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功举办 “数智时代的国家治理与社会变迁”圆桌论坛

发布者:李广宇发布时间:2024-11-19浏览次数:182

    1116日,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成功举办“数智时代国家治理与社会变迁”圆桌论坛。本次论坛邀请到来自南开大学、武汉大学、澳门大学、《中国行政管理》《公共行政评论》《治理研究》等18位专家和编辑参与研讨和评议,南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青年学者、硕博学生参加此次论坛。

论坛伊始,韩万渠致开幕词。他指出论坛主题契合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感谢各位专家对学院学科发展与学术交流的支持,并预祝论坛圆满成功。论坛第二阶段,9位主讲人围绕论坛主题依此发言。锁利铭从三个评价维度与三层治理困境入手分析基层减负“怪圈”存在的机理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减负策略;梅立润认为数据与算法已成为数字时代权力生产的新要素,从主体构成、技术优势等方面谈论权力的平行性等特征。张家盛从不同部门的设置、流程和方法入手,分析信任影响绩效协作的程度,并提出相关建议。邢成举强调数字化乡村治理必须要与生产和生活相联系,从政策制度、平台设备以及使用者或管理者的诉求等方面提出治理悬浮化困境的解决策略。马德富将数字赋能乡村善治划分为时、势、事、是、实这五个部分,将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与湖北地区的实践调查紧密结合,为乡村之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建议。易洪涛、陈晓光、彭青、高乐等四位编辑则是在详细介绍本期刊发展历程外,为各位师生的论文写作与发表给予了详细的指导和建议。论坛第三阶段为青年学人论文工作坊,周帅基于腾讯公益平台20152021年的乐捐项目进行实证分析,探究网络捐赠的流向,及其背后的相关机理;纪敏从财富、网络与福利三方面入手,探究基于互联网访问和社会在线慈善捐赠的社会动力,并得出相关结论;张家豪基于地方政府政务服务一体化的发展历程,以混合研究的视角分析其背后存在的机理;卫荷宁就行动者网络的视角,阐述了作为中介的平台所存在的概念类型与信任选择;栗兰馨从牵头任务性质、牵头主体、事件性质等方面讲述了县域中心工作落实中存在的统筹治理机制;田杨通过分析J镇与积分制乡村治理这一案例,探讨积分制对于提高乡村治理效能的作用机制;李世敏以“何家岩云稻米认养”这一案例为切入点,阐述数字技术对于数字乡村治理的重要性,并得出相关治理建议;徐贵宏在讨论府际数据共享的应用与现状后,倡导构建基于数智技术的府际数据共享与协同治理机制,并结合案例进行讨论;徐晓攀从性别这一视角探究不同类型的手机成瘾对抑郁水平的纵向效应;王子艳对基层公务员人工智能技术接受度进行了组织行为学分析,并得出了相关结论与思考。论坛评议阶段,依照议程设置顺序,评议人对相关主讲人的报告进行了专业且详实的点评。论坛持续推进,评议人与主讲人之间充分交流,助力数字中国治理研究向更深层次推进。

论坛尾声,韩万渠总结指出,与会专家和评议人围绕“数智时代的国家治理与社会变迁”的相关研究,为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提出了理论建议,也为我校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李广宇 张一涵 张家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