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部动态1

  • 为持续深化学风建设,不断提升学生学业规划能力和综合素质,10月31日,生命科学学院在科技创新港校区开展新生学业指导活动。学院相关负责人、辅导员、2022级优秀学生代表及全体2025级本科生参加。活动现场,教学副院长陈建军以“多措并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主题展开分享,系统梳理学院历史发展脉络、学科建设成果与特色育人理念,深入解读学院“六聚焦”育人体系,鼓励大家珍惜学习机会,积极参与科研训练与高水平学科竞赛,在实践中锤炼专业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辅导员刘世学从推免资格认定条件、标准和流程等方面对推免政策进行详细解读,提醒大家重视日常学业成绩,兼顾学术能力与综合素质,为后续推免工作做好充分准备。2022级优秀学生代表杨睿馨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分享自己从大一入校适应学习生活,到逐步明确目标、积极参与科研与竞赛,最终获得推免资格的心路历程和经验,激励学弟学妹们珍惜大学时光,敢于追逐梦想,在成长道路上不断突破自我。本次活动是聚焦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常态化开展各类学业指导、科研启蒙与职业规划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在学术道路上稳步前行,成长为兼具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的优秀青年,书写
    2025-11-01
  • 10月30日,“华为杯”第七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总决赛在青岛落幕。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研究生团队斩获两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实现了学院在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的历史性突破,也是近年来学院组织参加该项赛事的最好成绩。参赛团队紧扣社会需求,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研究与实践。其中,教师申华磊指导的团队(成员:姚浩然、柯小龙、邓照馨、董少聪),以《面向公共安全的域泛化人群计数与边缘部署预警系统设计》为选题,在总决赛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二等奖。教师袁培燕指导的团队(成员:郭江帆、申东源、张敬辉、田欣玥),选题《面向智能园区物流系统的自动驾驶车辆系统设计》聚焦智能园区物流系统,赢得了评委的高度认可,荣获青岛市赛题专项奖二等奖。教师马媛媛指导的团队(成员:樊致佳、徐富永、杜凌薇、司马炳慈),以《双重保障式老人跌倒监测与报警系统》为选题,荣获全国三等奖。“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作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主题赛事之一,在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下,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主办。旨在激发研究生创新活力、挖掘科研潜能
    2025-11-01
  • 为提高学院宣传工作质量与学院新媒体成员的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10月30日中午,环境学院团委、学生会新媒体部门于西校区开展“环抱‘媒’好”新媒体沙龙活动,由院党委组织员宋旺旺老师担任沙龙负责人,本期邀请学院高年级新媒体骨干成员赵子龙、刘亦喆担任主讲,新媒体中心全体成员参与学习。本期沙龙主题为照片拍摄技巧及相机的使用,宋旺旺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了摄影思路、构图原理和拍摄角度的选择,并结合具体案例,深入剖析了优质照片的创作要点。两位高年级骨干成员针对常用摄影设备为大家解析了光圈、快门和ISO等摄影基础知识,并进一步讲解了如何根据不同活动场景,快速选择相机参数与构图方法。随后,部门成员开始进行分组拍摄,并由高年级新媒体骨干现场指导。大家拍摄后积极展示自己的摄影作品并分享拍摄技巧。本期沙龙活动是学院加强新媒体人才培养、推动校园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专业指导与实践锻炼的双重助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技术过硬、勇于创新的校园青年传媒队伍,助力学院新媒体队伍迈向更高水平。(环境学院 宋旺旺)
    2025-10-31
  • 为积极响应新时代文明实践号召,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外国语学院于10月30日组织志愿服务队走进河师大社区开展卫生清洁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助力社区文明建设。活动现场,二十名志愿者手持扫帚、垃圾钳等工具分三队开展志愿活动。志愿者们采用“地毯式”清理法清理主干道,将落叶聚集成堆后规范清运;清理藏匿在绿化带中的烟头、塑料瓶等细小垃圾,累计清理卫生死角十多处;重点整治单元门口杂物堆积问题,规范非机动车停放秩序。劳动间隙,志愿者们还化身“环保宣传员”,向社区居民讲解垃圾分类标准、日常环保小技巧,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现场忙碌的身影成为社区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赞誉。社区居民表示,志愿者们不仅清理社区环境,还教我们怎么分类垃圾,对我们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参与此次志愿活动的同学们表示,此次志愿服务让他们在劳动中体会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此次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环境整治+环保宣传”双轨并行的模式,既改善了社区环境卫生状况,又提升了居民环保意识。外国语学院将继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引导青年学子在服务社会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5-10-31
