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战争伦理研究
李耀南
(河南师范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摘 要:《老子》基于“道”的立场判定战争是天下无道的极端表现,国君发动战争的动机与效果均为伦理上的恶,一切战争之过程及结果的伦理性质俱为“不祥”。《老子》以没有战争的有道天下表达其和平主义的诉求,以有道的国君作为非战的伦理典范。“不得已”而用兵是为被迫临战御敌划定的底线伦理条件,但即便“不得已”而战也只有“消极”的正当性。《老子》对将帅出兵提出“以丧礼处之”的伦理要求,并将“以慈愍临战”作为内在的伦理情感原则,约束将士不得嗜杀滥杀。同时,《老子》还将“善者果而已”视作结束战争的伦理节点,特别针对获胜一方提出一系列战后伦理约束,强调其必须承担应有的道义责任:不可夸耀军功战绩,当以丧礼的形式来对待己方的胜利,哀悼双方的阵亡将士。
关键词:《老子》哲学;不得已而用兵;以慈愍临战;战争伦理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李广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