝贵的财富,希望各位校友常念母校情、常回家看看,继续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院长袁培燕向校友们介绍了建院四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他表示,校友们是学院发展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是学院永远的骄傲,期待能与广大校友携手,共同谱写学院更加灿烂的明天。曹殿朕与娄宝蕊两位老师分别从当年的校园生活、师生互动等角度深情寄语。院党委副书记、校友与基金工作常务副会长陈清利为校友们介绍了学院校友机构组织、各地校友分会成立以及学院校友工作基本思路,并汇报了多措并举为校友们搭建联络平台的实际成效。此次毕业20周年返校聚会,不仅是一场跨越山海的青春重逢,更是一次薪火相传的情感接力。校友们表示,将永远铭记“厚德善智 笃行创新”的院训,
    2025-10-25
  • 为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成长方向,10月24日下午,国际教育学院党委书记田小勇以《奋进新时代 青春更绚丽——“成长的约定”与研究生同学面对面》为题,为学院研究生讲授了一堂富有思想深度与时代温度的主题报告。学院全体研究生及项目负责教师共同参加。田小勇领学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的《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相关内容。围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他阐释了“十五五”作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五年所具有的全局意义,强调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生要将个人成长进步与祖国民族命运、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找准青春奋斗的时代坐标,主动融入“国际循环”和“一带一路”建设。他激励大家夯实专业基础、锤炼科创能力,做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对外交流合作贡献青春力量。此次主题活动既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引领,更是吹响行动的号角,与会师生将远大的理想信念与扎实的成长路径深植于心中,践行“青春之我,奋斗有我”的誓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中奋力书写绚丽篇章。(国际教育学院 王 颖)
    2025-10-25
  • 10月23日,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副校长梅英一行9人来我校考察交流。座谈会在勤政楼第三会议室召开。副校长宋晔出席座谈会,教务处、校团委和相关学院(部)负责人参加,座谈会由教务处处长梁存良主持。宋晔对梅英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我校的发展历程、学科建设、专业布局、师资队伍及师范生培养情况。她表示,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扎根祖国西南边陲,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师范高校。两校在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教育发展方面使命相通、优势互补,希望通过本次交流增进两校相互了解,共享经验,实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标。梅英对我校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的办学特色、科学研究和本科人才培养情况,她表示,希望借此次机会学习借鉴我校在专业建设、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师范类专业认证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并以此次交流为起点,深化友谊,共谋发展。会上,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两校宣传片。围绕考察内容,教务处介绍了我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师范类专业认证、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本科生实践教学、课程建设、师范生培养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效;校团委分享了本科生“第二课堂”育人模式的实施经验;数学与统计学院(密码学院)、教育学部、体育学院负责
    2025-10-24
  • 为深化专业学习与思想引领融合,美术学院于10月20日至23日在林州、太行山区、陵川等地开展“艺绘青春,行践初心”系列主题系列活动,将艺术创作与乡村实践、红色精神、乡村振兴以及地域文化深度融合。10月20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林州写生基地开展团日活动,同学们以速写定格秋季太行风貌,研讨太行元素设计转化,并发起速写赋能文化传播倡议,将太行速写中的岩石肌理、古村轮廓等元素融入文创设计,以专业所长传递太行魅力;环境艺术设计班邀请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朱沙教授在山西陵川昆山村写生基地开展水彩风景写生课程,搭建“专业成长 + 思想浸润”的实践课堂。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深入村落,开展写生实践,用画笔挖掘昆山村的生态之美。10月21日,美术学专业在太行山区开展乡村振兴调研,围绕“艺术赋能乡村”进行研讨,聚焦专业与乡村需求的结合点,以公益创作、文创设计等形式助推乡村振兴,践行时代使命。10月23日,绘画专业走进扁担精神纪念馆,通过历史图片、实物陈列和木锤酥工艺体验,深入了解扁担精神的起源与内涵。此次主题系列活动,将艺术创作与思想引领深度融合,引导各专业学生在亲近自然、扎根乡村中厚植家国情怀。通过实地写生、历史教
    2025-10-23
