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部动态

  • 为帮助学院学生了解法庭审理的过程,锻炼学生逻辑思考能力,10月24日,法学院在东区模拟法庭开展第三十七届“理律杯”模拟法庭活动。学院部分学生参与此次活动。活动以“体验法庭审理,提升法律素养”为主题,参赛选手分成四组进行比赛。选手们根据主办方提供判决书和案件梗概,对案件内容进行扩充,并将起诉状补充完整,确定角色分配。活动过程中,选手身穿制服,以真实案件为依托,分别扮演“审判人员”“辩护人”“法警”等角色,对庭审现场进行全真式模拟。其中,第二组选手围绕原告刘惠与被告张鹏债务债权纠纷一案,在“审判长”“审判员”的主持下,先后进行了法庭调查、法庭举证、法庭辩论、最后陈述宣读判决书四大环节。在严格按照正规的庭审程序的前提下,对抗双方以独特的视角和专业的语言针对原被告之间债权债务关系是否解除的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问题展开激烈辩论。模拟法庭展演真实还原了庭审现场,切实让同学们体会到了庭审时的辩证诉讼情景,真切感受到了法律的权威和意义。本次活动有利于激励同学们在自觉学法、守法的同时知法、用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律意识,实现法学理论与司法实务的有机结合,对提升同学们的法学素养,
    2019-10-28
  • 青春“政”风采,三走显姿态。10月26日上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在东区操场举办第七届趣味运动会暨“三走”主题团日活动。学院相关负责人,2018、2019级班主任代表及全体学生参与其中。活动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本次活动共有齐唱国歌、团员代表发言、教师代表致辞、重温入团誓词和共唱团歌五个环节。趣味运动会开设有田径、拔河、跳绳、接力等比赛项目。学院党委书记杜灵来指出,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青年学子应具备丰富的学识和强健的体魄,为报效祖国提供有力支撑。他希望学生们通过本次活动能够在速度与激情的碰撞中点燃青春、分享喜悦、收获健康,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班主任代表韩万渠倡导学生们走出网络世界的“虚拟区域”,走出安逸宿舍的“舒适地带”,走向课外活动的“广阔天地”,在体育运动中放飞青春梦想,在竞技比赛中收获人生成长。团员代表李悦滢表示大学生要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身体素质。全体团员重温入团誓词,活动在嘹亮的《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歌声中落下帷幕。此次活动有利于增强学院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塑造积极向上的学院氛围。(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张成功 任利华)
    2019-10-28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引导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据《河南师范大学学生素质发展综合考评暂行办法》(师大学〔2019〕25号)的相关要求,结合学院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水产学院于10月25日下午在学院215会议室举行《水产学院学生素质发展综合考评办法》修订会。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李保华对此次修订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要认识到指挥棒的引导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将《水产学院学生素质发展综合考评办法》的修订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要有吃透精神,将国家、学校等涉及到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的文件精神吃透,并结合学院的实际进行修订;要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融入到《办法》中去,注重每一个细节,为每一个学生负责。会上,学院全体辅导员、部分班主任及学生代表一起认真学习,热烈讨论,并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交流。按照工作进度安排,《水产学院学生素质发展综合考评办法》修订工作将在经过征集意见、分类梳理、归纳总结等几个环节后,最终形成终稿。(水产学院 朱国超)
    2019-10-28
  • 为加强学生专业素养培养,熏陶成长成才氛围,10月24日,物理学院在物理北楼A116和A122开展优秀校友和科学家面对面活动。南开大学教授王卫超和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加速器研究所研究员R. Wada教授应邀参加了活动,参加活动的还有学院相关负责人、教师以及来自各年级的40余名学生代表。在科学家面对面会场,R. Wada教授、马春旺副院长以及学生代表均用英语对话。R. Wada教授就自我科研学习经历、中外学生特点差异、成功成才方法、道路抉择等一系列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问题与师生们进行了讨论。R. Wada教授鼓励大家,要遵从自己的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在优秀校友面对面会场,南开大学教授王卫超与同学们一起谈论了学习科研经历。他为大家介绍了科研前沿以及专业发展的情况,向同学们分享了学习的方法和人生规划的策略,并祝愿学弟学妹学业有成,都能拥有美好的未来。面对面活动是物理学院的特色活动,通过与科学家、优秀校友、优秀科研工作者、优秀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以及优秀学生的近距离接触与交谈,解决学生存在的科研学习、职业规划等一系列关乎学生成长成才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专家介绍:(1)
    2019-10-28
