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助力乡村振兴。7月15日至20日,生命科学学院“普语凝四域,青春振乡村”暑期社会实践团分别赴河南驻马店市、河北邢台市、新疆莎车县、云南昭阳区,通过定制化课程开展普通话推广活动,为乡村振兴注入语言文化活力。
在河南驻马店的留守儿童中心,志愿者们化身“语言启蒙师”,将拼音卡片变成趣味道具,把情景对话融入互动游戏。孩子们在欢笑中纠正发音,用稚嫩的普通话描述着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一张张笑脸见证着沟通之门的开启。河北邢台的乡村电商站点里,推普课堂变身 “带货训练营”。针对果农们的实际需求,志愿者聚焦 “产品介绍”“直播沟通” 等实用场景,逐字逐句打磨话术。果农们跟着反复练习,从羞涩紧张到流利表达,满眼都是让家乡特产走向更远市场的期盼。新疆莎车的社区课堂上,双语教学成为独特风景。志愿者巧妙融合当地文化,用 “买卖东西”“走亲访友” 等生活化案例,在普通话与民族语言的对照中讲解发音规则。居民们放下交流顾虑,尝试用普通话分享生活点滴,使用普通话进行沟通的桥梁正悄然架起。在云南昭阳的校园里,小镜子化身成了孩子们的 “发音老师”。志愿者引导孩子们对着镜面观察口型、调整气息,原本枯燥的发音练习变成了新奇的探索游戏。孩子们在自我纠正中感受着语言魅力,学习热情愈发高涨。此次活动紧扣四地差异精准施策,驻马店侧重基础启蒙,为孩子埋下梦想种子。邢台突出技能结合,助力农产品打通销路。莎车和昭阳融入文化元素,让语言传播更具温度,这种 “一地一策” 的推广模式,让普通话真正扎根在乡村振兴的土壤中。
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即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务实之举,更是培育时代新人、传承民族精神的长远之策。未来,生命科学学院将继续以推广普通话为纽带深化各民族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为乡村振兴筑牢文化根基,助力乡村事业蓬勃发展。
(生命科学学院 刘世学 武梦轩 责任编辑 陈灿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