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部动态

  • 10月10日上午,2025年“国培计划”示范项目中小学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初中心理健康教师班在我校开班。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苗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方晓义出席开班仪式,我校教育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来自全国的50名初中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参加本次培训。仪式由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李津主持。苗雨代表学校向远道而来的参训学员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国培计划”是国家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教师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关键平台,也是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提升心理健康骨干教师专业素养恰逢其时、至关重要。希望参训学员能够携所学所悟反哺岗位,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动力。教育学部孙文梅老师和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关川实验学校谢重新老师分别作为教师代表和学员代表发言,表示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培训,共同确保本次学习任务高质量完成。方晓义在讲话中表示,本次高规格培训是淬炼这支专业队伍的重要平台,希望全体学员珍惜难得机遇,深扎专业根基,为守护学生心灵健康、助力全面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开班仪式结束后,方晓义以《家庭治疗:改变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新方法》为题作首场
    2025-10-10
  • 10月9日,我校科技创新港校区迎来首个教学日。为保障创新港校区教学工作平稳起步,副校长宋晔带队组织开展了开课首日教学检查,全面巡查课堂教学秩序与教学保障情况。由相关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专项检查组,深入生科楼、平原实验室、3号书院多功能厅、体育运动场地等多个教学区域,实地查看教师授课状态、学生听课情况、课堂纪律以及教学设备运行状况。检查结果显示,创新港校区整体教学秩序良好,教师按时到岗、精神饱满,学生出勤率高、听课专注,教学设施运转正常,后勤保障有力,课程安排执行有序,各项教学工作平稳推进。宋晔指出,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任务,必须坚持“保运行底线”与“促质量发展”两手抓。要立规范,推动排查整改常态化,严守教学规范,注重细节管理,建立常态化排查与即时整改机制;要强协同,完善风险预案体系,加强学院和部门的协同联动,提前制定完善工作预案,抓实保障措施,确保教学秩序持续稳定;要促创新,深化教学改革,鼓励教师开展研究型、项目化教学创新,将前沿成果、学科思维与高阶能力培养融入课程设计,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开课前期,学校多次组织召开科技创新港现场调度会,对教学工作专题协调、周密安排、全力保
    2025-10-10
  • 情系中秋,月满师大。10月6日晚,校团委于西校区学苑餐厅三楼青益空间举办“月揽青春共此时”中秋团圆晚会,校团委相关负责人出席晚会,师生代表欢聚一堂,共迎佳节。本次中秋团圆晚会分为“青春绽放·贺华诞”“人间烟火·共团圆”“同心筑梦·向未来”三个篇章,融合歌舞、朗诵、武术表演、乐器合奏等多种表演形式,营造出团圆温馨的节日氛围,为师生献上一份诚挚暖心的团圆礼。晚会在旋律动人的开场合唱《花好月圆夜》中拉开帷幕。独舞《驼铃贺华章》以翩跹舞步、灵动身姿再现丝路驼影,舞出千年盛景与时代颂歌,传递出对祖国的深情礼赞;武术表演《武动青春》招式刚劲,身形利落,奏响了一曲青春与热血的激昂交响;朗诵《春江花月夜》用抑扬顿挫的节奏与细腻入微的情感,串联起江、月、花之景,勾勒出唯美的月夜画卷;乐器合奏《过雨荷花》将清脆的琵琶与婉转的古筝相交织,晕染出雨后荷塘的清新雅韵;独唱《落叶归根》以深情唱腔诉说游子心绪,将对故土的眷恋与牵挂融入每一个音符。在猜灯谜、飞花令互动环节中,在场师生紧扣“月饼”“月亮”“桂圆”等中秋意象竞猜谜底,围绕“月”“花”字眼吟诗对句,现场掌声迭起,洋溢着欢快热烈的节日气氛。最后,晚会在大合唱
    2025-10-07
  • 10月1日,我校醒民学校孔子课堂与泰国彭世洛府泰-华侨团联合会、醒民学校在彭世洛府托铃会议中心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联欢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清迈总领馆总领事陈海平、彭世洛府副府尹、彭世洛府市长、彭世洛府泰-华侨团联合会成员、华侨华人代表以及各界友好人士近千人相聚线上线下,共襄盛典。醒民学校孔子课堂全体教师应邀参加。大会在全体嘉宾齐唱泰中两国国歌中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清迈总领馆总领事陈海平通过视频形式致辞。向彭世洛府泰-华侨团的侨领侨胞致以节日祝福。今年是中泰建交50周年,两国关系迈入新阶段,驻清迈总领馆将继续携手领区侨胞及社会各界人士,深化多领域合作,共同推进中泰命运共同体建设在泰北地区落地生根,造福两国人民。彭世洛府副府尹、彭世洛府行政机构主席、彭世洛华侨协会、泰-华侨团、潮州会馆、泰中友好协会彭世洛联络处等负责人分别致辞,热烈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并表达今年也是中泰建交50周年的重要时刻,期待未来中泰在经贸、投资、文化、教育等领域持续深化合作,努力实现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新突破。他们对醒民学校孔子课堂长期致力于中文教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中泰人文
    2025-10-01