  • 10月30日下午,平原湖校区综合管理办公室在校区第一会议室举办以“薪火相传,公考引航”为主题的毕业生考公经验交流会。特邀原新联学院2022届校友武世鹏与2026届毕业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分享考公经验。平原湖校区综管办相关师生参加活动。会上,武世鹏回忆了在新联学院学习期间的难忘时光,并结合自己从专业课学习、英语备考、一战成硕再到考公上岸的亲身经历,与同学们分享了成功经验。随后的互动环节,武世鹏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关于岗位选择、笔试备考策略、面试技巧以及心态调整等问题,进行了细致解答,并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建议。在场同学认真倾听,踊跃发言,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本次交流会的举办,为学生搭建了与优秀校友直接对话的桥梁,更通过优秀校友的真实经历,为同学们指明了努力方向,缓解了考前焦虑,建立了应考自信。同学们表示,武世鹏的经验分享解答了他们关于考公的诸多疑惑,激发了学习动力,提供了很多可供借鉴的经验。此次活动是平原湖校区综合管理办公室聚焦自身职能定位、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系列举措之一。综管办将积极挖掘校友资源、主动构建校友会工作体系,努力搭建更多交流平台,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为校区大学生成
    2025-10-31
  • 为增强学生集体意识与自我管理能力,营造文明和谐的宿舍生活环境,10月10日至30日,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在“一站式”学生社区组织开展了学生宿舍风采展示活动,吸引了各宿舍的广泛参与。本次活动以宿舍为单位展开,学生围绕共同愿景,合力创作《宿舍公约》手抄报,展示宿舍独特风采。在协商共建环节,各宿舍成员通过充分讨论与民主表决确定公约内容,确保其真正体现集体意愿;在设计制作环节,同学们充分发挥创意,通过合理划分板块、巧妙搭配色彩、灵活运用艺术字等方式,精心提升手抄报的视觉效果。各宿舍的《宿舍公约》经全体成员一致审议通过后,被张贴在宿舍的醒目位置,成为维护宿舍和谐与整洁的重要遵循。经过严格的现场检查与线上评比,活动最终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通过表彰先进,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此次活动帮助使学生在集体协作中有效培养了民主协商与团结合作精神,也有力推动了学院及“一站式”学生社区宿舍文化的建设,营造了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良好氛围。学院也将持续推进宿舍文化建设常态化,不断巩固积极向上、互助共进的育人生态。(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张永欣 白兰瑞)
    2025-10-30
  • 为切实加强新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10月30日上午,商学院在224会议室举行“书香润初心,青春逐梦行”入党启蒙教育暨红色书籍授书仪式。学院相关负责人、全体专兼职辅导员及2025级提交入党申请书的新生代表参加了仪式。活动由学院党委副书记马淑明主持。仪式上,马淑明表示,本次活动是学院党委深化入党启蒙教育的重要举措,旨在帮助新生系好政治追求的“第一粒扣子”,从起点上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在代表发言环节,本科新生代表贾雅欣与研究生新生代表张心怡分享了他们申请入党的意愿和动机,并结合个人成长经历,阐述了对党的性质、宗旨的初步认识,表达了自觉接受组织培养、矢志为国奉献的真诚愿望,充分展现了商学院新生积极向上、主动向党组织靠拢的良好风貌。在红色书籍授书环节,院党委书记常晓丽为新生代表们发放了《共产党宣言》《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红星照耀中国》《青春之歌》等经典著作。在总结讲话中,常晓丽表示,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光荣而正确的人生抉择,研读红色经典是坚定初心、强化信念的重要途径。希望同学们要“真学真信”,读进去,在深学细悟中筑牢信仰根基;要“知行合一”,做出来,将党的先进性融
    2025-10-30
  • 为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营造社区和谐温馨的氛围。10月29日下午,地理与旅游学院和音乐舞蹈学院在罗庄街社区养老院联合开展“菊香茶暖话重阳,歌舞传情暖夕阳”社区实践活动。各学院团委负责老师带领志愿者为老人们送去温暖与关怀。活动现场,主持人通过生动讲述重阳节的起源、历史演变及传统习俗,带领现场观众沉浸式感悟节日的文化底蕴与孝亲敬老精神。文艺演出精彩纷呈,涵盖民族风情浓郁的器乐合奏、经典传统戏曲选段、饱含深情的歌曲演唱及贴近生活的诙谐小品等多种形式。茗韵茶艺社的同学们带来“重阳菊韵”主题茶会,老人们围坐品茶,共话往昔。现场观众表示,活动既有文化味又有烟火气,不仅了解了节日的由来,还看到了精彩的演出,年轻一代贴近老人,是对敬老爱老传统美德的生动诠释。学院始终重视社区合作,连年组织师生走进罗庄街等社区开展“一老一小”爱心服务。本次活动在重阳节到来之际,组织师生为老人群体送去节日问候与精神关怀,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深化了对尊老敬老传统美德的理解,让爱心在点滴行动中温情传递。(地理与旅游学院 张志明 崔 玥)
    2025-10-30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