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要闻

  • 八一前夕,校党委副书记陈广文在党委办公室、党委学工部、人民武装部工作人员陪同下慰问了新乡军分区、中国人民解放军32150部队、32382部队和牧野区武装部等单位,新乡军分区司令员王锋钊、32150部队某旅旅长、政治委员等人分别接待了我校慰问团。陈广文代表学校对32150部队、新乡军分区等单位送上了节日祝福和感谢信,并为32150部队赠送了锦旗。他表示驻新部队长期以来为学校国防动员和国防教育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今年新乡特大洪灾中,部队第一时间为学校送来了急需的抗洪物资并协助学校抗洪抢险,后期又帮助学校开展排水、清淤等工作,主动承担重活、累活、脏活,令全校师生十分感动。陈广文指出,本次抗洪抢险充分展示了人民子弟兵的精神风貌和钢铁意志,进一步证明人民军队是抗洪抢险中的铜墙铁壁,是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32150部队某旅旅长李铁、政治委员王锋钊等对我校慰问团表示热烈欢迎,对我校的拥军工作表示充分肯定。李铁和王锋钊表示,学校每年都圆满完成征兵任务,为部队输送大量优秀人才,为部队官兵子女教育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希望双方能够继续保持、发展源远流长的军校情谊,再接再厉,推进军校合作工作再上新台
    2021-07-31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展灾后帮扶清洁工作为尽快做好灾后重建工作,帮助社会早日恢复生产生活秩序,7月27日上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组织教师志愿者前往分包路段和社区庭院开展帮扶工作,对社区公共区域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清扫和消杀。志愿者们以精神饱满的状态在指定帮扶区域进行全面的垃圾清扫、淤泥清理、卫生清洁等工作。志愿者队伍中的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克服天气炎热、垃圾恶臭,虽然汗流浃背,但是帮扶工作仍有条不紊开展,也带动了居民一同参与清洁。经过志愿者们的辛勤劳动,街道社区面貌焕然一新。洪灾无情人有情,我们风雨同舟、齐心协力守护我们的城市家园,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全力保障灾后生产生活恢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吴呈珂)化学化工学院积极到分包路段和社区庭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尽快做好灾后重建工作,帮助社会早日恢复生产生活秩序,7月28日,根据学校文明办相关要求,化学化工学院积极组织学院师生志愿者到分包路段和社区庭院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此次志愿服务活动由学院党委书记来俊军带队,各支部党员志愿者共同参与。学院志愿者分成两个小组,携带扫帚、簸箕、喷雾器和铁锹等清洁消杀工具,身穿
    2021-07-31
  • 近日,我省各地持续遭遇强降雨,新乡城区和我校校园发生严重内涝,防汛工作形势十分复杂严峻。在我校师生齐心协力、全力以赴抗洪抢险期间,国(境)外友好学校、国际友人、外籍专家及驻外师生纷纷致函、致电,表达对我校师生抗洪抢险救灾的支持和对我校师生的关心和慰问。法国布雷斯特商学院、泰国彭世洛醒民学校、柬埔寨威帝斯学院、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奥什科什分校和绿湾分校、日本三重大学等国际友好学校致函关心和慰问我校师生,高度肯定我校师生在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中的协作精神与互助美德,并为我校取得的积极成效深感骄傲。法国布雷斯特商学院校长沈岱代表该校特批四名师生访法研修奖学金名额,以表彰此次抗洪抢险救灾中表现突出的师生。柬埔寨威帝斯学院董事会主席川•崎文对我校为灾情期间给予柬埔寨籍留学生的关心和照顾表达了诚挚的谢意。灾情牵动着两岸同胞的心。台湾忠信学校、万能科技大学师生时刻牵挂着我校师生,先后致信、致函表示慰问和鼓励。台湾忠信学校为我校师生奋勇抢险和保乡卫国的“重团结,养正气”精神感到感动和骄傲,并表示,在这艰难时刻,虽分隔两岸,但心脉相连,祝愿我校战胜洪灾、早日恢复正常的生活。我校特聘教授、河南省人民政府“黄河友谊
    2021-07-31
  • 大灾显大爱,危难见真情。近日,我校在积极开展汛灾自救的同时,勇担社会责任,践行服务精神,承接抗洪战士食宿服务任务,安置卫辉市受灾群众,努力为全市防汛救灾工作提供帮助。校党委书记赵国祥、校长常俊标强调,助力抢险救灾义不容辞,要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服务好救援队伍,安置好受灾群众,竭尽全力为地方防汛抢险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学校迅速成立以副校长郭海明为指挥长的“平原湖校区安置点综合保障指挥部”,确保措施到位、服务到位、保障到位,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你为我们保家园,我为你们送温暖。7月28日,来自上海、山东、安徽、湖南等地的千余名参与河南抗洪救灾的人民子弟兵从郑州、安阳、鹤壁等地陆续进驻我校平原湖校区。校区教工全员上岗,热情细致地为抗洪抢险消防战士做好安全保卫、住宿餐饮、水电网络供应、洗涤卫生服务等后勤保障工作。洪水无情人有情,全民携手战汛情。7月29日凌晨,来自卫辉市孙杏村镇的百余名受灾群众转移至平原湖校区。新联学院党委书记李浩、院长张长伟带领教工化身志愿者,腾挪场地、接待百姓、搬运行李、发放物品、安排住宿、安抚群众,让校园成为安置百姓温暖的“家”,全力保障乡亲
    2021-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