  • 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外国语学院师生于9月30日前往新乡市烈士陵园开展烈士纪念活动,学院团委负责人、团学干部代表一行共同参与本次活动。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前,全体成员默哀一分钟,深切缅怀为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先驱。院团委负责人师公祯带领全体成员参观烈士陵园,深刻感受先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革命精神。他表示,在烈士纪念日这个特殊时刻,我们缅怀先烈,就是要学习他们追求真理、坚定信念的崇高品格,学习他们不畏艰险、敢于牺牲的英雄气概。参与活动的师生代表表示,当代青年尤其是外语人才,既要精通专业、讲好中国故事,更要继承先烈遗志,发扬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通过立足中华文化根基,将语言优势转化为传播和平理念、服务国家发展的实际行动。随后,师生们有序瞻仰烈士墓区、四十七烈士纪念碑、肖思原雕像等,深刻感受先烈们“舍小我为大我”的崇高精神。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通过沉浸式体验,将思政课堂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同学们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明确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激励同学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书写属于外院学子的青春篇章。(外国语学院
    2025-09-30
  • 9月29日下午,在河南省委宣传部文明实践处的统筹指导下,我校河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与牧野区、辉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完成共建签约。新乡市委宣传部、河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研究中心、校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牧野区、辉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参加签约仪式。仪式上,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蒋占峰,社会事业学院院长王君健分别发言,他们表示,共建行动将推动我校理论资源与基层实践精准对接,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主阵地功能。今后,将持续探索项目化、机制化、可持续的合作模式,深化我校与地方文明实践中心结对共建,提升宣传、教育、引领群众实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希望以此次共建为契机,深化校地合作层次与领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辉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牧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代表分别作了表态发言。三方代表共同签署了结对共建协议,并举行了揭牌仪式。签约仪式结束后,开展了首期共建活动——迎国庆暨移风易俗优秀文艺作品展演,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瑶以《做新时代真正的爱国者》为题作了生动宣讲,通过鲜活的故事和通俗的语言,将党的创
    2025-09-30
  • 9月29日,由教育学部主办的第三届教育博士学术论坛在田家炳教育书院开幕。副校长宋晔出席论坛并致辞,学科领域专家、教育学部党政领导班子、教师代表、全体教育博士等百余人参加论坛。开幕式上,宋晔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她简要介绍了学校百年办学历史、学院设置、学科发展和品牌建设等情况。她指出,教育强国建设是一项关乎国家命运与民生福祉的重大使命,需要全社会尤其是教育战线每一位同仁勇担责任、砥砺前行。希望以本次论坛为契机,切实提升硕博士研究生的学术能力,激发对教育本质的深层思考与探究热情,以更加卓越的专业姿态投身于波澜壮阔的教育事业之中。在主旨报告环节,华中师范大学王学、郑州大学杨光钦、河南大学宋伟、辽宁师范大学闫守轩分别做主旨报告。各位专家学者就本硕博贯通式培养体系、教育博士培养机制的革新探索、教育博士专业成长的进阶方向以及学位论文撰写的规范要求等关键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研讨,系统阐述了相关理论与实践成果,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指导价值的建设性意见。本次论坛设置了“本硕博一体化拔尖师范人才培养专题”“教育强国背景下教育博士培养模式创新”和“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与教育数
    2025-09-30
  •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9月29日晚,我校于科技创新港校区操场举办“荧光映山河·奔跑忆荣光”迎国庆主题跑活动。本次活动由校团委与校学生会联合主办,吸引了近千名学生踊跃参与。本次活动由主题跑和游戏互动两个环节组成,活动将体育运动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在主题跑环节,学生们佩戴各式荧光装备,沿着操场有序奔跑,展现出师大学子朝气蓬勃、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游戏互动环节中,党史问答区通过知识竞答巩固理论学习,帮助学生系统了解国家发展历程;成就体验区借助套圈互动具象化展示建设成就,深化学生的历史认同;团队协作区通过转盘挑战培养集体意识,强化团队精神;乒乓球竞技区以精准投掷锻炼策略思维,提升心理素质。各点位志愿者配合默契,保障活动顺利开展。数学与统计学院2025级新生许馨元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不仅锻炼了身体,也在趣味互动中加深了对国家发展历程的理解,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深刻体会到了团结奋斗的时代精神。此次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有效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集体意识。校团委将持续探索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深度融合的新
    2025-09-30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