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部动态

  • 为深化“警社联动”机制,筑牢“一站式”学生社区安全防线。3月22日,外国语学院联合东干道派出所在西十六“一站式”学生社区举办反诈主题宣讲活动。学院相关负责人、社区辅导员、楼管会成员及学生代表共同参与,东干道派出所副所长马贯忠应邀主讲。活动中,马贯忠结合近期校园多发的兼职刷单、网络贷款等诈骗案例,通过数据分析,系统讲解电信诈骗的概念、种类和当前反电信诈骗面临的严峻形势、校园常见的诈骗手法及防范对策,特别强调将“国家反诈中心”APP推广至社区每一位同学,帮助同学们捂住“钱袋子”,让学生少上当少受骗,减少校园发案,履行好管理责任,共建平安校园。院党委副书记曹崇表示,此次“警社联动”是“一站式”学生社区治理创新的具体实践,社区通过民警驻点宣讲、学生骨干协同、社区阵地赋能,正在构建“教育前置、预警及时、处置高效”的全链条反诈体系。本次活动将民警专业指导与社区温情服务相结合,既增强了社区学生的防诈“免疫力”,也展现了“一站式”学生社区“警力下沉、服务前置、多元共治”的治理特色,为打造平安校园共同体注入新动能。(外国语学院 师公祯)
    2025-03-23
  • 3月22日下午,我校在学苑餐厅三楼树蕙堂开展第十二期“校媒成长计划——记者大讲堂”主题讲座,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资深记者、教育线口“专家”记者高冬丽应邀担任主讲人。我校200余名学生参加讲座,讲座由党委宣传部新闻宣传科科长陈锐主持。高冬丽以“教育新闻‘出圈’背后的流量密码”为主题,结合自身多年实践经验和众多成功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教育新闻如何突破传统框架,实现“出圈”传播。针对如何挖掘新颖选题,高冬丽分享了“从平凡普通中发现”“从零碎片段中提炼”“从彼此联系中总结”等“八从”经验。以大象新闻2023年新闻《“一带一路”上的师徒缘!非洲学子跨越山海来河南高校学开火车》为例,高冬丽指出,该新闻从“一带一路”战略与师徒情感联系这一独特角度切入,既体现了“一带一路”倡议中“授人以渔”的理念,又展现了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因此能够火爆“出圈”。在新闻写作技巧方面,高冬丽强调故事性与人物塑造的重要性,提出了“稿中要见人”“让人说人话”“讲故事抓细节”的创作理念。她认为,新闻报道不能仅仅停留在事件表面,而要深入挖掘背后的人物故事和情感因素,注重细节刻画,体现教育的温度。讲座结束后,高冬丽围绕新闻采写
    2025-03-23
  • 为进一步提升学院考研学子复试成功率,帮助考研学子熟悉复试流程、提升应试能力与心理素质,打好学院学生升学工作“组合拳”,实现升学指导全链条服务,3月21日,学院在生物西楼212会议室组织开展“考研模拟复试”活动,学院各系教师代表担任模拟考官,7名非报考本校学生代表参加现场模拟复试,100余名学生在线上观摩学习,活动由学院党委副书记朱进主持。本次模拟复试参照研究生复试流程设计,分为自我介绍--英语问答--专业知识问答三个环节。模拟考试开始,考生依次入场,各模拟考官结合学生报考专业特点,围绕科研潜力、学科前沿认知、实验实践等核心内容展开针对性提问,全方位还原真实复试场景。模拟结束后,各位考官逐一对学生的现场表现进行点评,分析学生的个性和共性问题。高武军教授指出部分学生在回答专业问题时出现了“广而不深”的现象,对学科核心概念的掌握需要进一步强化,赵喜亭教授建议同学们在和考官互动环节中要注重逻辑思维,注重科研实验实践经历的细节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团队精神的表达。朱进针对本次模拟复试活动进行总结,表示此次模拟复试活动通过“全真还原+精准诊断”的模式,有效帮助考生查漏补缺、增强信心为考研学子顺利升学保驾
    2025-03-23
  • 为响应国家政策,贯彻落实我校“就业西向”工作安排,鼓励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3月21日,法学院院长于庆生一行四人赴西安开展拓企访岗活动。上午,于庆生一行应邀到上海申浩(西安)律师事务所开展拓企访岗活动,合伙人周文海律师、靳雪锋律师等参加座谈会。周文海详细介绍了律所的发展历程、业务领域及文化建设,并陪同参观了律所。双方围绕学生实习、课题研究、学术会议、实践课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于庆生表示,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始终坚持以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为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会上,双方共同签署“实习教学基地”合作协议,并为“实习教学基地”揭牌。下午,于庆生一行前往西安海勤律师事务所参观交流,律所负责人曹晓东等参加座谈。于庆生表示,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未来将进一步加强与海勤律师事务所的合作,共同探索法学教育与法律实务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此次活动,不仅为学院和律所之间深度合作搭建了桥梁,更为毕业生开辟了西部就业优质通道,引导更多学子扎根西部,服务基层法治建设。(法学院 宁晨阳 高欣然)
    2025-03-22
