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至22日,新乡市北中部出现大暴雨、特大暴雨,单小时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河南师范大学地势较低,毗邻卫河、共产主义渠,内涝严重。紧急时刻,为保障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谨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冲锋在前、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坚决打赢防汛救灾保卫战,确保师生和校园安全,用实际行动展现政治本色。学校广大教职员工舍小家,顾大家,团结奋斗,共克时艰,师大校园上演了一幕幕温情感人的救援故事,见证了一次次拼尽全力的战斗时刻,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团结一心,筑成了牢不可破的防汛救灾钢铁长城。这是对“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抗洪精神的实际践行,也是“厚德博学 止于至善”师大校训的生动体现。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一所高校的高质量发展亦是如此,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全体师生在防汛救灾中的突出表现,充分展现了师大精神、师大力量、师大担当。在全校继承和弘扬这种精神、这种力量、这种担当,必将成为“世界知名、全国著名、区域引领、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磅礴力量。
防汛救灾的鲜活案例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课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发挥老一辈革命家“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精神,发扬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在防汛救灾中体现出来的伟大精神本身就是革命者大无畏精神的充分体现,是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的不断赓续。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利用身边人的典型事迹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将思想悟得更“深”;及时关心帮助受灾的困难职工,将实事办得更“实”;激发全体干部师生建功“十四五”的精神斗志,将新局开得更“好”。
防汛救灾的生动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样板教材。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统筹办学治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育人资源和力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取得初步成效, “课程思政”建设正在稳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融入日常,抓在平常。要利用各种方式向广大师生讲清楚社会主义国家“统一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讲清楚共产党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讲清楚党员干部“不怕困难、不畏艰难”的顽强意志,讲清楚灾难面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伟力,不断凝聚全体干部师生的思想合力,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防汛救灾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是推动学校“十四五”发展的强大动力。“十四五”时期是我校深化综合改革,提升办学内涵,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的重要历史阶段。宏伟蓝图已绘就,扬鞭奋蹄再出发。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迎接新挑战,需要我们以充足的干劲和饱满的热情,乘势而上,接续奋进,久久为功,一年接着一年干,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棒接着一棒跑,加快脚步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用全校干部师生的众志成城奋力谱写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壮丽篇章。
风已过,雨已停 ,经历风雨的师大将以崭新的姿态愈加坚强地挺立在牧野大地,在奋进新征程中书写精彩答卷。
(党委宣传部 肖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