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新闻1

  • 4月5日,由外国语学院主办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语言与文化交流合作高端论坛在我校召开。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秦法跃出席论坛并致辞,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国内知名高校百余位专家学者参会。开幕式由外国语学院院长刘国兵主持。秦法跃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我校的校史校情和发展现状,以及近年来学校在国际合作办学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效。他指出,学校始终把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教育强国战略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教育行动,高质量推进国际合作与人文交流。希望各位专家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以宽广的学术视野和深厚的学术积淀,为学校的国际合作与人文交流事业传经送宝、指明方向。学院在精心组织,办好高质量会议的同时,要抢抓“大力支持师范院校‘双一流’建设”的宝贵机遇,充分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多向专家请教学习,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升我国教育对外开放水平和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外语人才作出学界贡献。本次论坛聚焦“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语言与文化交流合作”,汇聚了该研究领域众多知名专家学者的群体智慧,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2025-04-06
  • 4月3日上午,校长郭海明到现代工学院调研指导工作,党政办公室、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教务处、招生就业处、财务处等单位负责人陪同调研,现代工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聂国兴主持。会上,现代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张长伟从办学定位、工作进展、存在问题和工作规划进行了详细汇报。郭海明对现代工学院的筹建工作推进情况表示充分肯定,他指出,现代工学院作为全省新型现代产业学院试点,既是新工科建设重要机遇,也是我校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有力抓手。我们要围绕河南省“7+28+N”产业链群需求,尤其是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产业链需求,打造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研发、企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现代产业学院。他强调,一要严格论证,完善培养方案。以工程认证标准为依据,科学设置专业集群,重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实践实训环节,制定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培养优秀理工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奠定扎实基础。二要科学规划,提升建设内涵。聚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尽快尽早完善学院各项规章制度,以前瞻的思维谋划工作,使现代工学院起好步、走稳步、迈大步。三要挖掘潜力,整合各类资源。积极整合校内资源,推动我校工科
    2025-04-03
  • 4月3日上午,我校“提升学业指导能力 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系列专题培训在求真楼五楼东报告厅启动。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聂国兴应邀作首场专题报告。党委学工部、教务处、校团委全体工作人员,各院(部)党委(党总支)副书记、教学副院长、教学秘书和专职辅导员共260余人参加培训。报告由党委学工部部长葛照金主持。聂国兴在授课时指出,全校学工队伍和本科教学队伍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筑牢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一是围绕“建设有思想的培养体系,引领一流本科教育建设”,阐述了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特征功能和具体内容等,提出坚持“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建设“师大气质”育人生态和“师大特色”一流本科教育。二是围绕“聚焦本科人才培养主业,形成学生成长成才合力”,提出学工队伍和教学队伍要围绕本科人才培养,齐抓共管、协同发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形成良好教风学风考风,构建协同育人长效机制。三是围绕“树立‘三量’工作思想,涵养师大特色育人文化”,提出要“应变量”“谋增量”“提份量”,把握教育教学“紧活”与“慢活”辩证关系,坚持利他思维、创新思维、协同思维、前瞻思维和求是思维,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2025-04-03
  • 4月2日下午,我校“双一流”创建工作汇报会在勤政楼第三会议室召开。校领导郭海明、江智勇、杨亚东、苗雨出席,“双一流”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创建学科所在学院及相关理工学科所在学院负责人参加。会议由党委常委、副校长苗雨主持。会上,物理学、化学两个创建学科负责人分别围绕学科概况、创建路径、创建举措、建设成效、标志性成果等方面对学科建设情况进行了汇报。副校长江智勇,党委常委、副校长杨亚东,“双一流”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及相关理工学科所在学院负责人结合汇报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换了意见建议。校长郭海明对创建学科和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就做好下一步创建工作,他要求,一要压实工作责任,做好工作谋划。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双一流”创建对学校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对标对表寻找工作差距,科学规划学科发展路径,“清单式”推进各项创建举措落实落地。二要凝练学科特色,凸显学科亮点。两个创建学科要深入挖掘、精准凝练特色亮点,立足自身优势,聚焦特色方向,凸显关键指标,进一步提升学科竞争力。三要加强资源整合,提升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好相关学科的支撑作用,促进学科间资源共享,推动学
