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下午,上海大学曹辛华教授应邀做客“卫风讲堂”,在崇文楼二楼会议室为学院师生作题为“创新思维方法文学研究”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周相录主持。文学院副院长屈会超出席会议,二十余名师生参与会议。
曹辛华以个人学术发展轨迹为脉络,分享了在硕士阶段聚焦韩愈文学创作与辞赋关系的研究,以及博士阶段在杨海明教授指导下,逐步形成独特的学术思维体系。他强调,文学研究需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建立以问题为导向、以方法为突破的研究路径。曹辛华系统论述了创新思维在文学研究中,以“模仿极致即创新”为核心理念的比附思维法;主张对文献再添补修正,探索新视角的发展变化思维;通过构建“词史-批评史-社会史”三维坐标系的联系思维法;以“词体功能演变”为原点,发散至多维视角的辐射思维法等十三种实践路径。在文献整理与研究方面,他以民国女性词创作考论、民国宋词选本等丰富文献为例,展示了如何建立系统化的文献基础与立体化的研究框架。
周相录对曹辛华教授的分享表示感谢。他指出,曹辛华深入探讨了创新思维在“思维-研究-学术”的转化机制,强调学术创新不仅需要研究工具的更新迭代,更应培养对既有范式的批判反思能力,有利于学院在跨学科对话、激活学术活力提供重要的理论启示。
专家简介:
曹辛华,上海大学特聘教授。上海大学中华诗词创作研究院院长、现当代旧体文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现当代诗词研究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文章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民国旧体文学研究》主编。出版《唐宋诗词的文体观照》《民国词史考论》《全民国词·第一辑》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者,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转载。
(文学院 樊羽晴/文 汪莹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