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部动态

  • 为鼓励学生学习红旗渠精神,激励青年艰苦奋斗信念,12月15至26日,生命科学学院举办礼赞红旗渠精神作品征集活动,学院全体本科生积极参与。活动包括“手绘历史——十年一渠我来描”“歌颂天河——林县奇迹我会唱”两个部分。手绘历史的参赛选手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回顾伟大工程红旗渠的历史,用画笔描绘出林县人民不畏饥寒交迫,削山头、挖土石、架渡槽、凿隧洞才开辟出来的“生命渠”。歌颂天河的参赛选手一展歌喉,用声音带领大家回顾在共产党的带领下,林县人民自己动手制水泥、烧石灰、埋炸药、修工具才建造竣工的“幸福渠”。参赛选手陶垚品激动地说道:“被周总理称为新中国两大奇迹之一的红旗渠,其所蕴含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不仅仅是老一辈人的精神缩影,更是指引我们新一代人的精神力量。”十年艰苦修一渠,万年精神永存续。本次活动充分激励生科青年主动学习红旗渠精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党的领导下解放思想、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积极进取。未来,生命科学学院将持续深耕特色活动,坚持立德树人,推动学院全面育人体系高质量发展。(生命科学学院 陈彦滨)
    2022-12-26
  • 近日,美术学院2020级产品设计专业本科生刘济鸣向学院捐赠防疫物资,助力学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为学院师生的健康安全贡献一份力量,增添一份保障。受疫情影响,老师们舍小家为大家,在校内坚守岗位,对口罩等防疫物资的需求极大。在当下这样一个防疫物资匮乏的时期,刘济鸣同学向家人表达了想要向学院捐赠口罩的想法,得到了全家的支持,用自己的奖学金购买N95医用防护口罩并送至东校区门口。刘济鸣同学表示作为美术学院的一份子,有责任、有义务为学院做出贡献,尤其是在危难时刻,更需要我们每个人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爱心汇聚力量,真情传递温暖。刘济鸣同学在自身力所能及范围内,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体现了美术学院学子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让爱心和温暖充满校园,同时也激励着学院师生携手同行、齐心战疫、共渡难关。(美术学院 张鹏飞)
    2022-12-23
  • 为进一步弘扬优秀民俗文化,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体育学院团委于12月21日至23日组织开展“情在贺冬,意满冬至”节日习俗线上征集活动,吸引了两百余名学生报名参与。本次活动通过线上投稿的方式,对各地冬至风俗习惯及发生在冬至期间的小故事进行征集。活动收到大量来稿,同学们在稿件中图文并茂,分享独具地方特色的家乡冬至美食,如潮汕地区红桃粿、东莞本地咸丸汤、海南特色椰子水火锅等,还有与家人、朋友共度冬至的合影,满载温情。部分同学投稿叙述回忆里发生在冬至当天的难忘经历,字里行间都表达着对身边人和家乡的思念。学院整理并筛选出部分优秀代表作品进行线上展示。参与活动的同学表示:“这次活动给了我一个表达自己思乡之情的机会,也让更多的同学了解不同地区的节日习俗,加强对彼此的了解,真的非常喜欢这种类型的活动。”本次活动进一步推动“时值冬至,继承传统”的学院文化建设,有效加深同学们对冬至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及民族自豪感;同时鼓励同学们发现生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常怀感恩之心,做有志青年。 (体育学院 刘广宣 项依妮)
    2022-12-23
  • 为丰富学生体育锻炼内容,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身体免疫力。12月21日,体育学院举办了“运动战‘疫’,未来可期——‘疫’起运动”线上锻炼打卡活动,共计一百多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分为“打卡收集”和“活动排名”两个环节,历时十天,打卡任务共10次。活动鼓励同学们在家进行简便易行、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如瑜伽、健身操、太极拳等运动。活动还要求居家锻炼要科学、合理,每天运动量以1小时左右为宜,运动最佳时间为上午10点和下午4点。活动期间,同学们通过“keep”App每天进行锻炼记录,并进行分享。健康是人们愉快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础,体育运动是获得健康身体和强壮体魄的有效手段。通过本次活动,有助于学生们防治疾病、增强身体素质、促进心理健康、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体育学院 尚明锦 郑博元)
    2022-12-22
