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晚,北京大学王明珂教授应邀做客“卫风讲堂”,在崇文楼一楼报告厅为学院师生作题为“神话叙事与历史叙事”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文学院丁永祥教授主持,不少学院的师生到场参与学习。
王明珂以神话、历史与叙事三者的学术概念与存在现状为切入点,探究神话叙事和历史叙事的辩证关系。他指出,神话作为文化传播与人类文明演进的叙事载体,其文化功能与符号系统实质上反映了特定历史情境下人类群体对自然、社会及自我的认知投射。针对历史的本质,王明珂提出历史真实性受个人偏见与社会文化影响,历史叙事的核心在于对时间与事件的组织与解释。通过剖析司马迁《史记》的叙事策略,他揭示了历史叙事如何重构意义网络,以韩国《三国史记》吸纳朱蒙神话为例,分析了神话向历史叙事的转化。在探讨神话与历史的互动关系时,通过羌族“弟兄祖先”口述史与汉族“英雄祖先”文本史的对比,王明珂表示,“历史神话化”与“神话历史化”的双向机制,进而以盘瓠神话、羌族毒药猫等案例论证,神话亦在缔造社会现实,成为权力话语的组成部分。他总结,神话与历史的界限并非绝对,二者共同构成人类对过去的认知框架,并影响当代社会的价值观念与政治认同。在讲座互动环节中,王明珂就师生提出的“如何在多元语境下建立兼顾历史真实性与神话神圣性的”“如何通过文化现象建构系统理论”等问题作了详细解答。
丁永祥对王明珂的分享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王明珂通过丰富的例证探究神话叙事与历史叙事的复杂关系,其结合考古实证、文献分析与田野调查的方法,拓展了文化研究的理论视野,更在跨学科交流背景下对当代人文科学的阐释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专家简介:
王明珂,著名历史学家、人类学家,现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讲席教授、“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信研究员、“中研院”院士,美国哈佛大学博士。主要从事族群现象与理论、族群认同、民族史与当代西南少数民族;北方游牧社会的历史与人类学研究、全球多元性游牧社会;社会与历史记忆、边缘与边界研究、文本与表征分析;人类生态、人类原初社群、人类社会集体恐惧与猜疑等领域的研究。主要学术著作有《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羌在汉藏之间:一个华夏边缘的历史人类学研究》《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文本与表征分析》《毒药猫理论:恐惧与暴力的社会根源》等。
(文学院 张佳慧/文 汪莹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