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程光炜教授应邀做客“银龄讲堂”

发布者:吴岸杨发布时间:2025-05-21浏览次数:10


513日至14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光炜应邀做客“银龄讲堂”,在崇文楼二楼会议室为学院师生作题为“当代文学研究的史学理论视野”与“茅盾的《夜读偶记》”学术讲座。讲座由文学院院长赵黎波主持,学院师生积极参与学习。

以“当代文学研究的史学理论视野”为题,程光炜系统阐释了史学理论对学科发展的推动作用。他指出,当代文学研究长期面临史料碎片化与阐释平面化的困境,亟需引入系统性史学视野。程光炜主张通过厘清文学现象的历史逻辑,分析作家形象的动态建构,揭示意识形态与个体经验的复杂互动。针对史料处理,他提出“有条件选择”原则,强调需结合史学观筛选文献,避免孤立使用材料。程光炜表示,当代文学研究受限于史料整理不足、工具书缺失等现实瓶颈,研究者应当注重原始档案的深耕与跨学科对话,构建综合性视野整合研究。次日,程光炜以“茅盾的《夜读偶记》”为主题,从写作背景、核心观点与时代影响等维度展开深入剖析。他强调,该文并非一般性的“夜读杂记”,而是具有鲜明的“回应”与“辩论”特质的学术力作。程光炜结合何直、周勃的理论主张及苏联“解冻思潮”的思想背景,阐释茅盾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的辩证思考。他指出,其论述中的温和持论与模糊性措辞实为时代语境下的理性选择,体现了理论家的现实考量与学术智慧。互动环节中,程光炜就“论文创新点挖掘”等问题作出详细解答。

赵黎波对程光炜的分享表示感谢。她表示,该讲座立足学术前沿,以宏阔视野与扎实功底为学院师生呈现了文学研究的多元路径,深化了对文学史书写范式的理解,为学院的学术发展注入新活力。

专家简介:

程光炜,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代表作包括《当代文学的“历史化”》《文学史二十讲》等,近期出版《史料的前途》《小说的读法》(2024)。其研究注重史料整理与理论创新,成果多次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在学界具有广泛影响力。

(文学院 李悦彤 张佳慧/文 赵一萌 王晶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