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5月19日下午,应学院邀请,华中师范大学尤学工教授在崇德楼406为学院师生带来了题为《关于历史教育研究的思考》的学术讲座。相关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等100余人参加。本次讲座由学院院长苏全有教授主持。尤学工从历史教育的概念、历史教育与历史知识的生产传播、历史教育研究的主要方向这三个方面进行讲解。尤学工认为历史教育主要是指历史知识的生产与传播活动。它的主体以职业历史学家为主,但不限于职业历史学家;它的对象是整个社会,既包括历史工作者,也包括历史工作者之外的大众;它的形式既有专业化的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也有社会化的出版、报刊、影视、网络等;它的内容以科学的历史观念、知识、经验、智慧为主,核心是关于史学与人生、史学与社会、人生与社会关系的认识;它的目的在于进行人的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它的要求是“自觉”,无“自觉”则无教育。尤学工进一步指出,历史教育的研究必须与历史知识的生产、传播过程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历史教授背后的权力和秩序。尤学工提出了历史教育研究的学术方向,鼓励在座师生在相关领域积极探索。讲座结束后,尤学工与现场师生进行了热烈互动。他结合自身丰富的知识积累与研究经验,详细深入地解答了大家提
    2023-05-20
  • 5月19日下午,应学院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史学史研究》副主编汪高鑫在文昌楼116为学院师生带来了题为《四部学视野下的中国古代史学史研究》的学术讲座。相关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等100余人参加。本次讲座由学院教授王记录主持。讲座共分为四部分,即“为何要以四部学的视野研究中国古代史学史?”“经学视野下的中国古代史学史研究”“子学视野下的中国古代史学史研究”“文学视野下的中国古代史学史研究”。汪高鑫指出,“四部”是指中国古代目录学上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它是中国古代学术与文化的基本形态,也是中国古代学术文化的系统呈现。他认为,从学术分类而言,四部学的形成是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从学术研究而言,四部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打破畛域,实现融通,才能真正揭示出中国古代学术的特点。汪高鑫强调,从史学研究角度而言,只有以四部学的视角来关照中国古代史学史,才能真正揭示其发展面貌、特点和规律。讲座结束后,汪高鑫与现场师生进行了热烈互动。他结合自身丰富的知识积累与研究经验,对学生们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解答,在场师生受益匪浅。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幕。(历史文化学
    2023-05-20
  • 5月19日上午,应环境学院邀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朱永法教授,为环境学院师生作题为“有机半导体可见光催化水净化研究”的学术报告。环境学院相关学科学术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研究生等100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交流活动。报告由环境学院蒋凯教授主持。朱永法首先阐述了环境水污染处理的瓶颈问题,进而提出可能的解决思路,引出可见光催化氧化深度矿化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朱永法针对活性物种对污染物矿化度的调控、光催化原位产双氧水与光催化自芬顿快速矿化有机污染物、光催化还原反应脱卤去除新污染物研究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紧扣光催化研究领域的前沿和热点,信息量丰富,为在座师生的学术研究带来很多重要的启迪。报告结束后,朱永法同参会师生开展了深入交流,详细回答了老师和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环境学院 董淑英 武大鹏)
    2023-05-20
  • 5月19日上午,应环境学院邀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陈春城教授,为环境学院师生作题为“光电催化中的非自由基机制”的学术报告。环境学院相关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研究生等100余人参加本次学术交流活动。报告由环境学院蒋凯教授主持。陈春城系统讲解了课题组在光催化污染物去除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报告中,陈春城阐述了光电催化中自由基选择性差的瓶颈科学问题,并详细介绍了近年来课题组在光电催化中的非自由基机制研究工作:Fe2O3光阳极表面活化水分子氧形成Fe(IV)=O进而通过非自由基途径高选择性氧化污染物的研究。陈春城通过密度泛函理论模拟对比Fe2O3和传统催化材料TiO2的表面态密度差异,阐明了Fe2O3高催化选择性的本质原因是在催化过程中O 2p轨道和Fe 3d轨道较强的耦合作用和吸附后产生的间隙能级位置不同所致。陈春城介绍了课题组将AgC负载到BiVO4后应用于Cl-的选择性氧化的研究,发现其原有的自由基途径改变为非自由基途径并对反应过程中生成的高价Ag物种进行实验和理论上的深入探究,揭示光电催化中的非自由基特性。报告结束后,陈春城详细解答了参会师生对于相关研究内容
    2023-05-20
