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2月28日,应外国语学院邀请,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历史文化学院院长苏全有教授在学院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学术创新与规划漫谈”的学术报告,学院200余名师生参会聆听。报告由学院院长刘国兵教授主持。苏全有结合自身科研经历与经验,为学院及学院师生开展学术创新和科研规划提供了建设性建议。他指出,在科研氛围营造方面,要抓关键少数,对青年博士进行跟踪管理,要做有组织的科研,切实发挥好领军人物的“传帮带”作用,青年教师应主动适应现有评价体系,做“急功近利”的学术;在科研创新方面,要以项目为核心,坚持“三申报”,即“年度项目+后期资助+学术外译”,要积极参加高级别学术会议,并勇于发言;在论文写作方面,他建议应建立个人“科研备忘录”,及时记录感悟、思路和心得,整合碎片化时间,系统地思考问题,让写作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他鼓励师生提高站位,做有境界的学术;吃苦耐劳,坐稳冷板凳;宁拙毋巧,不断增强信心。刘国兵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今年是学院科研创新年,学院将秉持“科研至上,项目为王”的理念,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一如既往地为科研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推动学院内涵建设、专业优化和课程提质等方面再上新台阶。整场报告,
    2023-02-28
  • 报告人:中南民族大学夏永波教授报告名称:More Properties about the Helleseth-Ness APN functions报告时间:2023年3月5日 9:30报告地点:数学楼南楼107教室报告人简介:夏永波,男,中南民族大学数统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2009年6月毕业于湖北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挪威卑尔根大学访学,合作导师为IEEE Fellow、挪威科学院院士Tor Helleseth教授。目前的研究兴趣为:无线通信中的序列设计、编码和密码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面上2项,青年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科技部外专项目2项,国家民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Finite Fields and Their Applications》《Cryptography and Communications》《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获2018年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
    2023-02-28
  • 报告人:湖北大学郑大彬教授报告名称:Linear Codes from Cryptographic Functions报告时间:2023年3月5日 8:30报告地点:数学楼南楼103教室(会议室)报告人简介:郑大彬,理学博士,湖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中国数学会理事、中国数学会计算机数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编码密码及相关组合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2006年6月于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获博士学位,2009年6月至2012年4月在中科院研究生院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在美国特拉华大学访问、学习。研究方向为编码学、密码学。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以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Design, Codes and Cryptography, Finite Field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Discrete Mathematics, Cryptography and Commu
    2023-02-28
  • 2月26日上午,应生命科学学院邀请,暨南大学郭祥玉副研究员来我校讲学,并在生物报告厅作了题为“利用非人类灵长动物开展神经疾病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陈建军主持,学院师生200余人参加。郭祥玉介绍非人类灵长动物在神经疾病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解了如何利用非人类灵长动物在自闭症、帕金森病和渐冻症研究中建立疾病模型,分享了其团队在这三类疾病研究中的最新科研进展,总结了神经疾病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报告结束后,郭祥玉就相关学术问题与参会师生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本次报告观点新颖,内容丰富,使广大师生受益匪浅。(生命科学学院张江利)专家简介:郭祥玉, 我校2004届校友,副研究员,暨南大学“杰青”第一层次人才,广东省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研究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2011年获得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非人灵长类模型研究专家季维智院士。长期专注于重大疾病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创建与病理机制的研究,目前聚焦采用先进的转基因和基因修饰技术制备非人灵长类动物神经退行性疾病模型,先后创建出世界首例帕金森病转基因猴模型,功能性敲除DMD基因猴模型的工作,并对其
    2023-02-27
  • 2月26日下午,河南省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国家一级作曲家周虹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讲座在中国音乐研究中心会议室举办,音乐舞蹈学院师生80余人参加。副院长师玉丽主持讲座。周虹教授以“音乐创作的根与魂——河南民间音乐与我的创作实践”为主题,结合党的文艺理论和自己的音乐人生,生动深刻地诠释了如何认识民间音乐、如何学习民间音乐、如何在音乐创作中融入民间音乐等发人深思的问题。他强调,要学习民间音乐,创作出真正中国风格的、具有中国气派的、流动着中国血脉且让世界真正认可的音乐作品。会上,学院师生认真听讲,积极与周虹教授互动,就音乐作品的特点与传播方式、音乐创作技法等问题进行请教,得到了周虹教授亲切、细致的回应。本次讲座从文化自信的高度展现了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情怀与担当,坚定了学院师生学习、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音乐的初心与使命,为学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音乐舞蹈学院 刘佳迪/文 宜潇悦/图)专家简介:周虹,二级教授,国家一级作曲,河南省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曲与作曲理论学会理事。主要作品:第一交响曲《清明上河》、第二交响曲《中国舞曲》、第三交响曲一交响组曲《又说山西好风光》、 管弦
    2023-02-26
  • 报告人:华东师范大学朱国华教授报告题目:文艺学的中国生产报告时间:2023年3月1日14:30报告地点:文学院二楼会议室
    2023-02-26
  • 2月25日,应外国语学院邀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孙毅教授作了题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设计、撰写与申报”的线上学术报告。学院及国内部分院校300余名师生聆听了报告。报告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清杰主持。孙毅教授指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作为我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其研究成果代表国家水平,能有效引领科学研究发展,支撑学科建设,服务社会发展,是衡量一所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要聚焦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应具有科学价值和创新之处,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他结合自身丰富的项目申报和撰写经验、以成功获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书为范本,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设计、撰写与申报进行了深度解读,对申报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做了强调,重点强调了申报题目的表述需选用新词新语,研究内容要力求意义创新,论证过程应实现严丝合缝。报告结束后,孙毅教授和参会师生进行了互动与答疑。通过此次报告,学院师生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选题以及内容撰写等方面有了清晰的认知,拓宽了学术视野,启迪了科学思维。本次学术报告是“外语名家讲坛”系列讲座第九讲。“外语
    2023-02-26
  • 2月25日,应物理学院邀请,上海科技大学江玉海教授为我校师生作题为“超快超短超强自由电子激光”的线上学术报告,物理学院相关专业师生参加交流学习。报告介绍利用以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SNINE)项目为代表的先进光子科学装置所取得的突出工作。江玉海利用自由电子激光操纵氦原子中双激发态,首次发现它受到激光场强度变化影响而产生改变的一些特殊规律,继而认识到通过外场激光调控物质中电子对快速演化以及强关联规律。他提出太赫兹激光在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上进行阿秒量子相干探测的新方法新思路。江玉海介绍团队在自由电子激光场中原子分子实验的研究进展。他对未来自由电子激光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报告结束后,江玉海教授与学院教师和学生就高帧太赫兹相机技术中的具体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与交流。专家简介:江玉海,中科院百人计划研究员,上海市“浦江人才”,科技部、基金委等重大重点专项会评专家。先后在德国海德堡马普核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项目主持人(PI)。2011年受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2022年开始任上海科技大学大科学中心和物质学院教授。长期从事飞秒红外、自由电子激光、同步辐射在原子分子以
    2023-02-26
跳转