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隆在《重庆大学学报》发表论文

发布者:李广宇发布时间:2025-11-11浏览次数:10

中国城市数字技术与文旅融合水平区域差异、来源分解及驱动力

杨莎莎 胡隆 卢玉桂

1.桂林旅游学院 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2.河南师范大学 公共政策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河南 新乡 453007;3.广西职业师范学院 经济与贸易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要:在当前全球经济加速演进的背景下,数字技术凭借其强大的创新驱动能力与广泛的跨界应用,正日益成为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数字技术不仅深刻变革了传统产业的运行逻辑,也为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结构重塑与业态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数字技术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了文旅消费模式的迭代与供给体系的优化,成为增强城市经济韧性与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路径之一。文章首先运用熵值法测度2011-2021年全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字技术与文旅融合指数并探究其融合发展水平的时空分异格局;其次,从空间和结构双重视角,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方差分解方法考察城市数字技术与文旅融合差异大小及来源;最后,运用地理探测器方法揭示数字技术与文旅融合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总体及四大区域数字技术与文旅融合发展水平整体上均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但四大区域间的数字技术与文旅融合发展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四大区域空间差异表现出“东部较高,中部次之,西部、东北较低”的分布格局;城市数字技术与文旅融合空间分异的原因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其中东部与中部区域间差异均值最大,而东北区域内差异均值高于东、中、西部地区;数字技术与文旅融合差异的主要结构来源于融合基础与融合规模;融合基础差异在中部区域贡献最高,融合规模差异贡献在东部、中部和东北部区域最高,融合效率差异在四大区域发展趋势较为平稳;数字技术与文旅融合发展的解释力强度依次为,数字技术创新>政府支持力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生态旅游环境,其中,数字技术创新与政府支持力度是数字技术与文旅融合发展的主导力量;数字技术与文旅融合发展水平受多因子复杂耦合作用,最佳交互因子为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支持力度和数字技术创新。研究丰富和拓展了城市数字技术与文旅融合体系的评价方案,为揭示我国城市数字技术与文旅融合差异演进状况、探寻空间与结构“双维”协同提升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数字技术;文旅融合;空间分异;结构分解;驱动因素;城市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李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