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5月24日,应环境学院邀请,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天津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胡献刚教授,为环境学院师生作题为“基于大数据分析环境生物效应”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学科学术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等100余人聆听了本次报告。报告由学院副院长朱桂芬主持。报告中,胡献刚介绍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在环境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并分享团队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在纳米生物效应预测方面取得的成果,以纳米颗粒物肺部毒性为例,介绍团队通过收集毒理学数据建立纳米材料—生物效应数据库,构建纳米材料—生物效应回归模型,建立基于树的随机森林特征重要性和特征网络交互分析框架(TBRFA)的机器学习方法,可视化、快速地判断纳米颗粒物大小、形貌、结构、表面修饰和电荷等理化性质对肺部毒性效应的贡献,该成果对研发环境友好型纳米材料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为纳米材料的生态环境安全性评估提供了新的策略。另外,他介绍团队通过挖掘海洋环境化学大数据,利用多种机器学习模型,预测了8种环境化学变量对1500多种海洋浮游生物丰富度、多样性的影响,通过海洋实际监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海洋生物碳汇
    2023-05-25
  • 5月24日下午,音乐舞蹈学院“百年华诞·学术专场”讲座在田家炳中国音乐研究中心会议室举办,本次活动邀请著名作曲家方可杰教授作题为“音乐的感知与交流”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负责人、青年教师及硕博研究生参加。讲座由学院院长张伟主持。方可杰以八千年前的骨笛和当今民间音乐的活态生存为导入,指出中国民族音乐源远流长。他立足于河南传统音乐文化的教学实践,反思当代高校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强调音乐创作者需承担历史责任,要尽心竭力做好文化传承,让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传承与发展的驱动下焕发新的活力。校特聘教授赵塔里木从中国传统音乐的“根”在哪里、“脉”是怎么回事、“根”和“脉”传承下去需要“魂”三个方面做总结,指出学院师生应学习方可杰将音乐与人民相联系的创作方式,用音乐讲好中国故事。学院围绕学科专业建设,努力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开阔师生学术视野,多举措推进人才培养工作提质增效,为学院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专家简介:方可杰,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一级作曲家,河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音乐总监、河南省文史馆馆员、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作品有:第一交响曲
    2023-05-25
  • 5月24日,应外国语学院邀请,浙江大学何文忠教授在学院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AI赋能的翻译实践”的学术报告,学院百余名师生参会聆听。报告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清杰主持。何文忠通过丰富的实例,介绍了生成式AI在翻译实践各个环节中的应用。他指出,生成式AI在进行翻译工作时,有较多优势,如优化翻译流程,降低劳动强度,提升翻译效率,改善翻译质量,加快翻译交付等。同时,他也提醒翻译工作者,应注意防范此类新型翻译模式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避免陷入不必要的麻烦。他强调,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翻译教育需要革命性的转变,以应对这一史无前例的技术带来的挑战;译员和行业应顺势而变,拥抱人工智能,提升综合翻译能力,人机结合,扬长避短,为人工智能所不能为,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报告结束后,何文忠与参会师生进行了互动与答疑。通过此次报告,聆听者对人工智能在翻译实践的应用有了清晰的认知,拓宽了学术视野,启迪了科学思维,对开拓翻译思路、发现新的学术研究切入点大有裨益。专家简介:何文忠,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基于语料库的语言对比研究、认知语言学和翻译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浙江省社科基金
    2023-05-25
  • 5月24日上午,应环境学院邀请,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院长贾汉忠教授,为环境学院师生作题为“持久性自由基的环境行为与效应”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学科学术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研究生等100余人参加本次学术交流活动。贾汉忠从持久性自由基的定义、来源和性质入手,围绕不同环境介质中的持久性自由基进行了精彩报告。在报告中,贾老师结合自己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历程,详细介绍了不同燃烧源所形成的飞灰颗粒物表面持久性自由基的类型、稳定性和反应活性;以多环芳烃污染严重的焦化场地为研究背景,揭示了有机污染土壤中持久性自由基的赋存特征、形成机制和控制其累积的关键因素,并以蚯蚓作为模式生物,评估了土壤中持久性自由基的毒性效应;系统探究了微塑料和橡胶颗粒这两类典型的人为聚合物中持久性自由基的形成过程、细胞毒性和致毒机制。报告结束后,贾汉忠详细解答了参会师生对于持久性自由基相关研究内容的问题,并热心分享了自己做研究的心得体会,鼓励广大师生做出更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论文。(环境学院 李腾飞)
    2023-05-25
  • 报 告 人: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鹿燕 研究员报告题目:高比能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的开发及应用报告时间:5月27日16:15报告地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报告厅
    2023-05-25
  • 报 告 人:浙江工业大学佴建威 教授报告题目:微纳组装超晶体材料报告时间:5月27日15:50报告地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报告厅
    2023-05-25
  • 报 告 人: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宋术岩 研究员报告题目:贵金属/二氧化钵复合催化材料报告时间:5月27日15:00报告地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报告厅
    2023-05-25
  • 报 告 人: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温兆银 研究员报告题目:固态电池及其材料技术报告时间:5月27日14:30报告地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报告厅
    2023-05-25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