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7日上午,大连理工大学孙玉涛教授应邀为学院骨干教师和研究生代表50余人,作了题为“From Discovery to Delivery: How Research Ambidexterity Drives Performance in Academic Spin-offs”的专题报告。商学院副院长王喜刚教授、副院长海本禄教授出席,海本禄主持。
孙玉涛教授从我国未来“十五五”科技创新导向出发,从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相互融合的角度切入,以百济神州作为典型企业案例,介绍了学术衍生企业的发展脉络及其在科技创新与产业落地之间的双重特征。他指出,当前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之间存在一定的错位和激励扭曲现象。尽管中美两国在科技成果转化研究重点方面存在差异,但均将学术衍生企业作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路径。孙教授结合其最新工作论文的研究成果指出,学术衍生企业因受学术印记与商业转化的双重影响,往往采取“二元性”战略,但因该战略实施过程中优势与劣势并存,结果反而制约企业绩效的提升。这主要源于,学术衍生企业资源配置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的不足。不过,孙教授也指出某些情境因素——如企业具备成功的创业经验——能够弱化学术印记对“二元性”战略的负面影响。在互动环节,与会师生围绕样本选择、变量测度、企业成果转化效率的度量和校企合作组织形式等问题,与孙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最后,孙教授结合自身国家级项目的主持和评审经验,分享了撰写国家级项目申请书的关键技巧与心得体会。他强调,选题不宜盲目追逐热点,而应着力将现实问题凝练、抽象转化为科学问题,在研究方法上,应避免过于陈旧和单一,建议根据研究内容灵活选用前沿方法,提升研究的创新性与说服力。
海本禄对报告进行总结,他高度评价孙教授的学术分享,指出孙教授的报告系统梳理了学术衍生企业的战略逻辑与绩效机制,不仅为师生提供了可借鉴的高水平论文写作范本,更在理论构建、变量测量与研究设计等方面带来深刻启发。同时,孙教授结合国家级项目评审经验所提出的建议,见解独到、内容务实,为学院教师在未来课题论证和改进指明了方向。
(商学院 何思锦 李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