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6日,应环境学院邀请,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志强为我校师生作题为“城镇污水厂进水水质波动原因分析及污水厂稳定运行应急办法”的线上学术报告。环境学院相关学科学术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本次报告。报告由环境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曹治国主持。陈志强针对城镇不同类型的进水水质情况,分析了水质波动的原因,并提出了污水厂稳定运行的应急办法。他分别对高工业废水比例进水、合流制比例大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以及中小城镇污水处理站几种不同进水水质情况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常见的进水水质波动问题以及应对措施。报告最后,陈志强介绍了研究团队自主研发的农村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以及数据采集监控平台,并结合案例分析,探讨了当前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的主要问题。报告会结束后,陈志强与学院师生就污水处理实验室装置的运行维护、污泥处理及资源化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并开展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环境学院李云蓓武大鹏)
    2022-05-09
  • 5月8日,应我校物理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吴振华研究员作题为“先进工艺节点晶体管的多物理TCAD仿真方法及应用研究”线上学术报告,学院相关师生参加此次会议。吴振华系统阐述了先进工艺节点晶体管的多物理TCAD仿真的背景和物理含义,并介绍了微电子所在先进工艺节点多栅器件FinFET、Nanowire FET的TCAD仿真研发工作情况;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应用跨尺度物理模型,建立Physics-based材料-器件-单元电路联动TCAD仿真闭环,开展低功耗器件的path-finding探索研究进展。报告会结束后,吴振华与学院教师以及学生就晶体管的多物理TCAD仿真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与交流。报告人简介:吴振华,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11年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11年-2016年任职于三星电子韩国半导体研发中心,参与研发14nm/10nm/7nm节点半导体逻辑芯片。2016年入选中国科学院海外人才引进项目加入微电子研究所。主要开展半导体器件机理,量子输运特性以及先进TCAD仿真计算方法的研究。已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被引用2000余次。承担
    2022-05-09
  • 5月7日上午,应学校邀请,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李朝政教授为我校师生作题为“对虾白斑综合征发生的分子基础及防控技术”的线上学术报告。学校教师、研究生近70人参加报告会。会议由水产学院党委书记孔祥会主持。李朝政介绍了世界和我国对虾的养殖现状,并指出病害问题是制约对虾健康养殖的主要问题,其中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是危害对虾产业最严重的病原之一,其感染特点主要表现为以潜伏感染为主,胁迫条件下易由潜伏感染转换为急性爆发。他着重讲解其所在科研团队围绕“潜伏感染的建立机制”和“潜伏感染转换为急性爆发的机制”等两个科学问题所开展的研究进展。李朝政指出建立无特定病原的种苗生产体系、调控环境阻止病毒潜伏感染转换为急性感染和消除健康对虾摄食死亡对虾的生态位是防控WSSV感染和传播的主要途径。李朝政教授的研究工作颇为深入,成果丰硕,不仅在国际顶级的期刊上发表论文,也对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专家简介:李朝政,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2020),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6),广东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人选(2017)。主要从事对虾基础免疫
    2022-05-08
  • 5月7日下午,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崔宗斌研究员为我校师生作线上学术报告。我校教师、研究生近80人参加报告会。会议由水产学院副院长孟晓林主持。崔宗斌以“鱼类适应低温的分子机制和抗寒育种研究”为题,介绍了水产微生物在水产动物营养、代谢和健康调控方面的作用,以及鱼类作为新型生物反应器高效表达微生物活性物质方面的研究进展。崔宗斌从鱼类温度适应性、低温对鱼类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挖掘调控鱼类抗寒能力的信号通路、鱼类感知及传递低温信号的机制和鱼类抗寒育种等五个方面讲解了其团队在鱼类温度适应方面的研究进展。崔宗斌的学术汇报内容丰富,会后与会师生讨论、交流,有助于参会师生进一步理解鱼类适应低温的分子机制,加深对于抗寒育种的认识。专家简介:崔宗斌,博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科院海外“百人计划”入选和择优支持者(2007),广东省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人才(2020)。长期从事环境因子对鱼类胚胎发育、生理、代谢和组织器官功能影响的分子机制研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和院长特别奖,国际专利1项,国内发明专利5项。已在Genetics
    2022-05-08
