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部动态

  • 为了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团结和凝聚青年力量,展示学院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综合素质,2020年5月4日,国际教育学院通过官方微信开展了“五四表彰”活动。本次五四表彰集中表彰了一批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颁发“五四青年奖章”、设立“青年奋进奖”奖励为学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群体;颁发“青年进步奖”激励一学年来进步突出的同学,给学生以鼓舞,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活力,以先进楷模激励国教学子积极向上,形成蓬勃向上的学风院风;专门增设“防疫先进个人”“防疫先进群体”奖项,重点表彰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青年学生。“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百年前的青年曾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呐喊,百年后的青年仍应“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国际教育学院青年学子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五四来临之际对新时代青年的寄语,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在全囯疫情防控的关键之际,脚踏实地,从我做起,勇担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国际教育学院 孔若阳 王 煦)
    2020-05-05
  • 恰逢五四运动101周年,为团结带领青年学生弘扬五四精神,展现新时代青年风采,助力打赢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两场战役。5月4日,社会事业学院积极响应团中央号召,组织学生观看“让青春为祖国绽放”网上主题团日活动直播,全院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此次网上主题团日活动围绕“出彩青春”“战疫青春”“奋斗青春”“绽放青春”四个篇章展开,讲述五四精神,分享战疫故事,展现青春力量。在五四青年节特别团课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详述中国模式,让青年学生切实感受“中国自信”的力量;国际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灿荣从多个视角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形势,指出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李玲则对比中美医改,突出中国的体制优势,进一步助力当代青年制度自信的树立。直播结束后,学生们纷纷通过网络平台表达自己的感受。2019级社会学类专业李浩龙分享道,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考”面前,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响应祖国号召,投身于疫情防控第一线,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身影令人感动。2019级物流管理专业陈璐谈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青年的身影,中国青年从未让人失望
    2020-05-05
  • 为最大限度减轻疫情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2020年4月28-30日,历史文化学院2020届毕业生“空中双选会”顺利举办。本次双选会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免费提供“全程无接触”的招聘服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足不出户即可完成职位发布、简历投递、在线面试等全流程,确保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安全、便捷、高效的线上精准对接。历史文化学院高度重视本次双选会,从四月初起开始构思、筹划,期间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相关领导老师沟通探讨空中双选会的可行性,确定空中双选会的举行时间和保障机制,尽力完善每个管理、服务细节,确保技术到位、组织有序、分工明确。同时,学院通过多渠道广泛发动校友资源,为毕业生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多次下发通知动员学院学生积极准时参会,确保岗位信息有效对接。本次双选活动共有用人单位76家参会, 提供职位447个,共有385名学生参与,线上投递简历131份,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新的机会,同时学院也通过本次空中双选会引导学生积极转变就业观念,了解就业形势,为后续积极应聘做好准备工作。接下来,历史文化学院将继续把拓宽就业渠道、关注困难群体和精准就业指导做实做细,把学院的教育和关爱,通过认真扎实的工作传递给每
    2020-05-05
  • 5月4日,商学院团委组织部组织各团支部的学生通过“学习强国”平台学习《习近平:向全国各族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学院全体学生共同聆听学习。学院领导对本次学习活动高度重视,指导相关部门精心策划、广泛宣传。各团支部向团员发送学习链接,组织大家共同观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讲话和寄语。团员们认真聆听、记录笔记,通过此次学习活动深入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寄语——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随后,大家热情高涨,互相交流,并纷纷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他们或表达了自己坚定理想信念、热爱伟大祖国、肩负青春使命的信仰与信心;或表露了自己坚定跟党走、坚决拥护党、努力服务祖国与人民的豪情壮志。此外,为纪念五四运动101周年、弘扬五四精神、强化思想引领,我院还举行了五四征文主题活动、“弘扬五四精神,争做有为青年”主题线上演讲比赛和“让青春为祖国绽放”线上主题团日活动等一系列活动。同学们积极响应,踊跃参加,展现了我院学子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热爱祖国、砥砺前行的优良风采。此次五四运动系列活动带领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强化了对青年团员的思
