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国家通用文字推广普及相关要求,以语言为桥赋能乡村振兴,7月6日,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普润乡村,与你同行”推普乡村振兴实践团深入河南省新乡市卫滨区平原镇中召村开展社会实践,通过问卷调查、走访调研等方式深入了解当地语言使用现状,为精准推普奠定坚实基础。
中召村作为实践团连续两年推普帮扶的定点村,近年来在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方面已有显著提升,但青壮年外出务工导致的留守儿童与老人日常交流存在方言隔阂等问题依然存在。为找准服务切入点,实践团兵分两路展开调研:一队成员针对不同年龄层村民设计差异化问卷,内容涵盖普通话掌握程度、学习意愿及常用场景中的语言障碍等;另一队则走访村委会、便民服务中心,与村干部、商户、村民等群体面对面交流,了解日常用语习惯、方言对生活与工作的影响及普通话学习需求等情况,共回收有效问卷117份。
调研显示,该村60岁以上村民普通话普及率不足30%,存在 “不会讲”“外出沟通难”等问题;留守儿童在拼音认读、规范表达上存在短板。这些一手数据为实践团后续设计“分龄针对性活动”“场景化实训”等特色活动提供了重要依据。
“走进村民中间,才能知晓真实需求。”此次调研实践队员们以问卷为舟,以访谈为桨,在语言调研的航程中,深刻领悟到语言对乡村发展的深远影响,也更加坚定了推普的决心。学部将借此契机,依托校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持续以专业优势赋能乡村语言文字事业发展,为提升村民普通话水平、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教育学部 崔新媛 单 怡 责任编辑 杨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