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名师

【竞相出彩献百年】王雪生:鞠躬尽瘁终不悔 一腔热血洒教坛

发布者:招生办    发布时间:2024-03-25    浏览次数:10

【编者按】2023年我们即将迎来百年校庆。百年师大铸辉煌,一代代师大人为学校励精图治、砥砺前行;百年师大正青春,一个个师大人为学校奋勇争先、出彩添彩。迎接百年校庆,奋力创建一流,学校的光荣与梦想,离不开每一位师大人的倾情奉献。为进一步选树先进榜样,鼓舞师生斗志,凝聚师大力量,校园网特推出“竞相出彩献百年”栏目,讲述师大人出彩故事,展现百年师大卓越风采。

王雪生教授是我校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奠基人之一,在学术问题上,他坚持严于律己、严谨治学,踏踏实实做学问;在教书育人上,他严格要求学生,被学生们敬称为“严师”。任教43年以来,他始终坚守教师岗位,用认真的态度去感染每一个学生,用耐心和恒心去教育每一位学子。愿以寸心寄吾党,且将岁月增山河。马克思主义是他毕生的信仰,他亦用一生的行动去践行爱党爱国的铮铮誓言。

孜孜求学 践行信仰

1934年,王雪生出生在河南省灵宝市的山村里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从小学习刻苦,成绩名列前茅,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虽然时局动荡,生活困难,他却依然选择坚持钻研知识、汲取真理,用自己的力量去探寻一条报国之路。

1946年,受战火影响,位于开封的豫西师范学校被迫西迁陕州,并在城东大街陕县简易师范学校内设立“河南省立陕县师范学校”,后因陕州城内校舍紧张、资源不足,省立陕师迁往灵宝。在灵宝,王雪生有机会进入到河南省立陕县师范学校短期干部训练班学习,主要进修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这次学习让他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和使命,并在心中埋下了教育报国的种子。

1953年8月,王雪生以优异的成绩保送至河南大学数学专业深造。同年,教育部和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决定河南大学与平原师范学院合并,统称河南师范学院”。1955年院系调整后理科集中在新乡办学,他便来到新乡继续求学直到1956年提前毕业留校从教数年来,他始终在用知识拓宽生命的广度,用奉献延长生命的长度。

“栉风沐雨勇担当,一腔赤诚展锋芒。”求学十余载,他不忘初心,用知识践行信仰,不断汲取并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将对数学事业的热爱融入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之中,捧着心中烛火,践行着年少时即认定的信念和理想,在华夏大地上传播着文化的希望和曙光。

潜精研思 兢兢业业

求学在师大,工作在师大,大学毕业后的王雪生毅然选择在学校留任1956开始工作至1999退休在这43年时光中,或许王雪生犹豫过、动摇过,但心中对科研的初心与热忱让他选择了坚守。在这片牧野大地上,王雪生数十年如一日地扎根科研,用心工作,为师大、社会及国家贡献了突出的数学研究成果

数学领域进行科研很难,我能够坚持下来只是因为喜欢钻研数学问题在难题研究方面花费了较多的精力”谈及在科研上取得的成就,王雪生十分谦虚从研究“运动的稳定性”开始,王雪生便将大部分心血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开拓创新,不骛于虚声。在他看来,教学科研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在教学水平过硬的基础上,王雪生逐渐开了自己的科研道路。他曾先后致力于研究“模糊数学”“运动的稳定性”“连续统假设”等多数学领域,为师大数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多项研究领域成果的背后,是王雪生敢于啃硬骨头,迎难而上的勇气和决心。

回忆起攻克科研难关的过程,王雪生感慨颇丰,“我本身就对新鲜事物感兴趣,通过偶然的机会发现了一本叫做《非标准分析》的书籍,当时我的中就产生‘非标准分析与标准分析的区别何在’的疑惑带着这个疑问,王雪生和他的同事开始了漫长的研究之路。学英文、翻译学术资料、访问北京……王雪生怀揣着对科研的热情不断探索新知,这些努力也为今后科研道路所取得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自1953年入校,我与师大并肩走过无数日夜在师大95周年校庆上,王雪生回忆起曾经求学与工作的那段岁月,一草一木仍记忆犹新。奋进百年路,师大启新航,在科研与工作的漫漫征程中,王雪生一路兢兢业业、披荆斩棘,以严谨的精神和扎实的学识不断攀登高峰。

以身作则 桃李满城

在师大从教的近五十年里,王雪生在科的漫漫长路上不断探索,但同样也没有放弃教书育人。谈及他的教学风格,没有比“严”更能形容的字词了。他始终认为作为一名老师应该在各方面严格要求学生,如果一个数学领域研究者做不到鞭策自我踏踏实实做学问就无法持续性学术领域深耕。

从第一天教学开始,他就给学生立下了一个规矩,“我讲的内容你必须完全理解,仅仅表面理解不行,你需要弄懂问题的实质。”受王雪生的影响,他的学生在学习和科研道路上从不是浅尝辄止、泛泛而学,而是追根究底,在数学领域不断钻研、举一反三。

在儿子王强的印象里,王雪生一直是一个“严父的形象。从小到大,王雪生始终是子女背后的那条“鞭子”,时刻提醒孩子们要懂得做人的道理王雪生的字典中,“还不错”已经是对孩子最高的评价。据王强回忆“我父亲这种严厉的风格伴随了我的一生。无论我们取得了多么高的成就,从来没有在父亲口中听到过‘棒’这个字。”对子女的严格要求亦是为了培养他们谦逊的品

20世纪70年代王雪生被上级要求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但是在出发第一天晚上到漯河时,所有的旅店都已经没有空余房间。情急之下,王雪生出了个主意,“大家别慌,咱们去漯河师范学校看看,那里可能有咱的学生。”果不其然,刚抵达学校,王雪生就被自己的学生热情接待,当天的住宿问题被顺利解决。第二天早上队里学生向王雪生感慨,“王老师果然是桃李满城,咱们昨天晚上不仅有了被窝,还睡了个热被窝。

1993年师大曾召开70年校庆大会,邀请多名校友返校其中很多校友就出自王雪生门下“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在教育科研道路上,王雪生甘愿做一个行者,不断行走、不断思索;他亦甘为人梯,教会年轻人赓续奋斗精神,成为实干家,坚守者,去登科学的高峰。看那桃李芬芳,兰亭光华,他却但求奉献,不求流芳。

人物简介:

王雪生,1934年出生,河南灵宝人,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保送至河南师范学院深造今河南大学),1955年院系调整后进入河南师范学院二院学习(今河南师范大学),1956年提前毕业留校从事数学专业教学与研究。与他人合作出版专著《连续统假设》,致力于“模糊数学”“运动的稳定性”等多项数学研究,1994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历任河南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微分方程教研室主任,数学系副主任、主任。

(大学生记者 郭树言 赵潇潞 李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