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我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语言哲学的理论基础及发展趋势研究”(24&ZD223)阶段性成果《汉语语言哲学的鲜明特征》一文在《光明日报》05版“语言文字”专栏刊发。该文章由我院张恒君教授和崔应贤教授合著完成。
文章立足中华文明传承脉络,聚焦汉语语言哲学特性,从“主体功能是根本定位”“言意之辩是核心要义”“灵动跳脱是美学追求”三个维度深入挖掘汉语语言哲学与中华传统文化、民族思维方式的内在关联。
文章通过对孔子 “正名”学说、《春秋》“微言大义”,以及《易经》《系辞》等传统儒家经典的解读,阐释了汉语语言哲学寄寓的汉民族哲学理念与美学理想,有力回应了“语言哲学是西方舶来品”的误区,为构建汉语哲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学理支撑。
这一成果是我院国社科重大项目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自项目立项以来,项目团队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致力于挖掘汉语语言哲学的独特价值。未来,项目团队将继续深化研究,围绕汉语语言哲学的理论体系、实践价值等开展持续探索,产出更多高质量成果,为构建中国自主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贡献力量。
(文学院 胡慧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