  • 为帮助同学们更好适应大学生活,促进个人发展,10月25日上午,文学院在崇文楼504会议室开展“新生活 心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院百余名学生参加此次活动。本次活动由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靳琳主讲。活动伊始,靳琳用减压八步操调动在场学生的气氛,同学们在互动中状态渐入佳境。靳琳结合自身经历及一系列的真实案例引导同学们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她教导大一新生在“如何正确面对新环境”“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培养办事能力”等方面应该如何做,以及无法及时疏导由相关问题引发的心理负担极有可能对新生的大学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并给予专业性建议。她表示同学们要善于分享、乐于合作,通过对性格的打磨搭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本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助于维护学院学子的心理健康状态,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文学院 王 菲/文 王璐璐/图)
    2019-10-28
  • 为鼓励考研学生积极备考,调整备考状态,10月25日上午,文学院主要负责人及相关教师分别在文渊楼和田家炳楼开展考研送温暖活动。文学院党委书记王俊杰向备考学生一一送上了充满温暖的福袋,鼓励考生一是要增强信心,持之以恒,顶得住压力,耐得住寂寞,树立必胜的决心;二是要合理规划,有序备考,制定并实施科学的复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三是要加强锻炼,劳逸结合,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心态是奋斗的根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高飞针对考研学生的学习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次考研送温暖活动发放的福袋里有桂花糕、苹果、士力架、耳塞等物品,桂花糕寓意蟾宫折桂,苹果寓着圆圆满满,士力架是希望考研学生们精力充沛,积极备考。件件贴心的礼物,句句真切的话语,令身处紧张枯燥备考的考研学子深深感受到来自学院的爱与温暖。考研学生纷纷表示,学院的关爱是对他们最好的鼓励,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将带着学院和老师的期望加倍努力,以优异成绩回报学院。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成长成才,每年通过举办考研考前动员大会、考研经验交流会、考研系列讲座、慰问活动等举措,鼓励学院学子积极考研,积极提升自我。此次慰问温暖活动的举行,体现了学院对考研学生的关心和重视,缓解了考研学生
    2019-10-28
  • 10月25日下午,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在团小电创新工作室(资料区)举行2019年挑战杯国赛论证会,本次学院入围国赛终审答辩项目系自然科学类论文——基于环形开槽的宽频高效射频能量收集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论证会特邀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安学莅临指导。论证会针对项目答辩成员的5分钟答辩,原理讲解、改进、已获成就以及相关应用情况为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张安学仔细分析讲解,他提出,该作品应着重突出创新点,强调设计思想,从而能使讲解过程中更有“吸引眼球”的效果。他认为,除论文材料中的折线图外,可加入相应视频,凸显实验时某一数值的变化,使作品更具说服力。校团委副书记张合提议,在讲解开头应以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为开场白,凸显作品的创作原由,使作品更接地气。学院院长董建民总结时指出,每一个参赛队员都需要用心准备,不光要能回答评委老师们的专业问题,也要能够应对非本专业老师们的各种问题。张安学等专家对参赛队员及项目作品给予了肯定与鼓励,提出项目参加国赛应当重新梳理的内容部分,并对PPT以及讲解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意见,会后,张安学、董建民与参赛队员合影留念。(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黄博琛)
    2019-10-28
  • 为切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创建师生双向平等交流平台,10月23日,历史文化学院以心理健康宣传周活动为背景,在学院心理健康工作站举行本学期第一期“书记有约”主题座谈会。学院相关负责人及部分2019级同学参加了本次座谈会。本期座谈会以“谁的大一不迷茫”为主题。座谈会以心理故事赏析开场,2016级党支部书记、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负责人王小敏与各位同学共同观看了以“谁的大一不迷茫”为主题的心理故事小视频,就视频内容发表看法,与同学们展开讨论,并对同学们就近期大学生活提出的问题解惑答疑。讨论过程中,王小敏金句频出,用她丰富的生活经验为同学们指点迷津。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对大学生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明晰的规划。本次活动的开展,为同学们解开了疑惑,指明了方向,有助于他们以更加昂扬的姿态面对今后的大学生活。历史文化学院将积极响应学校关于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号召,持续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积极开展“书记有约”系列活动。(历史文化学院 吕晓阳 杨 璐)
    2019-10-27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