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贺仲明教授应邀做客“卫风讲堂”

发布者:吴岸杨发布时间:2025-04-11浏览次数:13

暨南大学贺仲明教授应邀做客“卫风讲堂”


49日晚,暨南大学贺仲明教授应邀做客“卫风讲堂”,在崇文楼二楼会议室为学院师生作题为“文学的意义与时代超越——以鲁迅、赵树理、路遥为例”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文学院院长赵黎波主持,学院师生积极参与学习。

贺仲明围绕文学的多重意义、经典作家案例、文学引发的思考三大维度,深入探讨文学的意义与时代超越性。他以参与的中国当代作家创作动机调查为切入点,揭示了基层作家与知名作家在创作目的上的差异,由此构建对文学价值体系深层思考。贺仲明提出,文学兼具时代意义、永恒意义与娱乐消遣等多重意义,通过分析赵树理、路遥、鲁迅三位作家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所展现出的文学风貌,进一步阐述了文学与时代语境的关系。他认为,赵树理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标志性人物,其作品旨在解决农民现实问题,但在文学深度和文化层面存在历史局限性;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人生》等作品深刻反映时代变革下农民命运的起伏特征,在时代深度和文化内涵上实现超越,但对人物的内在精神开掘不足;鲁迅的作品以深刻的时代洞察力和文化批判性,反映了中国文化新旧交替时期人们内心的冲突与矛盾,具有广泛的解读空间与跨时代价值。贺仲明强调,文学创作应坚持多元化发展,优秀的文学作品需要通过关注当下时代与人民的联系,用个体生活命运的艺术呈现折射时代精神。

赵黎波对贺仲明的分享表示感谢。她指出,在时代快速发展、现代文学遭受一定冲击的背景下,此次讲座为学院师生提供了一个深度思考的对话平台,深化对文学与时代关系的探讨,推动文学研究与创作实践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专家简介:

贺仲明,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系主任,教育部特聘教授,兼任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主编。主要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出版《中国心像——20世纪末作家文化心态考察》等专著7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等发表论文280多篇。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和江苏省、山东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文学院 王 瑞/文 袁晨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