  • 5月6日下午,《北京行政学院学报》责任编辑、辑刊《四库学》常务主编、北京交通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后魏新教授应邀为我校师生作题为“青年学者学术论文的选题、写作与投稿”的线上学术讲座,社会事业学院部分专业教师和研究生聆听本次讲座。讲座由学院副院长孟利艳主持。会议伊始,魏新结合当前青年学者投稿面临的挑战,详细分析了青年学者学术论文写作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他根据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对论文学科性、创新性、科学性及表达效果等要求,从论文写作选题的角度,聚焦典型案例,提出学术论文必备的要素,即“三有”——有趣、有效、有用,为青年学者学术论文写作提供有效指导。针对论文组成部分与整体结构常见的问题,他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四点:一是掌握各类标题的运用;二是合理地使用副标题界定,补充,明确主标题;三是重视文章摘要内容的完整性;四是避免出现文章逻辑结构及知识性问题。最后,就学术论文投稿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他强调要注重不同刊物的要求、风格特点和投稿时机等问题。讲座结束后,魏新与在座师生进行了深入互动交流,并对相关问题给予专业、具体、精彩的解答。现场气氛热烈,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社会事业学院汪德学/文 胡曦
    2022-05-07
  • 5月6日下午,生命科学学院举办2022年第四期“生命科学前沿系列论坛”。本期论坛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尹若贺副教授,湖南农业大学张嘉超教授、康雷副教授担任主讲嘉宾。论坛由学院副院长王海磊主持,校内外300余名师生通过云端参与。尹若贺作了题为“光受体UVR8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番茄果实代谢的作用机理”的学术报告。他介绍了光受体在植物生长发育、次生代谢、对环境逆境的适应性及植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分享其团队在光受体UVR8调控拟南芥和番茄生长发育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深入地解析紫外光调控UVR8蛋白核质穿梭及诱导HY5转录表达的机制。康雷作了题为“芥菜基因组学及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克隆”的学术报告。他从黄籽芥菜的基因组构建、芥菜的起源驯化、芥菜形态变异的遗传基础、黄籽油菜的选育四个方面详细讲解了其团队在芥菜基因组研究及遗传改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张嘉超作了题为“农林有机固废碳氮元素调控及微生物学机制”的学术报告。他从微生物群落变化、生物强化、温室气体与微生物的关系等三个方面对堆肥化技术减少碳氮污染气体排放做了详细讲解,并对酒糟、沼渣等典型废弃物在堆肥温室气体减排中的应用进行全面的阐述。本期论坛内容侧重
    2022-05-07
  • 5月5日上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孙煕国教授应邀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科对象与理论体系”专题报告,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牧野论坛的第59场报告。学院院长蒋占峰、副院长余保刚、思政课教师代表以及学院硕博研究生参加会议。活动由蒋占峰主持。会上,孙煕国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历史难题、学科对象、理论体系以及今天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主义等四个方面展开阐述。他指出,明确学科对象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研究的关键,对人民群众的自由、发展和解放这三个学科对象的理解本质上是实现“三个解放”,做“三个主人”的重要保证。他讲到,把握理论体系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研究的重点,科学的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概念。孙熙国提到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都是以实践为出发点,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就是实现自由自觉的实践,实现“劳动向自主活动的转化”。他提出学院师生要增强看家本领,学好21世纪马克思主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进而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蓬勃发展。会后,蒋占峰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本次讲座给全体师生提供了一场思想盛
    2022-05-06
  • 4月29日下午,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刘敏教授为我校师生作了线上学术报告。我校教师、研究生近100人参与报告会,会议由水产学院党委书记孔祥会主持。刘敏以“鲑鳟病毒病活载体疫苗的研究”为题,首先介绍了鲑鳟在世界水产养殖中的地位以及在中国的养殖现状,并指出我国食用的大西洋鲑主要依靠进口。随后,她指出病毒性病原如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传染性鲑鱼贫血病毒、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等是危害鲑鳟健康养殖的主要威胁,且依靠疫苗防治该类疾病是非常有效、安全、绿色和低成本的防治手段。最后,刘敏又详细向学生介绍了其课题组在鲑鳟病毒重组活载体疫苗方面的研究思路和进展。报告会后,刘敏与参会师生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参会师生受益匪浅。刘敏的学术分享开阔了广大师生视野,对广大师生在相关领域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有深刻的启发性。专家简介:刘敏,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水生动物保护与生产学科带头人。在英国阿伯丁大学生命科学院、苏格兰鱼类免疫研究中心进行过访问研究。主要从事鱼类病毒病与免疫的研究,聚焦于鱼类抗病毒的分子机制、鲑鳟病毒性疾病病原的致病机理、基因工程疫苗及免疫增强制剂的研究,先后主持过国
    2022-05-01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