  • 3月2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政平台召开2025届毕业生就业指导交流会。学院相关负责人、辅导员与全体毕业生面对面交流,助力同学们求职就业。交流会上,院党委书记、院长蒋占峰运用宏观数据分析与微观案例解析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剖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就业市场新趋势。针对部分同学存在的“慢就业”“缓就业”倾向,抛出了“想不想”与“该不该”的讨论话题,着重强调在就业观念上要实现从“被动等待”向“主动出击”转变,从“单向选择”向“双向奔赴”转变,从“城市偏好”向“全域视野”转变,把个人理想与积极服务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院党委副书记王秀杰基于近期针对学院全体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指导相结合,引导毕业生明晰就业形势、更新就业观念、掌握求职技巧。学院通过“大学生就业辅导工作室”,开展个性化职业规划指导、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推荐等多方面指导,旨在构建“价值引领+能力培养+资源整合”的就业服务体系,全方位助力毕业生解决就业难题,为毕业生实现人生价值搭建广阔舞台。(马克思主义学院 尹 康 常天雨)
    2025-03-22
  • 3月21日下午,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在学院210会议室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专题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全体党支部书记参加。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瞿洪明主持。会上,瞿洪明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支撑作用 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生动局面”的重要讲话精神。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支撑作用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内在逻辑,为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学院全体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围绕学院事业发展核心目标,发挥专业优势,把握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机遇,追踪科技前沿,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学科交叉融合,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院党委副书记陈清利在交流发言中讲到,新时代的高校工作者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坚定信心决心,付诸实践行动;副院长董亚杰表示,我们要牢记嘱托,以五育并举为基,以教育强国为责以课程思政为魂,以科技转化为桥,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侯世英)
    2025-03-22
  •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学风,3月20日,东十四、东二“一站式”学生社区在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17报告厅举办“学长归来话成长”之“青春领航 成长有方”经验分享交流会,邀请研究生钞龙为社区学生做经验分享。学院相关负责人和社区100余名学生参加,会议由学院2024级辅导员郑苏主持。分享会上,钞龙以“从专科到硕士——我的学习与成长之路”为主题,回顾了自己从专科起步、专升本再至攻读硕士的“三级跳”历程。钞龙讲到通过科学规划与持续努力,逐步摸索出“目标拆解+时间管理+复盘迭代”三位一体的成长路径。他通过展示自己的学习计划表与笔记系统,生动诠释了“日拱一卒”的积累力量。在互动环节,针对“如何克服拖延症”“如果摆脱迷茫”等热点问题,钞龙结合亲身经历给出切实建议:“与其焦虑未来,不如把握当下每一件小事,认真学好专业课程,努力提高自己绩点”。黄润同学感慨:“学长的经历让我明白,起点不是终点,努力一定可以创造精彩的未来”。此次优秀学长经验交流会是社区精心策划的“学长归来话成长”系列活动的子活动,也是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e路‘芯’航”育人工程的具体实践,
    2025-03-21
  • 为响应国家“体重管理年”号召,丰富女教职工的业余生活,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校工会联合师大健身瑜伽协会和运动操舞协会于本周正式推出“魅力巾帼·健康同行”女教职工健身活动。3月18日晚上,健身瑜伽课程在文轩阁三楼教职工活动中心拉开序幕。活动由体育学院副教授,健身瑜伽五段,健身瑜伽一级裁判,运动康复师赵彩红老师授课,授课方式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课程内容以康复导向性设计,重点突出“康复属性”与“功能提升”的双重价值。以“运动即康复”为核心理念,强调通过瑜伽动作的科学编排,针对性修复身体功能障碍(如关节僵硬、肌肉失衡、体态不良等),同时兼顾力量、柔韧、平衡及神经协调能力的全面提升。课程弱化高难度体式,以安全、渐进的方式帮助学员重建身体基础功能,实现“修复-强化-预防”的闭环。3月20日晚上,运动操舞协会课程在东区综合实训楼地下室教学场地拉开序幕,由体育学院教授,健美操、啦啦操国家级裁判,全国健身操舞金牌导师岳晓燕老师授课,200余名女教工参与。课程由专业健身教练团队结合女教职工工作特点和健康需求量身定制,融入芭蕾基本功、核心与有氧练习,在动感韵律中实现身心双效提升。岳晓燕表示,健身操舞组合
    2025-03-21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