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部动态1

  • 3月15日,环境学院“绿动青春”环保科普志愿服务团与西六“一站式”学生社区志愿者,在牧野湖开展“清水绿岸,‘河’你有约”科普宣讲暨巡河护河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中,志愿者们分为巡河护河、科普宣讲两个小组。巡河护河组的志愿者们手持清洁工具,分工明确,相互协作,有的负责沿着牧野湖周边清理白色垃圾、烟头、碎纸屑等废弃物,有的负责将垃圾进行分类收集,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雷锋精神,守护着河流的洁净。科普宣讲组的志愿者们围绕环境污染、节约水资源、垃圾分类等主题向周围居民和小朋友们进行环保知识宣传,分享节水小妙招,引导大家养成爱护河流、节约用水的好习惯。为了让小朋友们直观感受环保的魅力,志愿者们准备了“空气过滤房”“干净水的由来”等小实验,还有垃圾分类知识转盘、环保飞行棋小游戏,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看着,不时提出问题,现场互动频繁,气氛热烈。此外,活动还设置了手工轻粘土制作环节,小朋友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制作出各种黏土绿植作品,共同感受手工创作的乐趣。本次活动既改善了牧野湖周边环境,又通过多种形式向市民普及了环保知识,增强了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学院 李海明)
    2025-03-16
  • 3月15日,东十四、东二“一站式”学生社区在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17报告厅举办“学长归来话成长”特色活动,社区特邀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优秀校友、北京师范大学田沄教授作专题报告。活动旨在发挥优秀校友榜样作用,深化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认知,引导学生科学规划职业发展。学院相关负责人和社区200余名学生参加,报告会由学院党委副书记、东十四楼楼长陈清利主持。田沄教授以《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何会掀起一场技术革命》为题,结合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和自身的求学经历,深入浅出地为在场学子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原理、广泛应用领域及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工智能技术的魅力和潜力。田沄教授结合自身经验和行业发展动态,针对“如何学好人工智能相关课程”“AI发展对当代大学生未来能力要求”等问题给出了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建议。学生们表示受益匪浅,不仅对人工智能技术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还对未来发展的路径和方向也更加清晰明确,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陈清利在总结中表示,田沄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观点鲜明,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学术指导和人生启迪。希望同学们能够以优秀校友为榜样,紧
    2025-03-16
  • 3月15日,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发扬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马克思主义学院12名志愿者走进五福养老院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志愿者们细致擦拭门窗、整理庭院、清扫走廊,陪伴组和老人唠家常、讲述自身的故事,倾听老教师王奶奶讲述教书岁月。打扫结束,志愿者们坐在老人身旁,为他们科普安全知识。活动最后,姚硕展同学用笛子吹奏《荷塘月色》,为本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本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养老院老人们的精神生活,更体现了学院学子践行社会责任的精神风貌,通过代际互动传承敬老美德,为老龄化社会注入了青春温度。志愿者们用真诚的微笑和贴心的服务,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以实际行动践行了雷锋精神。(马克思主义学院 薄一凡 张天润)
    2025-03-16
  • 3月15日,由招生就业处主办、旅游学院承办的“职面巅峰,驰骋四方”河南师范大学第二届求职面试大赛校赛在俊甫书院举办。文学院党委书记孙昌松、教育学部党委书记陈勇、旅游学院党委书记冯峰等担任校赛评委。大赛自启动以来,得到全校师生的广泛关注、踊跃参与,共有近七千名学生参加。经个人申报、各学院(部)初赛,最终50名优秀选手晋级校赛。校赛以无领导小组讨论、结构化面试的形式展开,评委们从职业素养、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考量,选手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出色的表达能力和冷静的应变能力,充分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经过激烈角逐,来自旅游学院的弯茹贤等5人获得一等奖、商学院的张辉等10人获得二等奖、外国语学院的王可等35人获得三等奖。赛后,评委对参赛选手的精彩表现给予肯定并提出指导性建议,提醒面试者要着装得体,学会反客为主、随机应变;培养自身内在气场,增强自信心;多接触各类行业,多关注社会事件,紧跟时代前沿。此次面试大赛为学生提供了能力提升的大平台,围绕“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就”,帮助同学们“能就业、好就业、就好业”,为全面实现我校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保障。(旅游学院 闫依铭 张雯萍)
    2025-03-16