    2020-05-04
  • 为弘扬“爱国、进步、明主、科学”的五四精神,致敬抗疫英雄,生命科学学院开展“弘扬五四精神,续写时代华章”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推进青年文化建设,激发青年团员的爱国情怀。正值“五四”青年节之际,生命科学学院团委分别举办“弘扬五四精神,致敬抗疫英雄”原创诗歌征集活动和“弘扬五四精神,共奏青春华章”线上歌曲传唱活动,激励广大青年学习先锋模范,切实体会五四精神。活动一经发起,就得到了学院学生的热烈反响。在诗歌征集活动中,同学们以笔言志、以诗传情,慷慨激昂的诗句不仅抒发出对抗疫英雄的崇敬及对防疫志愿者们无私奉献的赞扬,更展现出团员青年的使命与担当。一首红歌唱出一段历史,一首红歌道出一份真情。在“弘扬五四精神,共奏青春华章”线上歌曲传唱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录制演唱视频,用高亢嘹亮的歌声,唱响青春活力,展现拼搏风采。与此同时,2018级团支部引导学生通过讲述身边的抗疫事迹、拍摄专属“五四”作品、健身接力等形式,深入体会五四精神,用行动和热血,承担起青年的未来,让五四精神历久弥新,绽放新的光芒。由我院学生社团联合会发起,五个学生社团联合举办的生科青年文化节也正火热进行中。本次青年文化节包括摄影、才艺展示、朗
    2020-05-04
  • 传承五四精神,闪耀青春光芒。五四运动101周年之际,为大力弘扬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用好疫情防控的生动教材,激励和引领新联学院广大团员青年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新联学院组织开展了“传承五四精神·唱响青春之歌”网络拉歌接力活动。自4月中旬以来,全院23个专业积极选拔队员、选练歌曲,经过半个月的打磨,完成视频的制作。五四期间,学院每天在团属新媒体平台以依次接力的形式推送各专业的歌曲视频,形成传唱爱国歌、传承爱国志的良好氛围。《我和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我的中国心》等歌曲唱出了新联学子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每个“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表达了当代青年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映山红》《在灿烂的月光下》《不忘初心》等歌曲带领新联学子重温革命战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雄壮历史,“重走”革命先辈用理想和信念丈量的伟大远征;《迎风飘扬的旗》《国家》《强国一代有我在》等歌曲唱出了当代青年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作为中国人的自信与自豪;《人间星河》《听我说谢谢你》《我们在一起》等歌曲表达了新联学子对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所有勇
    2020-05-04
  • 劳动是新时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为了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使大家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4月上旬至“五一”劳动节假期,文学院举办了“劳动最光荣”系列活动,五百余名学生参与其中。开展“以劳树德”义务劳动图文征集活动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让同学们在居家学习期间感受劳动的魅力与价值,弘扬热爱劳动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文学院举办了“以劳树德”义务劳动图文征集活动。参赛学生将个人文字材料以文档的形式上传至活动群内,建立个人相册后将图片上传其中。参赛作品中,2018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王亚丽的作品反映的是在田间栽种南瓜幼苗的事,图片质朴自然,所写文章表达出对劳动、春天和自然的热爱,青春洋溢、生机勃勃。2019级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包峻榕的作品记述的是在养老院做义工和在家帮助父母做家务的事,图片温馨真挚,文章内容朴实活泼,表现出作者因自己的劳动给他人带来温暖而感到快乐的心情。经评选,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学生共有42
    2020-05-04
  •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仍在继续。为引导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健康向上的心态,减轻疫情带来的恐慌情绪和心理压力,5月2日晚,生命科学学院通过钉钉群开展“疫情下的心理疏导”直播活动,学院团委书记、二级心理咨询师、“1+8”成长加油站站长王芳发起在线直播,学院300余名学生参与其中。活动前期,学院充分利用学生会心理部、心理委员、宿舍长三级结构,层层深入,关注并搜集学生们心理方面的焦虑与问题,切实掌握学生心理状态,助力推进活动稳步进行。直播中,王芳从开学、学习、心理等方面与学生们进行深入亲切交谈。她首先对学生关注的开学问题进行回复,强调不要提前返校,不可掉以轻心,在家做好安全防护,耐心等待学校通知。接着,围绕网课学习情况和出现的问题,王芳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给出专业的学习指导与相关建议,并指出,网课对每位学生来说既是挑战同时也是实现弯道超车的好机遇,要尽快适应网课学习模式,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和计划,取得优异成绩,不负青春时光。当谈到有关家庭矛盾的困惑时,她积极鼓励同学们要勇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能把学校当作“避风港”去一味逃避,要用心和父母多交谈,打造出温馨和睦的
    2020-05-04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