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陈水云教授应邀做客“卫风讲堂”

发布者:屈会超发布时间:2025-05-31浏览次数:10


529日上午,武汉大学陈水云教授应邀做客“卫风讲堂”,在崇文楼四楼会议室为学院师生为作题为“当代词学七十年的历史进程与得失反思”的学术讲座。讲座由研究生院副院长陈鹏主持,学院师生积极参与学习。

陈水云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词学研究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七十年间词学发展的历史脉络与研究范式的转变。他以五六十年代围绕李煜、李清照词作的讨论为例,深入剖析了前三十年大陆词学鲜明的时代特征:既延续晚清尚实学、重考据的传统;又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着重探讨词作的人民性、爱国思想与现实主义价值。通过对1950年至1990年两岸三地词学研究的比较分析,陈水云指出,港台地区较早实现个案分析研究与宏观研究的有机融合,并积极引入西方文论方法,展现出研究方法的多元创新;大陆词学则在改革开放后实现蓬勃发展。他强调,改革开放后两岸三地词学研究呈现出开放、交流与融合的态势,在文献整理、词史建构、专题研究等方面形成良性互动。随着接受美学、阐释学等理论的引入,其研究方法从传统的社会历史批评转向文化学、形式批评等多维视角,为词学研究开辟了新路径。在讲座互动环节,陈水云就师生提出的“审美心境与精神情操之辨”“屈原原始思维对《离骚》书写的影响”等问题做出详尽解答。

陈鹏对陈水云的分享表达感谢。他表示,陈水云系统勾勒了七十年来词学研究的流变与核心议题,为学院师生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示范与指导,启发师生以跨地域、跨学科的研究范式进行古典文学研究。

专家简介:

陈水云,武汉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珞珈学者,台湾中山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湖北省古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词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民国旧体文学研究》编委。主要从事词学、明清文学、科举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方向研究,近年来致力于现当代诗学和词学的研究。主要学术著作有《清代前中期词学思想研究》《清代诗学》《清代词学发展史论》《感应美学》《清诗话考述》《中国古代文论教程》等,在《词学》《光明日报》《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等发表论文80余篇。

(文学院 张佳慧/文 赵 彤/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