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部动态

  • 为强化专业内涵式建设,提高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12月7日上午,体育学院在勤政楼第一会议室召开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建设研讨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秦法跃,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体育大学武术学院院长郭玉成,国家社科基金会评专家、原厦门大学体育部主任郑婕等来自11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应邀参加研讨会,体育学院相关负责人及师生代表参加。会议由体育学院执行院长岳贤锋主持。秦法跃致辞,他对各位专家的莅临指导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详细介绍了我校的办学历程和建设成就。秦法跃指出,本次研讨会的举办是学校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的重要举措,更是体育学院强化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具体行动。希望各位专家多提宝贵意见,积极建言献策。学校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各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推动体育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郭玉成等11位专家学者,围绕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设置、实习实践等展开深入讨论,提供了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本次研讨会是体育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之需,也是提高武术与
    2024-12-08
  • 12月7日,由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主办,水产学院承办的第十一届研究生学术科技文化节——“科研快闪”短视频大赛决赛在实训楼203会议室举办。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水产学院相关负责人以及来自各个学院的研究生辅导员、参赛选手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比赛历经三个多月,共收集到来自各学院的短视频作品共57部,作品涵盖了相关学科知识、实验操作、实验室安全、心理健康、防范电信诈骗等多个领域,视频形式丰富多样,科普内容实用有趣,充分展现了创作者们的奇思妙想与扎实的科学素养。决赛场上,参赛团队创意新颖、特色鲜明的项目设计,以及评委老师们精彩、专业的提问和点评,赢得了现场师生的热烈掌声。校招生就业处王艳军对参赛作品做精彩点评,希望大家“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提高短视频创作质量,不断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努力成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马春旺作总结发言,他介绍了我校研究生学术科技文化节的由来,并肯定了此次活动对不同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意义,希望同学们增强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经过层层筛选,共决出一等奖作品3项,二等奖作品5项,三等奖作品7项,优秀奖作品20项。此次比赛旨在提升研究生综合素
    2024-12-08
  • 12月7日,美术学院“艺心向党”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队赴凤泉区耿黄镇南鲁堡村开展文明实践墙绘活动。本次活动共有75名本科生、研究生参与,旨在以美育赋能乡村振兴,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大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专业实践能力。活动前期,志愿者对南鲁堡村进行了实地考察,与负责人多次交流,最终确定以当地草莓特色产业为主题,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设计。活动中,志愿者以笔为媒、以墙为纸,专注地在墙面进行创作,绘制内容丰富,包括人物和自然景观,增添了浓厚的艺术和文化氛围。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村民的大力支持,为南鲁堡村的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帮助,为当地村容村貌增添了靓丽的色彩,赢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本次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强化了团结协作意识,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服务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以手中画笔绘就美丽乡村的新画卷。(美术学院 徐 宪 王称心)
    2024-12-08
  •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将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实处,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2月6日下午,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杨玉珍在商学院119报告厅为商学院师生讲授思政课。学院班子成员、全体政工干部以及2024级新生代表到场参加,报告由院党委副书记马淑明主持。杨玉珍以《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与实践》为题,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的历史情境为切入点,围绕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全要素支撑等理论内涵,阐释了新质生产力发展脉络,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内涵核心,重点强调新质生产力在产业革新、科技突破、绿色转型等多领域效能,帮助学生明晰新质生产力的时代价值与战略意义。杨玉珍勉励同学们要密切关注国家发展浪潮,在专业领域深耕细耘,努力练就过硬本领,磨砺创新思维,为投身产业壮阔变革夯基固本、积势蓄能,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汇聚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努力成为国家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需要的有用人才。思政课后,进行了现场问答互动环节。本次思政课不仅是一堂充满理论高度、实践深度和情怀温度的思政教育,更是一次关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深刻探讨,深化了师生对新质生产力
    2024-12-08
  • 为帮助学生熟悉四六级考试流程和题型,积累经验,强化心理素质,12月7日晚,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在文昌楼302组织开展了英语四六级模拟考试。此次模拟考试严格按照四六级考试的标准和规范进行,从考试时间的把控到试卷题型的设置,都进行了高度还原。开考前,院党委副书记邓晓刚表示,四六级考试对于学生的学业进步和未来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同学们通过模拟考试查找自身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策略,顺利通过考试。考试期间,考场秩序井然,监考人员认真履行监考职责,严格把控时间,及时提醒考生考试流程,让每位考生“沉浸式体验”考试氛围。此次模拟考试不仅是对考生英语能力的一次全面检测,也是对他们心理素质、时间管理能力的一次考验。通过此次模拟,学生们不仅能够查漏补缺,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同时在紧张的考试氛围中锻炼应试技巧,增强自信心。(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付康康 谷明欣)
    2024-12-08
  •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优化宣讲课程体系建设,深入推动理论宣讲入脑入心。近日,全国高校青年宣讲联盟举办 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精品课程”评选活动,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学生党员理论宣讲团主讲的《以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课程,经由联盟执委会初审遴选、复审评议、试讲考核,最终获评全国高校青年宣讲联盟精品课程。全国高校青年宣讲联盟,是由清华大学博士生讲师团履行联盟秘书处职责,秉持“聚新质青年,立青年之言、行青年之志”的宗旨,经与各地区高校青年宣讲团体之间紧密联络,从而凝聚和引领广大高校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的宣讲组织。自2024年9月,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学生党员理论宣讲团加入全国高校青年宣讲联盟以来,扩大了宣讲“朋友圈”,与全国90个高校宣讲团互学互鉴、共进共勉。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学生党员理论宣讲团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的融合,不断提升课程内容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吸引力,打造更多具有广泛影响力、引领青年思想潮流的精品之作,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助力青年成长成才作出更大贡献。(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倩倩)
    2024-12-08
  • 近日,“华为杯”第49届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昆明)在云南大学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200余所高校、480支队伍、近千名本科生同台竞技。经过5个小时的角逐,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022级本科生赵恒、2023级本科生李昱增和刘资成组成的“宝宝有小情绪了”队伍荣获铜牌,充分展现了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与实践创新思维。这也是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在本届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第二次获得区域赛正赛铜牌。据悉,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旨在展示大学生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在压力下编写程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40多年的发展,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竞赛之一,被誉为IT行业的“奥林匹克”,位列教育部竞赛排行榜第四位。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始终致力于培养综合素质优秀、学科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国际视野宽广的拔尖人才,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在常规训练、选拔组队、积极备赛等各个环节给予大力支持。(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2024-12-08
  • 为弘扬书画艺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营造浓厚的社区文化氛围。12月7日,旅游学院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举办“墨香丹青-书画艺术长廊”活动。此次活动由西寓五“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委员会与书法协会联合组织开展,西寓五宿舍楼三百余名同学参与。活动现场,在管理委员会的精心组织下,各楼层学生分时段有序抵达“一站式”社区。管委会成员提前规划场地布局,同学们依次领取材料、就座创作。在书法协会成员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拿起毛笔,蘸取浓墨,开始书写春联。字迹或遒劲有力,或温婉流畅,每一副都蕴含着对新年的美好祝愿与对未来的期待。在书签制作环节,同学们挑选喜欢的图案和文字,用彩笔或颜料在书签上描绘,再穿上线绳,一张张精美的书签,在大家的手中诞生。同学们沉浸于创作的喜悦,互相指导,交流心得,分享作品。本次活动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书画艺术的魅力,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平台,营造了浓厚的社区文化氛围,让育人工作在潜移默化中落地生根,让社区成为文化滋养、助力学生成长的重要阵地。(旅游学院 闫依铭 周高凡/文 丁绍宇/图)
    2024-12-08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