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大新闻3

师大新闻3

李雪山在《光明日报》发表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文章

发布时间:2019-12-02浏览次数:2063

 

为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弘扬传统文化,121日,我校教授李雪山在《光明日报》发表《甲骨文与中华文明的传承》一文。

李雪山指出,甲骨文作为现存最早自成体系的汉字,自1899年被发现后,被誉为中国近代学术史的“四大发现”之一,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甲骨文的重要性:一是自成体系、绵延不断。甲骨文是目前中国历史上公认现存最古老而自成体系的文字。由甲骨文肇源的中国汉字具有连续性和使用时间长的特点。二是记载历史、传承智慧。甲骨文记载了商周特别是商代晚期的史事,内容异常丰富,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可谓无所不包,尤其值得称道的是甲骨文中有关科学技术的内容十分丰富,显示了我们祖先的聪慧和创新精神;甲骨文反映当时医学成就的记载也非常丰富。此外,还有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利用的记载。所有这些资料为我们了解当时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三是实证商周、探寻夏朝。以夏商周为代表的上古史,曾受到怀疑。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些“古史辨”派学者开始质疑夏代的存在。一个重要原因是有关夏商周历史的材料很少。甲骨文发现后,学者们通过对殷墟甲骨文的研究,证明了《史记·殷本纪》的可信,极大地提高了《史记》中有关夏朝历史记载的可信度。因此,用出土文物去印证古代典籍,重建夏商周三代文明的可信历史,甲骨文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李雪山长期致力于殷商甲骨文研究,是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兼任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比干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基地主任、河南省甲骨文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主任、比干文化研究院院长,以及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等职;先后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10项,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项目、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多部,获省级科研奖励多项,成果丰硕。

    文章链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9-12/01/nw.D110000gmrb_20191201_2-12.htm

(历史文化学院 李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