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名师

【竞相出彩献百年】程锡年:鸿鹄大志学满腹 桃李累累遍中州【编者按】2023年我们即将迎来百年校庆。百年师大铸辉煌,一代代师大人为学校励精图治、砥砺前行;百年师大正青春,一个个师大人为学校奋勇争先、出彩添彩。迎接百年校庆,奋力创建一流,学校的光荣与梦想,离不开每一位师大人的倾情奉献。为进一步选树先进榜样,鼓舞师生斗志,凝聚师大力量,校园网特推出“竞相出彩献百年”栏目,讲述师大人出彩故事,展现百年师大卓越风采。 “留德十年,专心求学,前程万里,励志成名。”这十六个大字静静地躺在江西省

发布者:招生办    发布时间:2024-03-25    浏览次数:10

【编者按】2023年我们即将迎来百年校庆。百年师大铸辉煌,一代代师大人为学校励精图治、砥砺前行;百年师大正青春,一个个师大人为学校奋勇争先、出彩添彩。迎接百年校庆,奋力创建一流,学校的光荣与梦想,离不开每一位师大人的倾情奉献。为进一步选树先进榜样,鼓舞师生斗志,凝聚师大力量,校园网特推出“竞相出彩献百年”栏目,讲述师大人出彩故事,展现百年师大卓越风采。


  


“留德十年,专心求学,前程万里,励志成名。”这十六个大字静静地躺在江西省婺源县高砂村的一块牌匾上,向来人展示着所铭刻之人的一生辉煌。这是程锡年家乡人民镌刻在牌匾上的词语,是对他多年励志求学精神的褒扬。

为求学问赴他乡 穷且益坚志盈腔

1906年3月24日,程锡年出生于江西省婺源县高砂村。自少年时他就胸怀振兴中华之志,孜孜勤学,1926年毕业于安徽省徽州省立第三中学。在新学浸润下,程锡年毅然决然离开故土,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求学,1937年6月赴德国留学,先在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学习一年,1938年转入柏林大学物理系攻读,与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成为挚友,两人时常聊天下棋畅谈人生。留学期间,程锡年生活俭朴,他常常吃最便宜的面包和最简单的餐食,“一箪食,一瓢饮”是他当时的真实写照。为克服语言障碍,程锡年每天清晨早起自学德语,通过大量阅读德语书籍、与德国同学交流来提升自己的语言沟通能力。

凭着持之以恒的毅力以及对学术的满腔热忱,他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于1942年获理学博士学位,成为家乡第一个留学博士入志刻匾,毕业后程锡年决定留在柏林大学光学研究所工作。

师以匠心润桃李 为国且尽一片心

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他怀着建设祖国的伟大宏图回国。在归国之际,作为接受过先进教育的知识分子,程锡年深知教育对于国家、对于人才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为了推动祖国科学技术与文教事业的发展,他倾囊购买了大批当时新兴领域和先进科学的书籍。

1955年秋,程锡年受聘来到新乡师范学院,担任物理系主任。在日常教学中,他充分备课,详细讲解,善于用画图来直观展示课程。他将定律和概念的发展史引入课堂,激发了学生钻研物理学问的浓厚兴趣,对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每次上课程锡年都习惯用粉笔正楷书写板书,有条不紊,一目了然,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令台下学生都深为敬佩。他的课堂总是回荡着粉笔落在黑板上反反复复的铿锵之声,吸引着济济学子走入物理知识的殿堂。课下,程锡年辅导细致严谨,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系统的解决方案。

程锡年的一生致力于物理教育事业。他曾是解放后河南省高等学校的第一个物理系的第一任系主任,而且在五十年代担任过中国物理学会河南省分会理事长,从六十年代以来,担任河南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职务达二十年之久。他先后在有关刊物上撰写文章二十多篇,对河南省物理科学的提高与普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一九五六年秋,被评为全国科普工作积极分子,并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和合影留念。

知遇宽仁师亦友 留作明月照后人

程锡年待人真诚和蔼,心地如镜,光明磊落,为人诚恳,实事求是,深受身边亲友、学生敬爱。大多数学生对于他的印象并不仅仅止于学业上的领路人,更是自己生活中的守护人。班里有学生因为家庭经济负担过重而产生辍学的想法,程锡年了解到这件事情后,不断勉励他坚持到底,除了精神上的支持以外,他还积极给予学生物质上的帮助,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闲暇之余,程锡年家的一处小房间内,常常有学生来拜访求教。一张桌子,几把椅子,在狭小的客厅内,时而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时而传来一声声对学术的探讨。程锡年的温润和蔼拉近了他与学生的距离,形成了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在程锡年看来,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强有弱,而自己作为教师,给学生讲解题目,解决困惑是他的职责与使命。回忆起来这一段往事,程锡年的小女儿仍历历在目,“父亲是一个极有耐心的人,遇到晦涩难懂的题目,他一遍一遍地教,我一遍一遍地学,直到我完全听懂为止。”在浓厚学术氛围的熏陶下,程锡年的女儿们也对学术、知识充满了兴趣。

然而程锡年对于知识的渴求并非仅仅止步于自己的专业,在物理研究之外,研究天文学也是他一生的兴趣和爱好。退休后,程锡年的身体状况急剧下降,多年被高血压、糖尿病折磨,到北京休养期间,他还在孜孜不倦地翻译德文的天文学教材。在此期间,程锡年前前后后共积累了几十万字的翻译文稿,在他过世后,家人将德文教科书以及翻译文稿一同捐献给了学校。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程锡年一生抱负系家国,一片丹心育新才,在教学时,他字字掷地有声,句句铿锵有力;在学科建设方面,他把毕生所学传授后辈,给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他化作皎皎月光,滋润万千学子,让自己以另一种形式在世间长存,润物无声,等待万千桃李盛开之日。 

人物简介:

程锡年(1906—1985),江西婺源人。1942年获德国柏林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历任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教授、物理系主任,兼任河南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新乡市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民盟盟员。60年代被评为高教3级教授。

(整理人:毛悦梅 符艺冉 高 凡 吴咏莲 资料来源:《河南师大报》 部分原始材料由程道模、王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