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部动态

  • 2021年4月19日至22日,第七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河南赛区复赛在郑州科技馆举行,我校代表队共获得省赛三等奖1项,优秀奖4项。本届大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河南赛区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河南省科学技术馆和郑州科学技术馆联合承办。大赛突出任务驱动型活动,将竞赛与科技馆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围绕“智能、安全、环保”三大主题,分为“中学组”“大学组”两大组别。各参赛队伍从作品出发,见微知著,展现当代科技发展与时代进步。最终,生命科学学院学生王泓玥的《花与锥形瓶》项目获得省赛三等奖,软件学院学生王培哲的《城市警卫—呼吸树》等四个项目获得省赛优秀奖。此次大赛历时三个多月,河南赛区共有1500多人组成的500多支团队参加,经过初赛和复赛,共评出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5项,优秀奖22项。(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 王 科)
    2021-04-22
  • 4月21日,教育学部在田家炳教育书院801会议室召开座谈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学部相关负责人、各年级辅导员与学生代表参加座谈会。与会师生共同观看了习近平总书记4月19日考察清华大学时的音像资料,重点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师生代表座谈会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与会师生分别发表自己的学习体会。学部党委副书记康淑霞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振奋人心,对教师的职责和青年学生的担当都提出明确要求。思政工作者要牢记立德树人使命,秉承“出精品 树品牌 育英才”工作理念,不断创新,让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见行见效;当代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要将个人成长和祖国发展结合起来,成为胸怀天下、心有家国的有志青年。2018级学生张子涵表示,青年学生要从党
    2021-04-22
  • 4月20日下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物理北楼A215会议室召开座谈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了会议。习近平总书记4月19日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座谈会上,与会人员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瞻远瞩,饱含深情,寄予厚望,催人奋进,为新时期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注入了强大动力。一定要牢记总书记嘱托,认真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更多贡献。会议还集中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处理规定(试行)》以及《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部分篇目。(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吴呈珂)
    2021-04-21
  • 4月19日下午,郑州市惠济区教育系统教育管理干部后备人才能力提升培训班在我校田家炳819教室举行开班仪式。惠济区教育局及我校继续教育学院、教育学部培训负责人参加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教育学部副部长肖广军主持。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翟炎杰代表学校对惠济区教育局的支持和信任表示感谢,对参加培训学习的各位学员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发展情况。他强调了学校针对本次培训项目科学设置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并从珍惜学习机会、遵守培训纪律、加强经验分享等方面对学员们提出了明确的希望。惠济区教育局专职副书记赵渭侠充分肯定了我校设计的培训方案和前期准备工作,她强调了此次培育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要求学员们要主动带头学、严格要求学、结合实际学,为惠济区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教育学部卫培培作为授课教师进行简短发言。郑州市惠济区65名教育系统管理干部后备人才将在我校接受为期5天的集中培训,学校将围绕惠济区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需求,开展探究式、参与式、体验式的培训,实现学员们的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继续教育学院 宋明明 教育学部 卫培培)
    2021-04-20
  • 近日,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组成的“中原红色精神”口述史实践调研团,来到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魏德忠老先生的家里,进行口述史专题采访,听魏老先生讲述当年拍摄红旗渠过程中的传奇故事。“坐火车到安阳、又坐汽车到林县,接着骑自行车、乘骡马车跟随修渠大军上太行山,与修渠的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魏老先生回忆道,“当我看到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艰辛的场面,内心的敬佩感油然而生,就想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修建红旗渠的全过程。”在与魏老先生交流时,我们可以看出,老先生对当年红旗渠拍摄历程中的一点一滴都记忆犹新,他的生动讲述让实践调研团在场的每位成员都深切感受到,在那个艰苦的时代,劳动人民为了能改善自己的家园而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红旗渠修了10年,魏德忠就拍了10年。从每一寸渠岸到每一个具有艰难标志的施工点,从每一个令人心动的细节到每一处纪念碑式的建筑,魏老先生都用镜头把那些动人的瞬间定格,成为永恒的、鲜活的历史见证。翻看着自己历时十年整理出版的《红旗渠》画册历史珍藏版样稿,他的脸上有如洒着金色的阳光。十年壮志山河动,一片丹心日月明。“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谱写了巍巍
    2021-04-20
  • 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义务教育师资薄弱环节改善暨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通知》(教师〔2020〕358号)文件精神,和学校对光山县教育帮扶的实施方案要求,4月18日,化学化工学院原副院长赵春霞、“光山县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首席专家化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刘玉荣教授以及5名专家团队成员,到光山县就名师工作室建设工作进行跟踪指导。指导会在光山县实验小学多功能会议室举行,光山县教育体育局驻村第一书记佘运峰、师训股戴晓春和名师工作室、乡村首席教师工作室主持人以及工作室核心成员200余人参加会议。专家团队成员做了专题报告,对名师工作室的团队组建、主题凝练、模式创新、活动设计等进行深入指导。光山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代表作了经验分享、课例展示、同课异构和研讨交流。刘玉荣对本次活动总结发言,对各工作室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和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就接下来工作提出要求,并对项目收尾阶段,成果如何凝练、材料如何形成等进行详细指导。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加强县域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县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河南省教育厅启动了县域教师发展支持服
    2021-04-20
  • 为深化落实产教融合战略,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十四五”发展起好步、开好局,4月中旬以来,软件学院以培养机制改革创新为着力点,以校企合作、互利共赢为结合点,以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培养质量提升为落脚点,结合学院实际,深入产业一线,走进青年学生,扎实推动生产性实训相关工作。4月9日至16日,学院相关负责人赴苏州、成都、北京走访企业调研,就生产性实训、校企合作项目对接等事宜进行洽谈。在苏州工业园区,学院一行走访了高达计算机技术(苏州)有限公司、上海天好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凌志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创新创业(成都)基地,学院代表与成都上程数据公司、优易数据公司、寻道科技公司、论之道科技公司、智荟信息科技公司、顶策科技公司、北京并行科技公司等进行交流洽谈。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学院代表走访了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蓝色曙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易智时代数字科技、职力无限科技有限公司。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师大办学历史、学院发展概况、产教融合模式改革与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等情况。校企双方围绕信息技术产业的政策环境、市场动态、人才需求深入开展交流,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方面达成了共识
    2021-04-19
  • 为帮助师范专业学生增强就业意识,充分做好就业前准备,4月19日上午,文学院邀请2001届优秀校友、安阳市殷都区正一中学校长李恒在崇文楼一楼报告厅作了题为“二十年语文教师之路”的讲座。学院相关负责人、各年级专兼职辅导员及2018级师范专业学生参加讲座。讲座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张颜勇主持。讲座伊始,李恒简要讲述了从师大毕业到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的历程,并从入职竞争力为切入口,讲述了在应试、面试时的技巧。他以中学课本的文言文教学——《陈情表》为例,介绍了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围绕“教什么、如何教”为到场师生展示了作为语文教师的专业技能。李恒从自身教学经验进行深入剖析,建议师范生要多读书,读好书,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实现语文学科素养的提高,切实增强自身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最后,李恒耐心细致的解答了同学们在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的困惑,并希望学弟学妹们能正确认识自己,把握机会,不断的提高自己,增强自身在职场的竞争力。“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本次讲座有助于学生通过优秀校友这面镜子,对照自身,反思、感悟、践行志存高远的优秀品质。以此为契机,学院学子接续奋斗,苦练本领、增长才干,不负青
    2021-04-19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