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上午,中国艺术研究院卢燕娟教授应邀做客“卫风讲堂”,在崇文楼420会议室为学院师生作题为“从‘明清鼎革’到‘抗战建国’——以《桃花扇》的写作、接受和重写为中心”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戏剧影视学学科带头人陈鹏主持,学院师生积极参与学习。
卢燕娟以明清至抗战时期的历史变迁为研究框架,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桃花扇》,深入探讨其在各历史阶段的解读与文本重构。她指出,《桃花扇》作为中国思想史与文化史的重要载体,反映了不同时期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与民族前途的思考。卢燕娟通过文本细读与历史语境分析,揭示了孔尚任原作如何通过道德叙事反思晚明败亡;阐释了梁启超作为近代知识分子在清末民族危机下的思想探索;剖析了欧阳予倩抗战编本对李香君形象的重塑,实现了传统忠孝节义观念的现代性转化。她聚焦不同时期三位大家对《桃花扇》的研究,呈现了文学与历史在时代变迁中的互动关系,强调现当代文学研究不仅是对文本的解读,更是理解历史与现实对话的方法论。在讲座互动环节中,卢燕娟就师生提出的“论文标题拟定”“多版本文学解读的取舍”等问题作出详细解答。
陈鹏对卢燕娟的分享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本次讲座通过文学与史学研究的跨学科结合,展现了明清史实与现当代文学的关联,为学院师生提供研究范式上的积累,进一步拓宽了对相关领域的学术视野。
专家简介:
卢燕娟,北京大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英国杜伦大学访问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教授。出版专著《人民文艺再研究》《旧题新论——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经典问题再讨论》;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理论与批评》等CSSCI期刊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国家权威报刊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
(文学院 王 瑞/文 汪莹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