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张均教授应邀为文学院师生作线上讲座

发布者:刘骏飞发布时间:2021-12-10浏览次数:609


129日晚,中山大学张均教授应邀为文学院师生作题为“作为文学研究方法的‘实践’”的线上讲座。学院师生在崇文楼二楼会议室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参与线上讲座学习。讲座由学院院长赵黎波主持。

张均教授2005年李陀与吴亮关于“纯文学”的论争谈起,以京剧《平原作战》、话剧《雷雨》、电影《刺杀小说家》和小说《青春之歌》等文本为例,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作家自身的写作诉求等方面进行分析,肯定了李陀所指出的 “文学成为文学是一个社会过程”这一观点。面对文学的这种“社会过程”,他提出“实践”的研究方法,并引用詹姆逊鲁迅等人的看法, 结合大量生动的一手资料,敏锐地指出“文学作为一种力量参与到社会现实生活中,介入现实、改变现实”“文学是与现实深度互动的话语实践”。针对如何从“实践”角度研究文学这一论题,他以《红岩》故乡等文本的本事重构为例,结合海登·怀特、俞平伯等人的文学理论,从写作动力、故事策略、叙述机制个层面进行具体阐述。讲座结束后,张均对在场师生提出的有关《林海雪原》的改写和20世纪十年代的文艺界论争方面的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赵黎波院长结合讲座内容指出,张均教授提出的“实践”研究这一独特的研究方法,对于怎样重新打开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视野、怎样将文本内部研究与文本周边结合都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并建议同学们听完讲座后继续学习张均教授最近在《中国社会科学》刊发论文《转换与运用:本事批评与中国现当代文学》,进一步学习本事研究的方法拓展研究视野

专家简介:

张均,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度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兼任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从事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出版《中国当代文学制度研究(1949-1976)》《张爱玲十五讲》等著作,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红色文艺与百年中国研究”首席专家,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

(文学院 李 爽 王晓倩/文 靳雅慧/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