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营养学研究过程中,肠道微生物的重要性已被逐渐认识,甚至在医学领域提出“菌心说”的理论。肠道微生物具有宿主所不具备的酶和代谢通路,能够发酵宿主不能消化的食物成分和肠上皮细胞产生的内源性粘液,在机体能量代谢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在水产养殖环境中,环境因子变化是否会影响养殖鱼类的肠道微生物组成结构,进而改变鱼类的脂质代谢成为我们关心的话题。
本研究以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水体环境因子铜对鲤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及脂质代谢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慢性铜暴露显著改变了鲤的肠道微生物组成的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 Allobaculum, Blautia, Coprococcus, Faecalibacterium, Roseburia以及 Ruminococcus等与短链脂肪酸合成及Lactobacillus, Bacillus, Akkermansia等与益生菌相关的微生物类群丰度显著下降,同时伴随着病原菌Pseudomonas和Acinetobacter的显著上升。此外,肝脏中脂肪合成相关基因ACC-1、FAS、SREBP-1在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而脂肪分解相关基因LPL、CPT-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本研究结果可为环境因子对养殖鱼类肠道微生态健康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该论文发表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知名期刊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上(JCR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二区,IF:3.743),孟晓林博士为第一作者,聂国兴教授为通讯作者。
Intestinal microbiota and lipid metabolism respon.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