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举办中国经济大讲堂·第二届中国经济统计学科高质量发展论坛系列学术报告

日期:2025-06-29作者:李鹏飞 浏览量:42

  

  

627日,作为“第二届中国经济统计学科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经济统计博士生培养方案论证会”的前置学术活动,商学院连续举办6场“中国经济大讲堂·第二届中国经济统计学科高质量发展论坛”系列学术报告。特邀施建军、金勇进、曾五一、邱东、李宝瑜和肖红叶6位经济统计领域的资深教授作报告。该系列报告由我校特聘教授、上海财经大学讲席教授徐国祥教授主持,商学院院长刘英基教授、副院长李荣华教授、副院长王喜刚教授出席,各场报告分别由商学院数理统计、经济学和国际贸易专业的骨干教师、研究生代表五十余人参加。

上午3场学术报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校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财经教育分会理事长施建军教授开讲《AI时代的统计人才培养》,深刻剖析了数据要素如何重塑企业创新模式与能力,强调了适应数字经济生态对企业发展的关键作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商业统计学会会长金勇进带来《大数据、统计学和认识方法论》报告,系统阐释了大数据洪流对传统统计学方法论带来的挑战与革新,探讨了如何运用统计思维更有效地从复杂数据中提炼知识和洞见;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原教育部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五一教授报告题目为《人工智能时代,经济统计还能做些什么?》,前瞻性地探讨了AI技术对经济统计研究范式的颠覆性影响,并积极展望了学科在新时代寻求突破与价值重塑的可能路径。

下午3场学术报告:江西财经大学讲席教授、东北财经大学原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邱东教授作《作为“社会技术”的AI 及其“应对”》报告,他超越纯技术视角,深刻论述了AI作为“社会技术”的复杂性、潜在社会风险及综合治理策略,呼吁多学科协同应对;山西财经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统计学会和全国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宝瑜教授报告了《国际收支波动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冲击效应测度》,运用前沿统计模型,精准量化了国际收支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关键指标的传导路径与冲击强度,为开放经济下的风险管理提供了扎实的实证支撑;天津财经大学统计学教授、河南大学特聘教授、国家教学名师肖红叶教授在《经管类人才培养数字化转型探索》中,结合丰富的教学实践和软件开发经验,系统分析了数字经济对经管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新要求,分享了国内外高校数字化转型的前沿理念与实践案例。

徐国祥在总结中指出,本次论坛汇聚国内经济统计领域的顶尖智慧,议题前沿、内涵深刻,6位专家的报告不仅系统描绘了AI技术发展对经济统计带来的机遇、挑战与方法变革,更前瞻性地思考了经济统计人才培养的转型方向、路径和有益探索,为商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对推动商学院学科交叉融合、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深化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商学院 谢敬轩 李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