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要闻

  • 6月28日上午,黄淮水环境与污染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暨流域生态学术研讨会在实训楼1511会议室召开。实验室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杰,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丰昌,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余位特邀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黄淮流域水环境污染与生态保护领域的前沿问题。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杨亚东出席会议并致辞,学校科技处相关负责人、环境学院党政领导和学科学术带头人、科研团队负责人、实验室全体师生参加会议。杨亚东代表学校向出席研讨会的张杰院士、吴丰昌院士和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对各位专家长期以来给予学校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及学科发展等情况,希望黄淮水环境与污染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借此机会,与各位专家学者加强交流合作,不断增强科研创新能力,全力推进实验室建设,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张杰院士代表实验室宣布新一届学术委员会成立,表示实验室过去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并相信在新一届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下,一定能进一步引领高水平区域特色研究,推动高质
    2025-06-28
  • 6月26日,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处处长杨学勇一行来新调研高校消防安全包保联系工作落实情况,并在我校召开座谈会。省教育厅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处一级调研员施晓春,副处长、三级调研员刘禹佳,四级调研员彭亚宁,新乡市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科科长谢斌陪同调研并参加座谈。座谈会由我校保卫部(处)长宋卫平主持。会前,校长郭海明会见了杨学勇一行。会上,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秦法跃代表在新参会高校致辞,介绍了我校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总体情况。他指出,师大和其他在新高校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工作,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原则,持续完善“领导责任、监管责任、主体责任、直接责任”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建立健全“督导检查、警示约谈、责任追究”保障机制,强化提升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水平,不断夯实平安校园建设根基。他强调,安全是发展的基石,是最大的民生。消防安全直接关系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和学校公共财产安全,关系千万家庭的幸福安宁,关系学校事业发展大局与和谐稳定,必须始终抓紧抓牢、抓实抓好。杨学勇指出,高等学校消防安全工作具有爆点多、燃点低、战线长、社会关注度高等特点,各参会高校必须以实之又实、严之又严的态度,高标准高质
    2025-06-27
  • 近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余国营教授团队联合复旦大学丁琛团队、上海交通大学杨雯隽研究员、复旦大学鲁伯埙团队及新疆人民医院孙刚教授在Science Bulletin上发表题为Lipid droplet clearance inhibits esophageal cancer growth via metabolic reprogramming的研究论文。我校余国营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万怡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食管癌(EC)是全球最致命的癌症之一。其中,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是我国最主要的食管癌病理亚型,具有预后差、生存率低的特点。尽管近年来在诊疗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ESCC患者的整体预后仍不理想,因此亟需开发更具疗效且副作用较小的创新治疗策略。研究团队利用脂滴-嵌合自噬化合物(LD·ATTECs)靶向降解LDs,系统阐明了LDs在调控ESCC进展中的分子机制,揭示LD·ATTECs作为新型治疗策略的潜力,为ESCC治疗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并提出了一种应对ESCC化疗耐药性的潜在策略。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cib.202
    2025-06-26
  • 6月24日上午,泰国素万那普皇家理工大学校长普拉穆克、副校长派查拉等一行8人访问我校。校长郭海明、副校长宋晔出席座谈会,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人参加。座谈会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赵扬主持。郭海明对普拉穆克校长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学校百年办学历史、学科特色,以及与泰国教育合作、人文交流等情况。他表示,泰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成员国,是推动“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重要力量,在中泰建交50周年之际,加深两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尤为重要,河南师范大学愿意积极开拓两校在师生互访、联合培养和文化交流等领域务实合作。宋晔在交谈中详细介绍了我校与泰国高校的合作成果,并邀请泰国素万那普皇家理工大学优秀师生来校交流学习,共同促进中泰教育合作与人文交流向更深层次发展。普拉穆克感谢我校的热情接待,介绍了泰国素万那普皇家理工大学基本情况和学科特色。他表示,学校综合水平位列泰国教育部直属的九所皇家理工大学首位,属于东盟科技院校中的高水平大学,致力于培养理工类专业人才,涵盖本硕博多个层次,期待与河南师范大学在课程建设、教师交流、产学研用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会上,双方观看了两校宣传片,围绕
    2025-06-25
  • 近日,我校化学化工学院姜玉钦教授负责的药物研究与开发创新团队,在丁清杰和李伟教授的指导下,在国际药学领域期刊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上发表题为Discovery of Imidazo[1,2‑b]pyridazine Derivatives as Potent andHighly Selective Irreversible Bruton’s Tyrosine Kinase (BTK)Inhibitors的研究成果。团队的张丹丹博士,徐桂清教授和博士研究生赵杰为共同第一作者,丁清杰教授、姜玉钦教授、马春华副教授和何兴博士为共同通讯作者。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是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的关键靶点。研究团队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咪唑[1,2-b]吡嗪衍生物。通过构效关系研究与系统筛选,发现化合物22(TM471-1)对TMD8和REC1细胞表现出显著的抗增殖活性。该化合物对 310 种激酶表现出优异的选择性,在大鼠和比格犬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中,亦显示出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和良好的性质。药效学研究表明,化合物22能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在15 mg/kg 剂量下实现
    2025-06-24
  • 近日,我校化学化工学院研究团队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An Anionic Metal−Organic Framework as Ultrafast Single-IonConductor for ExceptionalPerformance Rechargeable Zinc Battery为题在国际化学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国化学会志》)发表。化学化工学院夏庆春博士为该论文第一作者,2022级研究生马旭晓为该论文除导师外第一作者,夏庆春博士、陈学年教授、安徽工业大学袁国赞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我校为第一通讯单位。电解质中都存在自由移动的阴离子,而阴离子的存在会导致不受控制的枝晶生长,进而引起电池短路起火甚至爆炸。研究团队构建了一种高稳定的阴离子金属-有机框架并将其作为超快单离子导体用于固态锌电池。该阴离子框架彻底消除了阴离子的存在,从根源上解决了枝晶问题。该团队组装的固态锌电池在电流密度0.3-100 A/g、温度-40-60℃范围内都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该项成果在锌和/或其他二次电池中具
    2025-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