  • 5月20日,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唐煜教授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Revised schematic arrays”的线下报告。报告中,唐煜从schematic正交表和结合方案的联系谈起,指出受到原有的结合方案概念条件太强的影响使得schematic正交表的结果很少。基于此,通过修改结合方案的条件进而提出了schematic正交表的更一般形式的概念-修改的schematic矩阵,通过具体例子指出了原始概念和修改概念间的差异。最后给出了一些关于修改的schematic矩阵(正交的或者非正交的)的结论。唐煜的讲解深入浅出,用实例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得师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会后耐心地回答了师生的问题。专家简介:唐煜,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统计学试验设计与分析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在Annals ofStatistics和Biometrika等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现任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试验设计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数学会均匀设计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统计学会理事及苏州市现场统计研究会理事长等。(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杜
    2023-05-20
  • 5月19日下午,河南大学辛永芬教授应邀做客“卫风讲堂”“百年华诞 学术专场”,在文学院二楼会议室为学院师生作题为“汉语方言语法调查研究”的专题讲座。学院师生积极参与学习。讲座由学院孙志波老师主持。辛永芬教授从汉语方言语法的差异、汉语方言语法的调查方法、方言语法问题的描写与分析、方言语法研究的课题四个方面阐述汉语方言语法。她详细介绍汉语方言语法中词序、小称、人称代词、否定词之间的差异,分享不同方言之间的区别。她列举三种方言语法调查方法,强调有较好的汉语语法理论基础是调查的前提。针对方言语法的描写与分析这一问题,辛永芬提出要有系统的观念、明确的理论框架、尊重方言事实、注意共时历时比较、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五点要求。在讲座互动环节中,辛永芬教授与学院师生就汉语方言语法问题展开交流讨论。孙志波对辛永芬教授的分享表示感谢。他指出,辛永芬教授深入浅出的讲授方式、热情的讲课风格和对学术的热忱鼓舞了大家的学习热情。讲座激发了在场学生对方言中语法问题的兴趣,对拓展学生们的学术视野有积极的作用。专家简介:辛永芬,女,河南浚县人。文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民盟河南大学委员会副主委,开封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
    2023-05-20
  • 5月20日,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南开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周永道教授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Model-free global likelihood subsampling for massive data”的线下报告。报告中,周永道教授介绍了一种不依赖于模型的子抽样方法(GLSS),它利用了全局似然抽样的技术,使子抽样对不同的模型建立是稳健的。周永道教授结合图表介绍了该方法的具体形式和实现方法并对比其他方法阐述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良性。报告结束后,与教师和学生就相关的科研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专家简介:周永道,南开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教授、博导,入选国家高水平人才青年项目、天津市创新类领军人才、南开大学百青。研究方向为试验设计和大数据分析。主持过五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其它十几项纵横向项目。曾长短期访问UCLA等五所境外高校。在统计学顶级期刊JRSSB、JASA、Biometrika及中国科学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出版了五部中英文专著和教材。曾获全国统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及全国统计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现为天津市现场统计研
    2023-05-20
  • 5月19日下午,应学院邀请,武汉大学万军杰教授在文昌楼107为历史文化学院师生带来了题为《世界的百年变局与中国的战略抉择》的学术讲座。相关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等100余人参加。本次讲座由学院书记李峰书记主持。万军杰从正确认识“百年大变局”、20世纪的世界百年大势、新世纪的世界百年变局、大变局下中国的战略抉择这四个方面进行讲解。万军杰认为20世纪是世界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无论从广展还是深度看,大变局都是前所未有的。在世界秩序方面,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世界建立了基本的国际关系秩序规则;在经济发展方面,基于开放的秩序,全球化得到扩展,世界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同时,万军杰也指出,新发展范式是一个不断蜕变的创新过程。就生产而言,生产的内容不断发生变化,效率不断提高,向社会的供给不断创新,从而创建基于新范式的可持续发展;就生活方式而言,消费模式会发生变化,更少的物品消费,更高的生活质量,从而创建基于人本为基本价值的新理念。讲座结束后,万军杰与现场师生进行了热烈互动。他结合自身丰富的知识积累与研究经验,细致地解答了大家提出的问题,在场师生受益匪浅。讲座气氛热烈,掌声不断,取得了成功。(历史文化学院
    2023-05-20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