  • 12月20日下午,美术学院2022年秋季学期班主任工作会议在线上召开,学院相关负责人及全体班主任参加会议。会上,学院副书记单一飞对学校今年印发的《河南师范大学班主任(学业导师)工作管理办法》作了详细领学,重点阐述班主任的工作职责、配备选聘、管理考核等方面内容。他指出班主任要明晰岗位职责,切实增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多与学生交流沟通,熟悉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情况,真正做学生的学业导师和知心朋友。学院副院长王霄结合学院本科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选课须知等文件进行深入解读。他强调,班主任要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了然于心,才能科学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业规划、创新创业、就业等方面开展指导性工作,要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来关怀培养。此次会议的召开使学院各班主任对自身工作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思考,为有效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全面提升学院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奠定坚实基础。(美术学院马靖)
    2022-12-21
  • 院徽是学院历史、文化和精神的形象体现,是学院具有特别意义的文化符号。为进一步体现学院特色,11月15日起,旅游学院线上举办院徽设计征集活动,旅游学院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参与者需在时效内自行搜集素材,结合校史资料与院徽内核,设计并提交符合要求的设计稿,院徽中需包含黄河与太行山的地域特色元素特征,充分体现我院“旅游+地理融合”的发展特色,院徽设计需结合我院绵长的历史文脉,暗含打造学术高地、人才摇篮、国家智库的殷殷期望。同时,旅游学院洋溢着“绿色生态+年轻活力”的院系氛围,要求院徽设计蕴藏“游心天地,立命生民”的院训。征集结束后在“Htu旅院团学小家”微信公众号发布投票,综合考虑学院发展沿革和未来前景,选出最佳作品。旅游学院学生踊跃参与、积极尝试,提交出无数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或前卫新潮,撞色大胆;或健重有持,深沉厚重,其中刘晓瑾作品底部的蓝色地球体现出学院“地理+旅游+城乡规划”的优势基础,山脉展示学院以河南省太行山文化与旅游研究院为特色应用抓手。下方绿色更是表现了基于庄子“游”的思想和太行山区域资源优势,为地理学科做支撑,彰显在旅游与城乡规划实践中践行张载“为生民立命”的理想。本次院徽
    2022-12-21
  • 12月20日,由江苏师范大学主办的“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教学(英语)领域教学技能大赛圆满落幕。经过激烈角逐,外国语学院研究生高佩瑶荣获一等奖,薛涵、侯艳荣获二等奖,付宜凡荣获三等奖,李姝南荣获优秀教学设计奖,王晔、聂鑫琳、刘国兵荣获“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获奖等级和获奖总数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为历次参赛最好成绩。本次大赛历时近六个月,设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初赛通过提交教学视频的方式进行,专家采用双盲通讯评审的方式从教学视频中选取优秀作品,外国语学院五名参赛选手全部进入决赛。决赛因疫情以线上形式进行举行,采取视频实录、限时提交、线下评审的方式,参赛选手在组委会公布比赛题目之后,限定时间内完成决赛作品并上传提交到竞赛系统,决赛评审专家采用背靠背打分的方式确定选手成绩。自5月份大赛启动以来,学院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精心筹备,成立专业团队对参赛选手开展线上指导、线下集中培训,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技能。“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比赛,是目前国内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教育硕士学科技能竞赛之一。本次大赛汇集了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
    2022-12-21
  • 为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就业择业的认识,帮助同学们提高职业水平与技能,科学规划学习和职业生涯,12月20日上午,商学院市场营销协会携手上海链家公司举办线上“小组课题汇报赛”活动,共有百余名学生参加本次活动。本次活动以“小队合作课题”为主要形式,分为演示、评分与排名三个阶段。在演示阶段,决赛晋级的30名选手根据决赛课题“通过房地产行业发展现象剖析其中蕴含的本质”,随机分为5组进行展示。其中,商学院2020级史若冰同学以流利的发言、自信的姿态及专业的阐述表达个人观点,赢得评委与观众的一致好评;商学院2021级杨佳佳同学从中国房产经纪行业发展的历程中敏锐地感受发展问题,并为其发展提供了个人建议,发展规划清晰,结论符合课题,精彩的表现获得导师的赞扬。诸如此类的优秀表现不断吸引着观众的目光,演示结束后评委随机提出的问题更使比赛氛围达到高潮。在评分阶段,链家代表刘鹏飞对参赛选手的综合表现提出表扬,并针对决赛中选手出现的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决赛自此拉下帷幕。最终经过层层筛选,大赛评比出最佳团队奖一组,个人一二三等奖各一名,优秀奖五名。据悉,本次活动是河南师范大学第一届职场挑战赛的最终项目。活动的圆满落幕,有
    2022-12-21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