  • 为全面提升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精准助力大学英语四六级备考,10月18日至21日,外国语学院面向全校学生举办英语四六级打卡学习及直播授课活动。学院教学团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普遍痛点与四六级备考的核心难点,经过多轮集体研讨和内容打磨,精心设计《英语破局:从应试到应用》专题课件,课件内容全面覆盖学习误区解析、单词科学记忆方法、听说读写能力系统训练等关键维度。直播过程中,主讲教师围绕“学习痛点与备考误区规避”“单词场景化记忆技巧”以及“碎片化时间听说训练方案”三大模块展开系统讲解。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听力断片”“口语卡壳”“单词背了就忘”等实际问题,重点介绍了“10分钟精听法”“1句话输出法”等学习方法,助力学生突破口语障碍,切实提升学习效率。此次直播授课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精准、实用的备考指导,有效解决了英语学习中的实际困难,显著增强了学生的应试信心与自主学习能力,为其语言能力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活动搭建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对推动校园英语学习氛围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学校外语教学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外国语学院 师公祯 连文蔷)
    2025-10-22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切实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10月21日下午,2025年“团干部上讲台”暨“活力杯”微团课大赛在青益空间举办,各基层团委教师团干部、各院(部)团员青年代表参加本次活动。本次大赛由校团委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承办。大赛紧扣“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主题,12位参赛团干部以“小切口”展现“大视角”,内容涵盖党的创新理论、红色精神传承、青年志愿服务、榜样人物故事等多个维度,将“大道理”转化为“身边事”,用“青言青语”传递理论温度。物理学院熊子瑞用回信的故事传递青年信仰,生命科学学院马静潇以“生命之树”比喻青年成长历程,软件学院叶娅以英雄王伟的故事为切入口,讲述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用案例讲解、视频展示等多种形式生动讲出“青年味”“时代味”“真理味”。赛后,党委组织部副部长王令耀表示,12位团干部的宣讲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思想深度,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主题融入青年可感可知的故事里,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活”了起来。此次大赛不仅为团干部搭建了交流展示的平台,更增强了团员青年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同,进一
    2025-10-22
  • 10月22日早上,科技创新港“一站式”学生社区“黎明读书会”在4号社区党建活动室正式启动。来自数学与统计学院(密码学院)、物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光电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和俊甫书院的30余名学生参与读书活动。读书会由国际教育学院2025级辅导员李明主持。活动伊始,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蒋晋光介绍了举办“黎明读书会”的初衷,他勉励同学们以参加读书活动为契机,自觉在学习生活中坚定文化自信,在品读经典中明辨是非,在交流互鉴中砥砺思想,涵养自身跨专业思维,推动个人全面发展。现场学生按照依次领读、全文学习的方式,共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并重点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两个方面展开深入的讨论交流。据了解,“黎明读书会”于每周三早晨6:30开展一次,每次时长90分钟左右。活动秉持“开门读书”的原则,不限专业、不限人数,为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学习、书香浸润、提升自我的平台,旨在通过以读促学、以文聚力、以思赋能,激励学生自觉增强跨专业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正确树立健康价值取向,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审美能力和水平。(国际教育学院
    2025-10-22
  • 为丰富教职工文体生活,营造积极健康的工作氛围,10月21日下午,法学院分工会在共渠生态长廊组织开展“秋启新程·同心同行”健步走活动,学院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活动开始前,分工会工作人员提前到达现场,明确活动路线与注意事项,为教职工们做好后勤保障等工作,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随着集合指令发出,教职工们精神饱满地从起点出发,沿着共渠生态长廊阔步前行。秋日的生态长廊景色宜人,沿途的自然风光让大家暂时卸下工作的疲惫。行进过程中,教职工们或并肩畅谈,交流工作与生活感悟;或驻足观景,记录下这难忘的时刻,一路上处处充满欢声笑语,充分展现了学院教职工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此次秋日健步走活动,不仅让教职工们在运动中放松身心、强健体魄,更增进了同事间的沟通与友谊,凝聚了团队力量。大家表示,将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为学院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法学院 王亚楠)
    2025-10-22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