    2025-04-03
  •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引导广大师生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积极投身新时代文明实践。4月1日,我校第二届志愿服务项目展示推介活动终评展示交流在求真楼5楼西报告厅举行,新乡市委社会工作部、牧野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应邀出席。本次活动由党委宣传部、校文明办、校团委主办,社会事业学院承办。活动以“志愿师大行筑梦新时代”为主题,前期经各学院(部)初赛选拔推荐,共41个教师、学生志愿服务项目进入复赛,涵盖理论宣讲、科技科普、文化文艺、孝善敬老、助学支教、生态环保、关爱青少年儿童、法律服务等10余个类别。经纸质评审、复赛现场路演选拔、项目整合等环节,共16个项目入围终评展示交流。交流采用现场路演汇报的形式进行,16名参赛师生结合自身感悟,汇报展示了志愿服务项目的目标计划、开展成效、创新举措等内容。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传承茶文化 知礼以修身”弘扬传统文化及文明礼仪志愿服务项目等7个项目获评一类示范培育项目,“绿动青春”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工作项目等9个项目获评二类示范培育项目,生命科学学院、社会事业学院、美术学院获评优秀组织
    2025-04-02
  • 3月30日,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音乐美育专家周海宏教授应邀做客第六期“博约讲堂”,以《走近音乐的世界——兼谈艺术的意义》为题,为我校师生带来一场思想与艺术交融的美育盛宴。讲座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杨玉珍主持。周海宏教授以音乐美学原理为学理逻辑,以感性素质、感性智慧、感性文明的多维造就和涵养生成为价值预设,以“音乐何需懂”“音乐为什么让人浮想联翩”为切入口,以联觉机制为底层逻辑,以“音乐有何作用”为价值张力,深刻剖析了传统音乐美育的深层症结和教育误区,阐明了人人可以欣赏音乐、理解音乐、品鉴音乐的可能性,指出了音乐美育具有培育人的感性素质进而提升人的幸福体验的重要功能,强调了艺术素养—感性素质—事业成功—祖国强盛之间的内在机理。周海宏教授的报告,极具哲理性、思想性又不失灵动性、感染力,让人在轻松恰宜的氛围中,促发对人性和教育的深层思考、对社会和国家的浓郁情怀。在互动环节,师生围绕美育价值、感性素质提升等话题踊跃提问,周海宏教授以生动案例逐一解答。杨玉珍在总结时指出,周海宏教授的讲座既有现实时代关切,又有美育理论体系,是一堂融汇哲理智慧,贯通美育、社会、艺术与人生的思想大课。学校将持续推进
    2025-03-31
  •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进一步推进学校强基引领“三级联创”工作和“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专项行动,全面梳理基层党建工作新思路、新做法、新成效,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持续营造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校园网特推出“三级联创展风采”栏目,总结交流和宣传推广基层党建工作成效,充分发挥先进基层党组织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努力推动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深入学习雷锋精神、传承雷锋文化,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在化学科普服务社会等方面的作用,近期,化学化工学院俊甫计划党支部“化羽科创”i科普志愿服务先锋队走进种德小学、师大附属小学,开展以“探索化学奥秘,点亮科技梦想”为主题的魅力化学公益科普主题党日活动。在活动现场,党支部志愿者精心准备了多个趣味化学实验。其中,神奇喷雾和变色龙实验展现出美丽色彩的瞬间变化让学生们惊叹不已,水中花园实验更是宛如魔法一般,金属离子沉淀在水中缓缓生长,仿佛一座美丽的花园在水中悄然绽放。这些奇妙现象激发了学生们对化学学科的好奇心,他们纷纷围在实验台前,仔
    2025-03-31
  • 近日,经教育部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交流武汉中心审核并研究批准,我校获批接收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国内访问学者项目资格院校。2024年11月,根据教育部办公厅《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实施办法》文件规定,为更好地利用我校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等优势学科和优质教育资源,吸引优秀中青年教师来校进行交流合作,促进学科建设,为国家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教育和学术人才,提升学校影响力,我校开始启动接收院校资格申报工作。经学习文件、广泛动员、材料整理、专家论证、现场汇报等环节,最终获批,是我校师资培训工作取得的重要成绩和突破。据悉,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国内访问学者项目于2004年启动,旨在利用国内教学科研水平高、师资力量雄厚的重点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领域,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开展访学研修,使他们能够及时跟踪了解学术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增强创新意识,促进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在学科发展前沿进行研修和开展学术交流,培养一批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人力资源部教师中心 祁巧艳)
    2025-03-31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