  • 为进一步深化校际合作交流,赋能文科实验室建设,助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3月11日至14日,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杨玉珍带队赴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和浙江大学等三所高校开展专题调研。甲骨智能计算实验室、社会科学处、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调研期间,杨玉珍一行分别与三所高校有关部门进行了座谈交流,并实地调研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上海师范大学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建教育大数据与教育决策实验室、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图像数据实验室。座谈会上,三所高校相关负责人对杨玉珍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就学校的总体情况、实验室建设情况以及取得的重要成效、经验做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双方围绕调研内容展开了深入交流。杨玉珍代表学校对调研高校的热情接待表示诚挚的感谢,对调研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规模以及在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由衷的敬佩,并希望通过本次考察调研,学习借鉴调研高校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的先进理念、宝贵经验和成功做法,有效提升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实力和水平。在交流座谈中,双方还探讨了实验室申报建设、管理运行、经费投入、人才培养、跨学科合作等方
    2025-03-16
  • 3月15日,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文化节暨2025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西校区主干道、田家炳教育书院举办。本次大赛由校团委、招生就业处联合举办,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文学院承办,校内外专家评委、“挑战杯”参赛选手及千余名学生参与其中。大学生创新创业文化节在室外设有创新创业竞赛宣传区、往届国赛获奖作品展示区、学院(部)创新创业成果展示区以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路演区,并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举办了国赛获奖选手经验分享会,以及以“通用人工智能与 DeepSeek 典型应用”为主题的报告会。“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校级公开赛在田家炳教学楼三楼同步开展,本次比赛增设观摩室便于师大学子前来观摩。秉承“重发动、重培育、重评审、重实战”的理念,经过层层筛选,2025年共有94项作品入围校级决赛,其中科技发明制作类31项,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42项,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21项,校级终审结束后,将推选优秀作品进入省级比赛。大学生创新创业文化节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大学生搭建了同台竞技、互动交流的平台,吸引了大批学生参与其中,有助于师大学子进一步增进认知、提升技能
    2025-03-16
  • 为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理念,3月15日下午,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的青年志愿者和学生党员们带着专业知识和满腔热情在绿营花园社区开展了“AI无龄界,芯暖绿营”科技助民志愿活动,30余名“技术流”志愿者化身“数字桥梁”,助力老年群体跨越智能鸿沟,带领青少年触摸AI未来。活动当天,志愿者们分为三个小组,分别是数字便民服务组、银龄智能课堂和AI科普体验营。数字便民服务组的志愿者们为社区居民提供了电脑设备维修服务,解决了系统崩溃、病毒查杀等常见问题,让老旧设备重获新生。居民王先生在电脑修复后,特意取出自己的书法字画相赠表达谢意。银龄智能课堂讲解环节,志愿者们手把手教老年居民使用智能手机。从发送短信到微信视频通话,再到出示公交码,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细致入微。为了让老年人更好地识别网络诈骗,志愿者们还特别设计了“防诈卫士”情景模拟环节。在AI科普体验营中,志愿者们通过现场讲解编程,将程序设计成一块块积木,点燃了孩子们对未来科技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科技助民的实践,更是一场温暖的传递,志愿者们从雷锋精神中汲取向上向善、团结奋进的力量,把科学知识、科技
    2025-03-16
  • 为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新范式,3月14日上午,商学院相关负责人赴北京新大陆时代科技有限南通基地考察交流。座谈会上,企业负责人详细介绍了企业在技术研发、业务拓展等方面的发展图景以及产教融合实践中的标杆案例,分享了行业发展的前沿趋势和对商科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院企双方围绕基地规划运营、合作业务利润来源、产教融合模式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院党委书记许天心希望融合企业资源重构课程,将具体业务场景转化为模块化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前瞻性思维与实践能力,形成“认知迭代-能力进阶-价值创造”的螺旋式培养路径。院长刘英基聚焦教育生态链视角,提出加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进程,打造“产学研训用”一体化平台,创新设计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最后,双方针对实习实训基地的教学规范、学分处理等具体问题达成共识,为后续开展深度合作筑牢根基。此次活动为院企双方搭建起资源共享和人才交流的坚实平台,有利于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激发学生的职业发展潜力,促进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教学体系优化,进一步开创协同共进、繁荣发展的院企发展新格局。(商学院 李冰莹 吴 双)
    2025-03-15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